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对该病的治疗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点。通过对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中医分型与病理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探讨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探讨病理诊断中萎缩、肠腺化生、异型增生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基础依据,提高临床疗效以及更好地防治癌前病变及癌变。方法:采用临床病例观察及实验室检查,收集广东省中医院2005年3月到2007年3月的147例确诊为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辨证分型、病理学诊断结果(萎缩、肠腺化生、异型增生)等数据。总结资料,建立数据库,数据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运用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a=0.05。结果:在本研究收集的147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脾胃湿热证81例,占55.10%,肝胃不和证27例,占18.37%,脾胃虚弱证18例,占12.24%,胃络瘀阻证9例,占6.12%,脾虚气滞证9例,占6.12%,胃阴不足证3例,占2.04%。在收集的147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萎缩、肠腺化生及异型增生均以脾胃湿热证占大多数,其中萎缩在六个中医证型的次序是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胃络瘀阻证=脾虚气滞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肠腺化生在六个中医证型的次序是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胃络瘀阻证=脾虚气滞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异型增生在六个中医证型的次序是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胃络瘀阻证=脾虚气滞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在147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萎缩24例,占16.33%,病理检查结果中萎缩的检出,脾胃虚弱证与其他证型相比,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147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肠腺化生27例,轻度肠腺化生18例,占12.25%,中度肠腺化生9例,占6.12%;病理检查结果中肠腺化生的检出,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与其他证型相比,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147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异型增生6例,轻度异型增生3例,占2.04%,中度异型增生3例,占2.04%。病理检查结果中异型增生的检出,脾胃湿热证与其他证型相比,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发现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布有一定的规律,脾胃湿热型是本病的主要证型。研究结果表明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六种证型中脾胃虚弱证出现萎缩和肠腺化生的可能性较小,脾胃湿热证出现肠腺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可能性更大,这对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