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格翻译的语用学探解

修辞格翻译的语用学探解

论文摘要

语用学的一些原理对语言现象和翻译现象都有着强大的解释力和指导意义,本文在梳理语用学的几大原则(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关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整合各原则优势的基于关联理论的语用推理机制,并把这个机制放大处理,应用到具体语言和翻译现象的解释上去。 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和研究翻译问题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语用研究和翻译研究有着很强的“关联”,两者都涉及认知角度考察语言的使用问题,翻译往往有个语用层次问题,而语用学可以帮助说明翻译中比较复杂的语言问题和比较敏感的文化问题。本文借助于语用学原理,尤其是关联理论的强大解释力,以综合了语用学各原则优势的语用推理机制来考察文化负载厚重的修辞格的构造和翻译问题,考察的文本为《红楼梦》及其两个英语全译本中的三种修辞格—歇后语、委婉语和仿词。之所以选择《红楼梦》作为考察对象,是因为《红楼梦》不光语言优美,而且文化内涵丰富;之所以选择这三类修辞格,是因为这三类修辞格在构造上有典型意义,有助于举一反三,而且数目相对比较确定,有助于进行比较透彻比较完备的研究。通过对这三种修辞格的翻译实例进行“穷尽式”数据分析和“关联性”归类整理,层层深入地逐渐形成修辞格构造和翻译过程的基本框架。 根据违反合作原则的准则的情况,歇后语的构造可以分为三大类:违反质的准则的歇后语、违反量的准则的歇后语、违反方式准则的歇后语。在此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歇后语翻译的几类情况:不违反合作原则的歇后语的翻译、违反质的准则的歇后语的翻译、违反量的准则的歇后语的翻译、违反方式准则的歇后语的翻译等。结合具体例子的分析点评,对歇后语翻译的有关情况进行总结,并提供可行性办法。 委婉语是礼貌和合作的矛盾统一体,是为了礼貌起见而违背合作原则的语言和文化现象。委婉语在构造上采用距离原则和相关原则的适当平衡的办法,通过违反合作原则的质、量、关联和方式准则达到含蓄礼貌的交际效果。通过对《红楼梦》十个单字死亡委婉语及其翻译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由于汉英礼貌需要和习惯的不同,在人际交往中会采取不同的礼貌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根据翻译目的、读者需要、译文习惯等而采取合适的礼貌手段。 关联理论对仿词的构造和翻译具有独到的解释力。根据“关联”这一尺度,仿词

论文目录

  • 致谢
  • 英文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0 引言
  • 0.1 写作缘起
  • 0.2 文献综述
  • 0.3 论文布局
  • 0.4 创新之处
  • 0.5 研究方法
  • 0.6 研究目标
  • 0.7 术语使用
  • 0.8 研究意义
  • 1 基于关联理论的语用推理机制
  • 1.1 语用学的解释力
  • 1.2 意义和语境
  • 1.2.1 意义
  • 1.2.1.1 区分语义学的意义和语用学的意义
  • 1.2.1.2 区分字面意义和话语意义
  • 1.2.1.3 会话含义
  • 1.2.2 语境
  • 1.3 合作原则
  • 1.3.1 合作原则的四准则
  • 1.3.2 合作原则的遵守与违反
  • 1.3.3 合作原则的不足
  • 1.4 礼貌原则
  • 1.4.1 礼貌原则的基本观点
  • 1.4.2 礼貌原则的不足
  • 1.4.3 面子保全论
  • 1.4.4 汉英礼貌的不同
  • 1.5 关联理论
  • 1.5.1 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
  • 1.5.1.1 关联的地位
  • 1.5.1.2 关联与语境
  • 1.5.1.3 强关联与弱关联
  • 1.5.1.4 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
  • 1.5.1.5 最大关联性和最佳关联性
  • 1.5.2 关联理论与合作原则
  • 1.5.3 关联理论的不足
  • 1.6 基于关联理论的语用推理机制
  • 1.6.1 语用推理机制的必要性
  • 1.6.2 语用学原理整体体现为关联
  • 1.6.2.1 关联理论的重要性举偶
  • 1.6.2.2 搜寻最佳关联的语用推理机制
  • 2 语用与翻译的“关联”
  • 2.1 语用与翻译的关联
  • 2.1.1 都涉及语言的使用问题
  • 2.1.2 都是交际活动
  • 2.1.3 都涉及认知问题
  • 2.1.4 翻译有个语用层次问题
  • 2.1.5 语用学可以解释翻译中的文化问题
  • 2.2 语用·翻译·修辞格·《红楼梦》
  • 2.2.1 语用与翻译
  • 2.2.2 语用与修辞格
  • 2.2.2.1 语用与修辞有渊源
  • 2.2.2.2 都是对含义的研究
  • 2.2.2.3 都属句子和句子以上层面
  • 2.2.2.4 都具有趣味性
  • 2.2.3 翻译与《红楼梦》
  • 2.2.4 翻译与修辞格
  • 2.2.5 修辞格与《红楼梦》
  • 2.2.6 歇后语、委婉语、仿词
  • 3 合作—歇后语的构造和翻译
  • 3.1 什么是歇后语
  • 3.2 歇后语的英译名
  • 3.3 《红楼梦》的歇后语
  • 3.4 合作原则与歇后语的构造
  • 3.4.1 违反质的准则
  • 3.4.2 违反量的原则
  • 3.4.3 违反方式准则
  • 3.5 合作原则与歇后语的翻译
  • 3.5.1 《红楼梦》歇后语数据分析
  • 3.5.2 合作原则与歇后语的翻译
  • 3.5.2.1 不违反合作原则的歇后语的翻译
  • 3.5.2.2 违反质的准则的歇后语的翻译
  • 3.5.2.2.1 误译
  • 3.5.2.2.2 意译
  • 3.5.2.2.3 套译
  • 3.5.2.2.4 改译
  • 3.5.2.3 违反量的准则的歇后语的翻译
  • 3.5.2.3.1 量少了的例子
  • 3.5.2.3.2 量多了的例子
  • 3.5.2.4 违反方式准则的歇后语的翻译
  • 3.6 本章小结
  • 4 礼貌—委婉语的构造和翻译
  • 4.1 委婉语的重要性
  • 4.2 《红楼梦》中的委婉语
  • 4.3 礼貌原则与委婉语的构造和使用
  • 4.3.1 委婉语与禁忌语
  • 4.3.2 距离原则和相关原则
  • 4.3.3 委婉语是礼貌和合作的矛盾统一体
  • 4.3.3.1 委婉语与礼貌的关联
  • 4.3.3.2 委婉语与合作的关联
  • 4.3.3.2.1 违反质的准则的委婉语
  • 4.3.3.2.2 违反量的准则的委婉语
  • 4.3.3.2.3 违反关联准则的委婉语
  • 4.3.3.2.4 违反方式准则的委婉语
  • 4.4 礼貌原则与委婉语的翻译
  • 4.4.1 委婉语的理解
  • 4.4.2 《红楼梦》十个单字死亡委婉语的翻译
  • 4.4.3 从礼貌的角度解析《红楼梦》十个死亡委婉语的翻译
  • 4.4.3.1 礼貌需要的不同
  • 4.4.3.2 礼貌策略的不同
  • 4.4.4 礼貌原则对委婉语翻译的启示
  • 4.5 本章小结
  • 5 关联—仿词的构造和翻译
  • 5.1 关联理论与仿词的构造
  • 5.1.1 仿词的定义
  • 5.1.2 仿词的分类
  • 5.1.2.1 严仿
  • 5.1.2.1.1 音仿
  • 5.1.2.1.2 类仿和反仿
  • 5.1.2.1.3 合仿
  • 5.1.2.1.4 形仿
  • 5.1.2.2 宽仿
  • 5.1.3 仿词的反向关联
  • 5.1.4 仿词与语境
  • 5.1.5 关联理论与仿词的构造示意图
  • 5.2 关联理论与仿词的翻译
  • 5.2.1 关联理论与仿词的翻译示意图
  • 5.2.2 语境与仿词的翻译
  • 5.2.3 仿词的翻译与译者的策略
  • 5.2.4 仿词翻译中的最佳关联度
  • 5.2.5 《红楼梦》仿词翻译实例
  • 5.3 本章小结
  • 6 翻译中影响语用策略选择的因素
  • 6.1 文化因素
  • 6.1.1 文化词语和文化语境
  • 6.1.1.1 文化负载词词义的确定
  • 6.1.1.2 文化词汇的空缺
  • 6.1.1.3 文化不可译性的限度
  • 6.1.2 翻译中的文化研究
  • 6.1.2.1 翻译中的文化转向
  • 6.1.2.2 文化的融合
  • 6.1.2.3 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
  • 6.2 诗学因素
  • 6.2.1 诗学=风格
  • 6.2.2 诗学=反常
  • 6.2.3 保持诗学特征
  • 6.3 译者因素
  • 6.3.1 译者的作用
  • 6.3.2 译者的权力
  • 6.3.3 译者的目的
  • 6.3.4 译者本身因素
  • 6.3.4.1 译者的理解能力
  • 6.3.4.2 译者的表达能力
  • 6.3.4.3 译者的工作条件、工作态度等
  • 6.4 读者因素
  • 6.5 翻译语用策略的选择
  • 6.6 本章小结
  • 7 基于语用学原理的翻译过程框架
  • 7.1 基于语用学原理的翻译过程框架的提出
  • 7.2 基于语用学原理的翻译过程框架的描述
  • 7.3 基于语用学原理的翻译过程框架的特征
  • 7.3.1 多元的系统
  • 7.3.2 描述性的框架
  • 7.3.3 动态的平衡
  • 7.3.4 主体的译者
  • 7.3.5 整体性的翻译单位
  • 7.4 本章小结
  • 8 结语
  • 8.1 译者主体性地位的确立
  • 8.2 多元译本存在的合理性
  • 8.3 读者分析法的必要性
  • 8.4 基于语用推理机制的翻译过程框架的局限性
  • 附录1:《红楼梦》歇后语详表
  • 附录2:《红楼梦》十个单字死亡委婉语详表
  • 附录3:《红楼梦》中仿词的分类和翻译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谈语用学视野下的语文教学[J]. 汉字文化 2017(19)
    • [2].《人际语用学专刊》述评[J]. 外国语文研究 2017(03)
    • [3].跨学科前沿研究:伦理语用学[J]. 中国外语 2017(03)
    • [4].关于网络语用学的网络对话(英文)[J]. 外国语言文学 2017(02)
    • [5].语用学研修班(第一期)通知[J]. 外语学刊 2016(01)
    • [6].语用学的历时梳理与共时描写——夏中华《语用学的发展与现状》评介[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 [7].普遍语用学的乌托邦困境与语用学的生活重构[J]. 大理大学学报 2016(09)
    • [8].国内微观语用学发展之我见[J].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5(01)
    • [9].新世纪看中国语用学现状及发展[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5)
    • [10].虚拟社会背景下文化语用学理论与实践[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20(02)
    • [11].《语用学的多维研究》简介[J]. 现代语文 2020(02)
    • [12].语用学视角下的网络社交语言[J]. 青年与社会 2019(03)
    • [13].刍议语用学转向的表达及其特征的分析[J]. 北方文学 2016(19)
    • [14].语用学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 科学中国人 2016(36)
    • [15].结合语用学的英语翻译研究[J]. 校园英语 2017(02)
    • [16].浅析语用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校园英语 2017(02)
    • [17].关于英语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学的应用探讨[J]. 校园英语 2017(12)
    • [18].论根据语用学言语行为理论比较《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英译本[J]. 唐山文学 2017(08)
    • [19].古希腊神话的诗歌语用学:指涉性虚构和仪式表演[J]. 文贝: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 2016(02)
    • [20].语用学礼貌原则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校园英语 2017(26)
    • [21].主持人语[J]. 符号与传媒 2017(02)
    • [22].语用学视野下的广告语翻译研究[J]. 校园英语 2017(40)
    • [23].试析文学语用学与文学翻译[J]. 校园英语 2016(08)
    • [24].虽云短制,意同长篇——《语用学教程》书评[J]. 青年文学家 2014(08)
    • [25].浅谈语用学[J]. 青年文学家 2014(06)
    • [26].构建“中国语用学”的三个基本问题[J]. 励耘语言学刊 2014(01)
    • [27].语用学与邻近学科的研究[J]. 中国外语 2013(05)
    • [28].《语用学基础》介绍[J]. 当代语言学 2013(04)
    • [29].《牛津语用学手册》评介[J]. 中国外语 2020(05)
    • [30].人际语用学前沿研究与理论创新[J]. 黑河学院学报 2020(10)

    标签:;  ;  ;  ;  

    修辞格翻译的语用学探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