论文摘要
家具产品以其丰富的造型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反映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标记。家具产品的物质存在及其造物行为本身,充分地反映了社会现象中政治、经济、艺术、技术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要素。对家具的理解是进行家具设计的基础。家具产品作为设计求解过程的成果,不仅要具有可用性,满足功能等现实性需求,而且还要带给人们愉悦体验和心灵满足,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家具意象问题的提出,是以人类感性作为设计思考的出发点,以用户为中心作为技术发展的原点,寻找更多的可能性与创新途径。家具意象认知问题研究的本质是探讨如何认识家具。本研究以感性工学、形态学、符号学以及认知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对家具意象的形成、结构及其认知过程进行深入探讨和系统研究,并对家具产品意象进行描述及量化研究,目的是为建立基于意象认知的家具感性设计研究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为此,论文共分五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家具审美范畴及其影响机制的探讨。主要针对家具审美问题,结合人的审美体验和审美需求,在文化、心理和物质等层面逐步探讨相关的审美问题。首先从家具审美的角度切入,分析了中国古代审美思想对家具审美的影响;然后从文化的视角,探讨了家具审美文化的特征和内在机制问题;最后导引出现代家具审美范畴概念,并从形式美、技术美、功能美、艺术美和生态美等五个方面明确了现代家具审美的特征,确定了现代家具的审美范畴,为审美需求向家具形态要素的转变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是家具意象生成机制和层次结构的解析。研究从心理和生理两个层面探讨家具意象的生成基础和过程,重点探讨家具的感知和意象问题,分析家具美感构成要素的获取渠道,明确了家具意象概念的具体内涵。再结合符号系统理论分析家具感性意象的基本属性及其构成关系,分析了外部语境对家具意象的影响,并结合认知和情感系统的维度确定家具意象的层次结构和相关内容,明确感性意象要素在家具审美中的作用,为现代家具感性设计提供目标导向。第三部分是家具意象认知机制和认知模式的研究。研究结合信息处理理论,从意义传达的基本理论模式入手,分析家具意象内容的传达和实现过程,探讨家具意象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和组构要素,重点研究了家具意象认知中形态特征识别的内容和规律,并基于特征识别机制提出了家具形态特征认知模式识别的系统框架。然后从意象原型与形态特征之间的映射关系入手,构建了面向意象的家具形态描述模型,并以具体家具产品为研究案例进行了家具形态特征的认知实验,探讨了家具意象认知的思维结构,并以树型结构对家具意象及其构成要素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行了相关表征;最后在家具意象知识处理框架的基础上,研究构建了基于特征匹配的家具意象认知概念模型。第四部分是家具意象认知实验及分析。采用语意差异法及现代统计分析方法提取影响使用者心理感受的家具形态特征,最终获取人们对家具意象的心理认知。研究选取了13组意象形容词组对30个座椅样本进行意象认知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通过语意实验和数据分析,构建了家具样本的语意空间及意象认知空间,并对其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进行了分析,为家具意象研究和现代家具感性设计提供了参考。第五部分探讨基于意象认知的家具美感形成。首先分析了用户与设计师感知意象的在形成过程以及内容上的区别,然后用实验方法统计分析了用户和设计师在家具意象认知上的共同点及差异性,在定性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用户意象与设计师意象之间的匹配关系,构建了用户与设计师之间的家具感性意象匹配模型。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目录1 绪论1.1 课题的研究背景1.1.1 当代家具文化的整合和重构的影响1.1.2 家具审美淘汰与情感化消费的需要1.1.3 产品感性要素工程化研究的影响1.2 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1.2.1 产品感性意象研究1.2.2 具体产品领域的感性知识研究1.2.3 家具设计领域内的相关研究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1.3.1 研究主要内容1.3.2 研究目的1.4 课题研究的方法1.4.1 研究方法1.4.2 研究思路与框架2 家具审美文化机制及其范畴2.1 中国古代审美思想的启示2.1.1 文质彬彬的和美2.1.2 大象无形的质美2.1.3 虚静空灵的意美2.1.4 形具神生的情美2.1.5 五觉维度的全美2.2 家具审美文化特征2.2.1 中国当代社会审美文化特征2.2.2 家具审美文化的大众化特征2.2.3 家具审美文化的感性化特征2.2.4 家具审美文化的形式化特征2.2.5 家具审美文化的消费性特征2.2.6 家具审美文化的人本性特征2.3 家具审美的文化机制2.3.1 差异中的家具审美冲突2.3.2 冲突下的家具审美分化2.3.3 创新性的家具审美整合2.3.4 发展中的家具审美适应2.4 现代家具的审美范畴2.4.1 家具的形式美2.4.2 家具的技术美2.4.3 家具的功能美2.4.4 家具的艺术美2.4.5 家具的生态美2.5 本章小结3 家具审美意象的生成机制和层次结构3.1 家具审美的心理机制3.1.1 家具审美的心理结构3.1.2 家具审美的动态过程3.2 家具的感知和意象3.2.1 感知与偏好3.2.2 家具的视觉感知特性3.2.3 家具感知的多感官特性3.2.4 意象与家具意象3.3 符号语境下的家具意象3.3.1 家具的符号性3.3.2 语境关系的提出3.3.3 外部语境对家具符号的影响3.3.4 符号语境下的家具意象解读3.4 家具审美意象的构建关系3.4.1 一般意义上的审美意象结构3.4.2 情感作用下的审美意象结构3.4.3 家具意象符号的意指关系结构3.4.4 符号理论下的家具意象结构3.5 家具审美意象的层次结构3.5.1 从形式与意义解读家具意象来源3.5.2 一般意义下的家具审美意象层次3.5.3 认知和情感影响下的家具意象层次3.6 本章小结4 家具意象的认知机制4.1 意象认知的组构要素4.1.1 信息处理理论4.1.2 用户知觉与注意力4.1.3 形态辨认4.1.4 心智影像4.1.5 记忆4.2 家具意象的认知模式及过程4.2.1 意象认知的理论模式4.2.2 家具意象的传达与实现4.2.3 家具意象认知过程及其规律4.3 家具形态特征的识别机制4.3.1 家具形态特征注意4.3.2 家具形态特征加工4.3.3 家具形态特征选择和捆绑4.4 家具意象认知的形态特征识别模式4.4.1 形态特征模式识别理论4.4.2 形态特征模式识别方法4.4.3 家具形态特征识别模式4.5 本章小结5 基于形态特征的家具意象认知模式5.1 家具形态特征识别5.1.1 家具形态特征构成5.1.2 家具形态特征识别5.1.3 家具形态特征的识别单元5.1.4 家具意象认知中的形态特征识别结构5.1.5 面向意象认知的形态特征的识别方法5.2 家具形态特征的可识别性实验5.2.1 形态特征识别的实验方法5.2.2 实验目的5.2.3 实验程序与结果5.3 家具意象与形态特征的关系5.3.1 家具意象与形态特征的匹配关系5.3.2 拓扑映射关系的建立和验证5.3.3 家具意象与形态特征匹配的数学模型5.4 基于形态特征的家具意象认知5.4.1 基于形态特征的意象认知思维结构5.4.2 基于形态特征的意象认知关键技术5.4.3 基于形态特征的家具意象描述机制5.5 本章小结6 家具意象认知实验及分析6.1 研究方法6.1.1 问卷调查法6.1.2 语意差异法6.1.3 聚类分析法6.1.4 因子分析法6.2 实验架构及流程6.2.1 实验架构6.2.2 实验流程6.2.3 研究限制6.3 实验研究6.3.1 实验样本的收集与筛选6.3.2 家具意象语意的收集与筛选6.3.3 家具样本意象空间实验6.4 家具样本聚类分析6.5 家具意象因子分析6.5.1 因子分析适合度检验6.5.2 主成份分析6.5.3 主成份代表意象的提取6.5.4 主成分数学表达及语意认知空间6.5.5 家具样本意象空间分析6.6 本章小结7 基于意象认知的家具美感形成机制7.1 用户与设计师的意象认知差异7.1.1 用户的感性意象认知7.1.2 设计师的感性意象认知7.2 意象认知差异的实验研究7.2.1 研究方法7.2.2 实验过程7.2.3 用户和设计师的意象满意度对比实验7.2.4 用户和设计师的家具意象描述对比实验7.3 用户与设计师的家具感性意象匹配模型7.4 本章小结8 总结与展望8.1 论文总结8.2 研究的创新与展望参考文献附录A 家具意象形容词调查问卷附录B 家具意象认知调查问卷附录C 家具意象满意度调查问卷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家具论文; 意象认知论文; 形态特征论文; 审美范畴论文; 审美文化论文; 认知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