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证时限制度研究

举证时限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举证时限制度首现于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中,它被学界公认为是证据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创新,是对一直以来民事诉讼程序中所实行的证据随时提出主义的重大修正。但是《证据规定》出台之后的六年多时间里,举证时限制度在运行中却遭遇到困境,未能实现良好的社会效果,从而也导致了法官对该制度从设立之初的严格适用转为慎用。本文通过反思我国举证时限制度中所存在的基础性和制度性等问题,并结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制度的借鉴,以及对新司法解释的分析,为举证时限制度所遭遇困境提出了解决的基本思路,并对其完善提出了具体的建议。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举证时限制度概述。简要介绍了举证时限制度的理论根源、概念、作用机制以及制度价值,其间穿插了《证据规定》中对举证时限制度基本框架性问题的规定。第二章为举证时限制度比较研究。对美国、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审前准备程序和攻击防御方法失权的相关制度进行了考察,并在比较分析中得出了四点完善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重要启示。第三章为举证时限制度运行困境分析。揭示了《证据规定》出台后举证时限制度在适用中所遭遇的困境,并对引发该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集中为对举证时限制度价值选择、法律理念、现实基础及制度构建进行了剖析和指正。第四章为举证时限制度立法新发展。深入分析了于2008年底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两项司法解释,《关于适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有关举证时限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举证时限通知》),以及《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审监解释》)。在分析新司法解释条文的同时,对三个司法解释中于相同问题的规定进行了比较,并最终完成了三者之间的整合。第五章为举证时限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完善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指导思想,以及完善举证时限制度本身和相关配套制度的具体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举证时限制度概述
  • 一、举证时限制度的理论根源
  • (一) 证据适时提出主义
  • (二) 集中审理主义
  • 二、举证时限制度的概念
  • 三、举证时限制度的作用机制
  • (一) 举证期限
  • (二) 证据失权
  • (三) 证据失权的例外
  • 四、举证时限的制度价值
  • (一) 保障程序公正的实现
  • (二) 促进诉讼效率的提高
  • (三) 确保程序安定的要求
  • 第二章 举证时限制度的比较研究
  • 一、举证时限制度的域外表达
  • 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制度
  • (一) 美国——审前准备程序
  • (二) 德国——驳回逾期提出的攻击防御方法
  • (三) 日本——驳回延误时机的攻击防御方法
  • (四) 台湾地区——逾时提出攻击防御方法之失权
  • 三、举证时限制度比较分析之启示
  • (一) 证据失权的严格性与当事人证据收集手段的完备性正相关
  • (二) 举证时限制度与争点整理密不可分
  • (三) 显示公平可单独作为证据失权的免责事由
  • (四) 当事人对其免责事由负有释明义务
  • 第三章《证据规定》出台后举证时限制度运行困境的分析
  • 一、举证时限制度在运行中的困境
  • (一) 证据失权后的裁判不为当事人认可
  • (二) 法院对举证时限制度从严格适用到谨慎适用
  • 二、举证时限制度运行困境下的反思
  • (一) 举证时限制度价值选择之反思——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
  • (二) 举证时限制度法律理念之反思——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
  • (三) 举证时限制度现实基础之反思——诉讼能力欠缺与审判权缺位
  • (四) 举证时限制度法律构建之反思——制度本身及配套制度
  • 第四章 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立法的新发展
  • 一、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立法新发展之概况
  • 二、《举证时限通知》对举证时限制度的细化和发展
  • (一) 区分了一审和二审的举证期限
  • (二) 诉讼进程中出现特定程序性事由时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 (三) 规定了“酌情”指定举证期限的情形
  • (四) 明确了新的证据的判定标准
  • 三、《审监解释》中“新的证据”的规定
  • (一) 《证据规定》对再审中“新的证据”的界定
  • (二) 《审监解释》对再审中“新的证据”的重新界定
  • (三) 《审监解释》对费用制裁和损害赔偿请求的规定
  • 第五章 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完善
  • 一、完善举证时限制度的指导思想
  • (一) 尊重实体公正与客观真实
  • (二) 同步完善制度本身与配套制度
  • 二、举证时限制度设计的完善
  • (一) 通过当事人质证的方式判判断证据失权
  • (二) 整合司法解释对新的证据的界定
  • (三) 修正酌情指定举证期限
  • (四) 理顺证据交换期日与举证期限间的关系
  • 三、配套制度的完善
  • (一) 构建对举证时限制度之阐明权
  • (二) 构建审前程序争点整理固定功能
  • (三) 扩充当事人证据收集手段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我国的举证时限制度[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2].我国举证时限制度发展的阻碍与对策分析[J]. 探求 2017(02)
    • [3].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的局限与完善建议[J]. 安顺学院学报 2017(01)
    • [4].论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立法不足与完善[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2)
    • [5].举证时限制度再思考[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6].举证时限制度适用困境之对策分析[J]. 党史博采(理论) 2016(06)
    • [7].论举证时限制度的价值取向[J]. 法制博览 2015(17)
    • [8].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研究[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10)
    • [9].论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完善[J]. 青年文学家 2010(14)
    • [10].新司改下新举证时限制度的评析与矫正[J]. 政法学刊 2018(01)
    • [11].举证时限制度支持系统探析[J]. 学理论 2018(06)
    • [12].我国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之评判与完善[J]. 司法改革论评 2008(01)
    • [13].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问题与对策——兼谈新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J]. 法制与社会 2014(17)
    • [14].对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再思考[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3(06)
    • [15].浅析我国现行民事举证时限制度[J]. 商 2013(13)
    • [16].举证时限制度在我国基层法院的困境和出路[J]. 法制与社会 2013(30)
    • [17].对完善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思考[J]. 法制与经济(中旬) 2012(02)
    • [18].论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J]. 商品与质量 2012(S5)
    • [19].举证时限如何“限”:走出举证时限制度适用的困境[J]. 法制与社会 2012(27)
    • [20].举证时限制度有待完善[J]. 法制资讯 2012(11)
    • [21].论我国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J]. 前沿 2011(07)
    • [22].中国举证时限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15)
    • [23].民事举证时限制度的博弈解释与实证检验[J]. 东方法学 2011(05)
    • [24].举证时限制度价值选择的困境与出路[J]. 福建法学 2010(02)
    • [25].我国举证时限制度价值选择的困境与出路[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7)
    • [26].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初探[J]. 法制与社会 2009(19)
    • [27].行政诉讼举证时限制度的完善[J]. 学理论 2009(32)
    • [28].论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立法缺陷与完善[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5)
    • [29].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浅谈[J]. 湘潮(下半月)(理论) 2009(11)
    • [30].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 法制与社会 2008(09)

    标签:;  ;  ;  ;  ;  

    举证时限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