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治理中利益相关者都应分享公司所有权,并拥有明确的公司控制权和收益权。会计政策选择权是剩余控制权的一种,会计政策选择权属于利益相关者。会计政策选择权受到内、外两种机制的制约。内在约束机制为公司治理结构,外在约束机制为利益相关者利益委员会。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深入探讨会计政策选择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及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会计政策选择的特点,并对TCL集团具体会计政策选择进行了案例分析,以求丰富公司治理及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效率性。本文分为五个部分:本文的第一部分,前言。包括研究背景,文献回顾及评析,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本文结构。这部分内容是下文写作的基础。本文通过对会计政策选择及公司治理的文献回顾,发现从公司治理角度来探讨会计政策选择的文献不多,但是学者们普遍认为会计政策选择是公司治理中各相关利益方博弈均衡的结果、公司治理是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的第二部分,会计政策选择与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包括会计政策选择与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理论及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首先,讨论了会计政策选择与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理论。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治理是协调公司利益集团关系的系统工程;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是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会计政策选择权属于利益相关者。其次,讨论了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理论:含义、类型、原因、内容。会计政策选择包括宏观会计政策选择和微观会计政策选择,本文主要研究微观会计政策选择即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根据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会计政策选择分为机会主义型会计政策选择和效率型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因包括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机会主义型会计政策选择与效率型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观原因有所区别。机会主义型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观原因为:企业管理当局的自利行为。效率型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观原因为:平衡公司治理中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最后,讨论了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含义、内容及类型。公司治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从内容上看,包括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的类型主要有:外部监控式公司治理模式、内部监控式公司治理模式及家族监控式公司治理模式。本文的第三部分,公司治理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包括:公司治理的目标与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会计政策选择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公司治理中各利益相关者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会计政策选择的特点;公司治理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笔者认为会计政策选择影响着上市公司的整体利益,涉及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影响到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等各个方面的利益。股东、管理层、债权人、政府、员工分别在不同方面对会计政策选择产生了影响。股东出于资本安全、股利偏好、资本利得等动因会对会计政策选择产生影响;管理层利用其对会计信息的垄断地位,会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会计政策;债权人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债务契约的规范和完善上;员工出于工资、奖金、股利动因而关注会计政策选择。通过分析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会计政策选择的特点,笔者认为外部监控式公司治理模式下公司治理的关键问题是强管理层、弱股东,其会计政策选择的特点为效率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并存;内部监控式公司治理模式下公司治理的关键问题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结合,其会计政策选择的特点为趋向于效率性;家族监控式公司治理模式下公司治理的关键问题是强家族大股东,弱中小股东,其会计政策选择的特点是效率性行为动机最强。最后,通过以上分析及结合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相关数据,笔者认为,公司治理是会计政策选择的内在约束机制,公司治理与会计政策选择之间是环境与系统的关系,公司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政策选择是公司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处理经济关系、协调经济矛盾、分配经济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完善公司治理会实现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本文的第四部分,从公司治理视角看TCL集团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首先,结合新会计准则研究了TCL集团合并会计方法选择对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影响。结果表明:TCL集团在合并基准日(2003年6月30日),采用权益结合法下的无形资产、股东权益、资本公积的数值、少数股东权益均低于购买法,而未分配利润、净利润的数值高于购买法。其次,分析了TCL集团的2003年—2006年的经营状况和股权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者激励等内部治理结构。研究发现,TCL集团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形成明显的“中央集权”;参加股东大会的人数逐年递减,而且出席股份的比例不高;TCL集团的董事会规模偏大,董事会代表的股权比例偏低;TCL集团的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未能实现两职分离,难以实现董事会监督的独立性和有效性;董事会成员及监事会成员的学历偏低,年龄偏大;TCL集团的高管薪酬较高。最后,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TCL集团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进行了评析。笔者认为TCL集团公司治理具有外部监控式公司治理模式和内部监控式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在TCL集团的公司治理下,会计政策选择的效率性和机会主义性并存;TCL集团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是股东、管理层、政府等各利益相关者博弈均衡的结果。本文的第五部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笔者分析了现阶段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的途径。现阶段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是:股权结构不合理、缺乏多元股权制衡机制,内部人控制严重,监事会职责弱化,对经营者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的途径主要有: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制度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发展独立董事制度,防止“内部人控制”;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建立完善的经营者评价与激励机制。笔者认为公司治理是会计政策选择的内在约束机制,在我国目前的公司治理模式下,会导致企业偏向机会主义型会计政策选择。公司治理的完善为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有利于实现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分析了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原因及主观原因,认为机会主义型会计政策选择和效率型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观原因是不同的。2.具体分析了公司治理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本文认为公司治理是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内在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会实现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3.研究了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会计政策选择的特点。本文分别从股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公司治理目标等方面分析了外部监控式公司治理模式、内部监控式公司治理模式、家族监控式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及不同治理模式下会计政策选择的特点。4.具体分析了2003年TCL集团合并会计方法选择的会计后果及TCL集团的公司治理结构,并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TCL集团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进行了评析。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公司治理模式的复制问题[J]. 中国发展观察 2020(11)
- [2].从公司法角度探讨公司治理模式[J]. 法制博览 2020(21)
- [3].数字经济驱动下的公司治理模式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7)
- [4].从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看我国公司治理法律制度[J]. 市场论坛 2018(02)
- [5].浅析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被投资公司治理模式的影响[J]. 沈阳干部学刊 2017(04)
- [6].公司治理模式:国际比较与演进趋势[J]. 南方金融 2016(02)
- [7].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J]. 中国内部审计 2015(04)
- [8].公司治理模式分类研究[J]. 中国市场 2015(29)
- [9].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实践与中国借鉴[J]. 商 2015(32)
- [10].全球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化与中国公司治理的若干问题[J]. 商事法论集 2013(01)
- [11].论公司类型与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以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为视角[J]. 河北学刊 2013(06)
- [12].浅析公司治理模式[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3(10)
- [13].社会责任视角下我国公司治理模式变革研究[J]. 北方经济 2013(16)
- [14].警惕中国公司治理模式失效[J]. 董事会 2017(01)
- [15].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管理层的约束和激励分析[J]. 会计师 2016(15)
- [16].国资公司治理模式效能评价与对策分析——基于制约因素理论[J]. 人民论坛 2014(32)
- [17].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模式及其实现[J]. 经济法论丛 2018(01)
- [18].美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借鉴与反思[J]. 大众商务 2010(16)
- [19].两大公司治理模式的差异与成因[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10)
- [20].从公司法角度探讨公司治理模式[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05)
- [21].英美式公司治理模式对我国国企公司治理的借鉴意义[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3(08)
- [22].公司治理模式:全球一体化与中国本土化的相互渗透[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2(01)
- [23].谈公司治理模式演变趋同化趋势及其启示[J]. 商业时代 2012(34)
- [24].典型公司治理模式分析与比较[J]. 商业时代 2011(18)
- [25].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公司治理模式构建[J]. 中国商贸 2011(32)
- [26].论中国的银行主导公司治理模式[J]. 政治与法律 2009(01)
- [27].论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总会计师岗位职责[J]. 财会月刊 2009(03)
- [28].公司治理模式及其制度变迁特征探析[J].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9(02)
- [29].浅谈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构建[J]. 现代商业 2009(14)
- [30].公司治理模式比较研究及启示[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