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马克思精神需要理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运用马克思精神需要理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论文摘要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成熟发展期,具有广泛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他们的需要既具有需要的一般性,同时也具有特殊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思想的范畴,故而全面而透彻的把握大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切入点。大学生精神需要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密切相连,是大学生内心价值观形成嬗变的基础和依据,为了更好的研究和把握,本文从马克思精神需要理论着手,以马克思关于人的精神需要的理论为依据,综合大学生精神需要的现状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文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导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实施方案。国内外学术界从多方面对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微妙关系进行了研究和论证,但本研究认为在关于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推动作用的研究上,仍需进一步具体探讨。第二部分:主要从马克思关于需要的理论对需要的概念进行阐述;通过与动物的需要的分析比对,概括总结出人的需要的特征,即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社会性以及多样性;介绍了需要理论的发展变化的历程,并分别阐述了马克思、马斯洛以及现代心理学关于需要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态度,以及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对需要分类和作用的介绍。第三部分:根据马克思的相关学说,逐步提炼和分析出马克思关于人的精神需要理论部分的阐述,介绍了精神需要的概念与内涵;通过对两个关系即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精神生产与精神需要的辩证关系的阐述,概括出马克思关于人的精神理论体系架构;从不同角度阐述马克思关于人的精神需要理论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第四部分: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四所高校的500名在校大学生的现阶段的主要精神需要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通过计算均值、图表比对等方式分析出当前大学生的精神需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以马克思关于人的精神理论为视角逐——加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五部分:从马克思关于人的精神需要理论出发,提出促进大学生构建合理的精神需要体系,探索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可行性方案和对策:首先,重视个体需要,构建信息沟通机制。第二,突出主次,关注大学生的交往需要。第三,统筹兼顾,把握大学生的其他需要。第四,与时俱进,体现需要的时代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选题依据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 3 研究方法
  • 4 实施方案
  • 第一章 需要理论概述
  • 1.1 需要的概念和特点
  • 1.1.1 需要的概念
  • 1.2 需要理论的发展历程
  • 1.3 需要的基本分类
  • 1.3.1 横向分类
  • 1.3.2 纵向分类
  • 1.4 需要的作用
  • 第二章 马克思关于人的精神需要理论
  • 2.1 精神需要的概念与特点
  • 2.1.1 精神需要的概念
  • 2.1.2 精神需要的特点
  • 2.2 马克思关于人的精神需要理论体系
  • 2.2.1 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关系
  • 2.2.2 精神需要与精神生产的关系
  • 2.3 马克思精神需要理论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意义
  • 2.3.1 拓展理论视角,延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 2.3.2 充实教学内容,彰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勃勃生机
  • 2.3.3 体现以人为本,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
  • 2.3.4 带动精神生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效果
  • 第三章 当前大学生精神需要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1 大学生精神需要现状调查
  • 3.1.1 调查对象
  • 3.1.2 研究方法
  • 3.2 大学生精神需要现状分析
  • 3.2.1 大学生对交往的需要
  • 3.2.2 大学生对尊重的需要
  • 3.2.3 大学生对自我奉献的需要
  • 3.2.4 大学生对求知的需要
  • 3.3 大学生精神需要现状的主要问题分析
  • 3.3.1 求知需要陷入误区
  • 3.3.2 奉献意识逐渐淡化
  • 3.3.3 自尊需求被过分强调
  • 3.3.4 交往需求过于迫切
  • 第四章 以马克思关于人的精神需要理论为视角,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 4.1 重视个体需要,构建信息沟通机制
  • 4.1.1 信息沟通模型建构
  • 4.1.2 构建全面信息沟通机制
  • 4.2 分清主次,关注大学生的交往需要
  • 4.3 统筹兼顾,把握大学生的其他需要
  • 4.3.1 完善机制建设,实现大学生自尊需求
  • 4.3.2 倡导奉献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
  • 4.3.3 强化“两课”教育功能,带动学生求知需求
  • 4.4 与时俱进,体现需要的时代性
  • 4.4.1 观念要与时俱进
  • 4.4.2 方法要与时俱进
  • 4.4.3 机制要与时俱进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大学生精神需要调查问卷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马克思关于人的精神需要的思想[J]. 文化学刊 2020(03)
    • [2].教育从爱孩子开始[J]. 新课程导学 2016(S1)
    • [3].住宅的“二重性”与人的自由[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6(02)
    • [4].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 中华少年 2017(25)
    • [5].论儿童的精神需要[J]. 考试周刊 2017(81)
    • [6].夕阳絮语[J]. 新天地 2011(06)
    • [7].论马克思关于人的精神需要的思想[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7(06)
    • [8].在现实和非现实之间游走[J].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18(09)
    • [9].人的精神需要与自由全面发展[J]. 理论界 2012(04)
    • [10].要关注学生的精神需要[J]. 教育教学论坛 2010(23)
    • [11].赏识,让学生的心灵灿烂起来[J]. 江西教育 2009(27)
    • [12].在三尺讲台间寻找幸福的支点——浅谈教师的精神需要与学校管理[J]. 华夏教师 2012(04)
    • [13].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需要动真格[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02)
    • [14].给员工留下空问[J]. 中国医院院长 2009(18)
    • [15].精神需要的动力价值初探——以德育为视角[J]. 知与行 2018(01)
    • [16].一个好的设计是怎样的?[J]. 建筑知识 2009(01)
    • [17].品读生活[J]. 娘子关 2012(02)
    • [18].网络传媒对精神需求的影响[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2(11)
    • [19].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人的精神需要的意义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07)
    • [20].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J]. 职业教育(中旬刊) 2019(10)
    • [21].为什么幸福是奋斗出来的?[J]. 红旗文稿 2018(21)
    • [22].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善用“大数据”——理论探讨与案例运用[J]. 人民论坛 2016(31)
    • [23].青年精神需要的层次性及其满足途径[J]. 人民论坛 2012(17)
    • [24].微信时代,文化消费让教师用自己的力量成长[J]. 今日教育 2018(11)
    • [25].新时期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研究[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04)
    • [26].论文化产业的价值基础[J].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2008(01)
    • [27].浅析大学生的精神性需要[J]. 大家 2012(06)
    • [28].浅析大学生的精神性需要[J]. 大家 2012(12)
    • [29].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需要做到四个坚持[J]. 新长征(党建版) 2016(10)
    • [30].以读促写,真情互动[J]. 湖南教育(中) 2015(05)

    标签:;  ;  ;  ;  ;  

    运用马克思精神需要理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