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小说论文-刘红淼

阎连科小说论文-刘红淼

导读:本文包含了阎连科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阎连科,“罗生门”,碎片化,“中国套盒”

阎连科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刘红淼[1](2019)在《谢幕的写作或更大的舞台——论阎连科小说《速求共眠》的叙事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阎连科的写作历程中,不断探索新的叙述模式成为他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他最新的作品《速求共眠》仍可以视作是他在小说叙述模式上的又一次探索。这篇作品在有限的文本之中却包含着巨大的结构内涵,虚构和非虚构的不断交织拆解,碎片式书写与纪实调查的相互补充,形成了独特的文本模式。(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刘亚男,亓雪莹[2](2019)在《解析阎连科小说中的权力崇拜与疾病恐惧》一文中研究指出阎连科小说中的人物崇拜权力,恐惧疾病,并试图以对前者的追求和对后者的逃离来远离过去的生活与自我。然而在经历了诸多不幸以后,他们最终选择通过对来时路的回归,以救赎沦陷于各种矛盾冲突中的个体。这种回归既是对现实的妥协,也是与自身的和解。(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08期)

雷瑜[3](2019)在《阎连科小说中的知识分子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阎连科书写知识分子的小说展现了知识分子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沉浮与个体选择,显示出阎连科对知识分子境遇的关注。对阎连科小说中呈现出的知识分子议题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对知识分子问题进行思考。随着中国社会与文化的转型,知识分子的地位每况愈下,阎连科敏锐地捕捉到了知识分子在时代中特殊而无奈的处境,书写了知识分子所面临的普遍困境。他们沦为了权力宰制下的“被规训者”,市场经济下的“媚俗者”,也面临着爱情理想普遍失守的文化环境。除了这些外在的困境,他们的内在精神也出现了危机,他们因为失语的焦虑而产生妄想症,在心理防御机制的启动下出现人格分裂,由于忏悔意识过于强烈而产生自残的心理驱动。在阎连科笔下,知识分子的处境十分令人忧虑,他的知识分子书写深刻地呈现了知识分子在当代孤立无援的状态。面对时代中的困境,阎连科笔下的知识分子有着不同的应对方式,他们或选择以试图修复亲情伦理和寻找乌托邦的方式坚守自己的知识分子人格,践行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或者以“隐逸”和抗争交织的方式达到保全自己和为国家与人民作出贡献的双重目的,或者臣服于物质化欲望,被金钱诉求和情欲诉求支配,选择了彻底地堕落。阎连科的知识分子书写呈现出特殊的意义,也存在缺陷。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阎连科在他的知识分子书写中呈现出一种鲜明的回归远古的倾向,体现了阎连科浓厚的精神救赎意识,而他在知识分子的书写方式上,也表现出一种诗化的特色。这种诗化特色极大地增强了他小说的抒情意味;阎连科的知识分子书写的缺陷在于他因为太过于想回归远古,因而使他的知识分子书写带有着保守倾向,同时因为他在文本中的一些地方诗化书写过强,太重于抒情,所以使文本叙事的真实性遭到较为严重的损害。(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6-04)

蒋贺丽[4](2019)在《阎连科小说中的精神困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精神困境,意为精神领域的困难处境,即人的思维、意志或情感等深陷于痛苦的境遇且长久无法脱离,是对人精神世界矛盾或冲突状态的深切关照:人之为人的基本诉求受到某种强势而持久的压制,两者存在长期而剧烈的矛盾冲突,故造成人们的精神困境,进而在人们的行为和心理两方面都深刻体现出来。阎连科作为一名乡土作家,正是通过对乡土现实生活的客观审视、对人们现实生存状态的关注,展现了社会环境尤其是乡土社会环境对个人精神诉求的压制以及由此导致的精神困境,表露出他对个人价值的重视。本论文即重点研究了他所描述的乡土人的精神困境,并详细探究这些人精神困境的具体表征、形成和存在原因及其包含的文化内涵。论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阐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分析国内外阎连科作品的研究现状,对本课题的研究范围进行界定。第二章精神困境的呈现。从精神困境的行为和心理两个方面对不同小说、不同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分别做了分析和归类,首先从行为方面着手发掘,主要涵盖了性爱的病态化、个人诉求的湮灭、权力角逐的“疯狂”以及人的物化等四种外在表现,其次从心理方面探究与之相应的内在表征,外在表现和内在表征是相互交迭、相互影响的。第叁章精神困境索源。从封建道德文化、官僚政治及与之相应的小农意识的本质特点、时代特征的精神内应叁方面着手,详细探究了这叁种与人之为人的基本诉求相互冲突的强势而持久的压制力量,而这叁种力量也正是造成阎连科小说中精神困境的根本原因。第四章精神困境的文化内涵。精神困境表现了农民个体意识的艰难觉醒、体现了作者对乡土社会压制个体意识的批判性反思和作者为深受这种压制而处于精神苦难中的乡土农民构建“乌托邦”的努力。第五章为结论,主要是本论文整体研究结果的综合陈述,阐明了阎连科小说中确实存在由文化道德传统、乡土权力体系及时代特质所引发的精神困境,并且这些精神困境承载着相应的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李瞳[5](2019)在《苦难叙事的路径与分野:莫言与阎连科小说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苦难的书写几乎伴随着文学的每一步流变。在古老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丰足苦难叙事资源的国家,苦难叙事文学作品以政治的、经济的和人生的不同视角呈现于文学史中。中国当代文学苦难叙事大都从政治——经济视角进行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书写中,作为旧时代的社会悲剧成为歌颂新时代、新生活的反面衬托,具有“忆苦思甜”的历史逻辑表达。新时期伊始,“伤痕”、“反思”等文学以批判和控诉表达写作主体的苦难遭遇,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四人帮”和特殊历史时期。此时的文学描写依旧是以政治视角表达对历史的反思,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新的探索过程。这种苦难叙事仍然表现为历史——政治的视角,注重社会政治逻辑思考和历史逻辑思考。1980年代以降,从“寻根文学”和“新写实文学”及“新历史小说”开始,当代文学的苦难叙事发生了某种程度的视角变化,在历史——政治视角之中,逐渐增加了对于人性自身存在的苦难叙事,在历史的逻辑、政治的逻辑之中,增添了对于人性逻辑的思考。作家或对现实人生强力介入,或“向内转”洞察人的精神世界。总结来说,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文学苦难叙事集体呈现了多元化和极端化的趋势,使得苦难被最大程度的展现,一方面表明作家对于人生和人性思考的深入,另一方面也透射出作家与现实的紧张关系和焦灼情绪。本文选取莫言和阎连科两位作家的苦难叙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学界对苦难叙事的宏观现象审视和作家个体的微观研究都已进展到一定程度,而对不同作家关于苦难书写的横向、纵向比较研究相对缺乏,忽略了横向比较间作家的共通性、独特性,以及纵向比较突显出的继承性和超越性。莫言和阎连科是这一阶段苦难书写热潮的集大成者和领军人物。本文选取这两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加以横向比较,希图在对苦难叙事热潮有宏观认识的基础之上,尝试对不同作家个体间的差异和共通方面予以认识。比较的研究方式既可进一步突显作家个体的独特之处,又可透视宏观文学现象中的丰富性、复杂性,从而深化对苦难叙事热潮的理解。另一方面,除相似的主体经历之外,莫言和阎连科在文学气质上也有着一定相通之处。与读鲁迅的直观感受相似,读莫言、读阎连科都给人以悚然、战栗,又神奇、迷幻之感,其作品中蕴含的生命意识和对人存在境遇的思考都赋予了他们写作以独特的深度和魅力,也正是这种共通性构成了两位作家的可比性。基于此,本文希望通过对莫、阎二人的比较,对两位所写的以碎片形式散落在不同作品中的苦难叙事加以梳理,从而对其共通性和差异性达到一定程度的把握。这种把握并非将二者作切割工整的、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式比较,而是以意识到两位作家的创作共同寓于“苦难叙事”这一宏观有机体中作为前提,思考其在“苦难叙事”同一矛盾中所展现的不同方面,在突出其独特性的同时不以忽视二者精神世界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为代价;同时,尝试在比较中从苦难书写的美学价值、社会价值等向度加以反思和评价,由对创作得失的思考而达到一定的阅读评判和理解纠偏目的。在对文章的结构过程中,本文将在对莫言、阎连科苦难叙事梳理与分野、对艺术技巧加以归纳的基础上,对两位作家的苦难书写加以集中评述,一方面对作家与现实紧张关系背后的理想烛照——即救赎路径,加以定位和评判,另一方面将尝试以平民立场、悲剧美学作为评判标准,而对两位的苦难书写进行社会价值、美学价值两方面的评价和反思。(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陈劲松[6](2019)在《阎连科小说创作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79年发表处女作《天麻的故事》至今,阎连科的创作生命与中国当代文学的蓬勃发展始终紧密结合在一起。40年来,阎连科的小说创作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两者时而起伏,时而消长,成为当代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文学景观。总体而言,阎连科的几乎所有小说创作,都能与中国当代文学不同时期的各种文学思潮找到一一对应关系。(本文来源于《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期刊2019年01期)

陈蘅瑾[7](2019)在《论阎连科小说的寓言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小说《年月日》发表以来,作家阎连科笔下的小说俨然是一个又一个的寓言文本,评论家雷达曾说:"我之重视阎连科近年来的一批新作,是惊奇于他能够将真实推向一种陌生而警醒的程度,以至大大超越了表象的真实性,进入到人性和灵魂的深邃真实。仿佛是出于一种天赋才能,他可以毫不费力地将本土与现代,传统与先锋,写实主义与表现主义,形似与神似,扭合在一起,且不见人为痕迹,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语言风格和表述方式。看局部,看细节,全然是乡土的、写实的,历历如绘,栩栩如生,然而,它们的指向却是形而上的,整体上像一个大寓言,是对人生对政治对文化的深(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9年05期)

王丹[8](2019)在《论阎连科小说中的仪式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阎连科的小说中有大量关于仪式的书写,仪式是阎连科小说创作中重要的叙事策略,是阐释其小说内涵的重要维度。阎连科在小说中创造了“耙耧”、“瑶沟”等封闭的世界,在封闭世界逐渐走向外部世界的进程中,他动态书写了宗亲利益桎梏下的人生仪式、在商业庆典冲击中不断异化的传统节庆仪式,他借助仪式的变化反映了封闭世界的发展面貌以及发展过程中人的生存境况。在封闭世界还未走向外部世界时,阎连科利用桎梏的人生仪式表现了宗法社会对人畸形的价值规训,表现了封闭世界中的儿女运用仪式反抗命运必然失败的人生悲剧。在封闭世界与外部世界接触的过程中,阎连科利用商业仪式表达了权力和金钱异化下人的病态和扭曲。通过书写这两种基本的仪式形态,阎连科结构了一个宗族、权力、金钱交错桎梏的文学世界,一个被权欲和情欲支配的疯狂世界。同时,他又用仪式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去反结构他创造的文学世界,通过对仪式的亵渎和毁灭,试图打破固有的秩序,去创造一个新的言说空间。在混淆和游戏之中,他用诡谲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作激情,实现了毁灭性与创造性并存的仪式书写特色。然而,他在运用“神实主义”创造仪式真实时,尽管创造了小说的“震惊”效果,但是由于过分脱离现实反而削弱了小说的真实性。仪式是一种重复的象征行为,在利用仪式的象征作用时,他忽视了仪式的重复性弊端,这也导致了他仪式书写模式化、程序化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马西媛[9](2019)在《阎连科小说残缺书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阎连科是当代文坛一位独特的作家,他的作品类型多样,充满夸张地想象又极具现实意义,被誉为“荒诞现实主义大师”。但他自己并不认同荒诞现实主义的头衔,自创“神实主义”这一概念来定义自己的创作理念。在阎连科小说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他十分重视对残缺人物地塑造,除了整部专门写残人的小说《受活》外,其它许多小说中也都有残缺人物;并且在小说叙事方式上也采取了与内容相呼应的残缺结构。在阎连科残缺书写的背后,是他对人生残破与苦难的独特体会,是他对人性尊严的独特关照。论文绪论部分介绍了阎连科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分析了阎连科残缺书写的研究价值,介绍了阎连科小说的研究现状,尤其是其残缺书写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研究的不足之处。论文主体分叁章来论述阎连科小说的残缺书写这一主题。第一章是残缺人物的形象类型。为了研究论述方便将作者所塑造的残缺人物大体上分为身体的残缺和精神的残缺两大类。身体残缺又详细分为外形肢体的残缺和生理机能的残缺;精神残缺也详细分为心智的残缺及心理的残缺。在他所塑造的残缺人物的背后,隐含着他对于城乡差距下乡村人艰难处境地揭示,浓缩着现代化中国的剪影,承载着他对破碎生命现实地洞察。第二章是残缺书写的叙事策略。如何讲故事一直是阎连科小说书写关注的重点,文体革新是其小说的一大特色。在叙事策略上他也进行着残缺书写。首先是在结构上使用残缺体来直接地呈现,使用絮言体为读者带来残缺的阅读体验;其次是将残缺体验用极端化的表现手法来呈现,并为小说人物安排了充满残缺的命运结局;且在叙事视角上采用残缺者来叙述。第叁章是残缺书写的文化蕴含。残缺既然是阎连科小说创作的显着特色,背后必然有着深刻的文化蕴含。本章首先分析了他在塑造残缺人物时所表达的价值取向,虽然是残缺者但极富生命力,并且把他们当作现实存在的普通人来书写;其次分析了阎连科在书写残缺时不同人生阶段所呈现出的心理变化;最后分析了作者进行残缺书写的深层意义。本论文将研究视角投注在阎连科小说中普遍存在的残缺书写之上,对其残缺书写从文本分析到作家心态挖掘到背后文化蕴含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由此来感受阎连科书写残缺的原因和内涵。(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李慧[10](2019)在《阎连科小说疾病叙事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阎连科是当今文坛的重量级作家,以其对乡土中国的独特书写和“荒诞现实主义”或“神实主义”而广引关注。而在这种书写和表现中,疾病叙事成为一个重要角度。他的疾病叙事的独特性,表现于大规模和深度性的疾病叙事,并将疾病叙事与苦难叙事结合起来。本文即以此为研究对象,进行阐释。首先对疾病叙事的概念进行界定,简要梳理文学史上的疾病叙事传统,指出阎连科自身的病患体验与小说中的疾病描写之间的关联,并对有关阎连科的疾病叙事研究进行归纳和简要的评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自己的论述。本文主体部分分为叁大部分:一是疾病叙事之相,考察其病患病态表现,主要包括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以及疾病的极端状态死亡;探悉其病理病因,主要包括环境之病、文化之病以及人性之病。二是疾病叙事之态,分析其失常与超常——负向与正向、挣扎与抗争;揭示其极化与异化——极境与绝境、畸变与异化。叁是疾病叙事之艺,着重探讨其疾病叙事中富有特色的亡灵视角与傻子视角、病态意象中的常见病态意象与疾病意象的隐喻。最后作一总结,概括其疾病叙事的意义与价值,指出其疾病叙事中描写苦难的目的是引起疗治的注意和寻找救赎的通道,并对阎连科疾病叙事的局限进行说明。(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阎连科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阎连科小说中的人物崇拜权力,恐惧疾病,并试图以对前者的追求和对后者的逃离来远离过去的生活与自我。然而在经历了诸多不幸以后,他们最终选择通过对来时路的回归,以救赎沦陷于各种矛盾冲突中的个体。这种回归既是对现实的妥协,也是与自身的和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阎连科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刘红淼.谢幕的写作或更大的舞台——论阎连科小说《速求共眠》的叙事艺术[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2].刘亚男,亓雪莹.解析阎连科小说中的权力崇拜与疾病恐惧[J].文学教育(上).2019

[3].雷瑜.阎连科小说中的知识分子书写[D].湘潭大学.2019

[4].蒋贺丽.阎连科小说中的精神困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

[5].李瞳.苦难叙事的路径与分野:莫言与阎连科小说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9

[6].陈劲松.阎连科小说创作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9

[7].陈蘅瑾.论阎连科小说的寓言叙事[J].文艺争鸣.2019

[8].王丹.论阎连科小说中的仪式书写[D].华中科技大学.2019

[9].马西媛.阎连科小说残缺书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10].李慧.阎连科小说疾病叙事阐释[D].江西师范大学.2019

标签:;  ;  ;  ;  

阎连科小说论文-刘红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