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密度和田间配置对套作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不同密度和田间配置对套作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论文摘要

本试验在“麦/玉/豆”种植模式下,研究了不同密度(A1:4.5万株·hm-2、A2:9万株·hm-2、A3:13.5万株·hm-2、A4:18万株·hm-2、A5:22.5万株·hm-2)和不同田间配置(B1:行距39cm、2行,B2:行距29cm、3行,B3:行距23cm、4行条件下)对套作大豆的部分形态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密度处理对大豆株高的影响显著,密度变化对大豆植株节数、分枝数、子叶节长度影响极显著。大豆株高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茎粗、分枝数随密度增加而递减。在不同田间配置下,株高随行距的减小而增加,而茎粗、分枝数随行距的减小而减小。不同田间配置对节数、子叶节长度的影响则不显著。2.在不同密度和田间配置下,植株群体SPAD值变化趋势一致,整个生育期呈单峰曲线变化。在R6时期,SPAD值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LAI、LAD变化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田间配置下,各个处理的LAI、LAD值均以行距29cm(B2处理)最大。3.不同密度处理下,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叶、茎中可溶性糖含量呈“M”形曲线变化,分别在R5、R6期达到峰值,此期含量都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在不同田间配置下,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叶、茎中可溶性糖含量则呈单峰曲线变化,叶、茎分别在R5、R6时期达到峰值,且其含量随着行距的减小而减小。叶片的含氮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递减。4.在不同密度和田间配置条件下,大豆植株叶、茎干重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单峰曲线变化,且均在R6期达到锋值。叶干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在不同田间配置下,叶、茎干重有随着行距的减小而减小,差异极显著(F=53.641**)。在不同密度和田间配置条件下,大豆植株荚干重在整个生育期内表现为指数变化趋势,荚干重随密度的增加和行距的减小而减小。5.不同密度处理下,在V3期,大豆植株叶片干物质分配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茎干物质分配率峰值出现在R5期,而不同田间配置下,叶片干物质分配率表现为随行距的减小而增加,各处理茎分配率呈单峰曲线变化,其峰值出现在R1期。随着大豆叶片、茎秆积累光合物向荚输送,荚干重占总干重的百分数不断增加。不同密度处理下,大豆成熟期荚干物质分配率最高的为18万株·hm-2(A4处理);不同田间配置条件下,成熟期荚干物质分配率以行距29cm(B2处理)最高。在不同密度处理条件下,植株叶片转化率和输出率都高于茎,且随着密度的增加,干物质转化率和输出率都有减小的趋势,而不同田间配置条件下,茎杆和叶片转化率和输出率均表现为:B2>B1>B3。6.通过对不同密度和田间配置对大豆品质影响的研究,其结果表现为:在雅安试验点:影响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因子中,大豆密度因子(F=27.69**>密度*田间配置(F=1.88)>田间配置(F=0.28)。在不同密度处理下,籽粒蛋白质含量表现为:A1>A5>A4>A3>A2,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以4.5万株·hm-2(A1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四个处理。在射洪试验点:影响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因子中,大豆密度(F=6.298**)>大豆田间配置(F=3.369)>密度*田间配置(F=0.825)。在不同密度处理下,其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表现为:A1>A5>A4>A3>A2,与雅安试验点规律一致。不同田间配置下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在雅安试验点:影响大豆籽粒脂肪含量的因子中,密度(F=10.16**)>田间配置(F=7.17*)>密度*田间配置(F=2.58)。在射洪试验点:密度(F=18.68**)>密度*田间配置(F=4.84*)>田间配置(F=0.67)。不同密度处理下,籽粒脂肪含量表现为:A1>A2>A3>A4>A5。A1处理极显著高于除A2的其它三个处理,不同田间配置处理下,大豆脂肪含量表现为:B1>B2>B3。各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7.通过对不同密度和田间配置对大豆产量影响的研究,其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和田间配置处理下,产量构成因素中结实荚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小,每荚粒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小。而百粒重的变化规律不明显。说明适宜的群体密度和田间配置,具有较好的结实荚数和每荚粒数,更易获得高产。而在影响大豆产量的因子中,密度>田间配置>密度*田间配置。不同密度下,大豆产量先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密度继续增加时,产量开始下降。而不同田间配置下,当行距缩小时,产量随之减小。在本实验中雅安试验点产量最佳组合为:A282(2471.47kg·hm-2),最差为A583(921.79 kg·hm-2)。射洪试验点最佳组合为A3B1(2475.89kg·hm-2),最差为A181(1167.89 kg·hm-2)。因此,就套作条件下贡选1号的种植密度在以雅安为代表的四川盆周山区,应该以中低密度9万株·hm-2(A2处理)种植能获得高产;而在以射洪为代表的川中丘区,应该以较高密度13.5万株·hm-2(A3处理)种植能获得较高产量。而在田间配置方面,雅安和射洪点试验都以39cm(B1处理)的行距配置下能获得产量最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套作大豆的研究现状
  • 1.2 大豆不同密度和田间配置的研究现状
  • 1.2.1 不同密度对大豆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的影响
  • 1.2.2 不同田间配置对大豆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的影响
  • 1.3 大豆干物质的研究现状
  • 1.4 大豆品质性状的研究现状
  • 1.5 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4 数据分析与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密度和田间配置对套作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 3.1.1 株高
  • 3.1.2 茎粗
  • 3.1.3 节数
  • 3.1.4 子叶节高
  • 3.1.5 分枝数
  • 3.1.6 叶色值
  • 3.1.7 叶面积指数
  • 3.1.8 光合势
  • 3.2 不同密度和田间配置对套作大豆糖氮代谢的影响
  • 3.2.1 可溶性糖
  • 3.2.2 全氮
  • 3.3 不同密度和田间配置对套作大豆干物质的影响
  • 3.3.1 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
  • 3.3.1.1 叶片干物质
  • 3.3.1.2 茎干物质
  • 3.3.1.3 荚干物质
  • 3.3.1.4 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
  • 3.3.2 大豆植株干物质分配
  • 3.3.2.1 叶干物质分配
  • 3.3.2.2 茎干物质分配
  • 3.3.2.3 荚干物质分配
  • 3.3.2.4 大豆植株干物质输出与转化
  • 3.4 不同密度和田间配置对套作大豆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3.4.1 产量
  • 3.4.2 产量构成因素
  • 3.5 不同密度和田间配置对套作大豆品质的影响
  • 3.5.1 蛋白质
  • 3.5.2 粗脂肪
  • 4. 讨论
  • 4.1 不同密度和田间配置对套作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 4.2 不同密度和田间配置对套作大豆可溶性糖和氮代谢的影响
  • 4.3 不同密度和田间配置对套作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4.4 合理密植和田间配置的探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大豆密植技术[J]. 种子科技 2019(15)
    • [2].山西大豆救灾品种筛选与研究[J]. 种子科技 2019(12)
    • [3].河南省大豆种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J]. 种业导刊 2019(10)
    • [4].浅析大豆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J]. 现代农业研究 2019(11)
    • [5].大豆中内生菌的研究及意义[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9(06)
    • [6].密植是挖掘大豆产量潜力的重要栽培途径[J]. 土壤与作物 2019(04)
    • [7].萌发对不同品种大豆胚芽品质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9(11)
    • [8].高粱-大豆复合种植模式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分析[J]. 大豆科技 2019(05)
    • [9].简析中美大豆生产与贸易问题[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0)
    • [10].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对我国大豆行业影响及应对策略[J]. 对外经贸 2019(11)
    • [11].过氧化氢对大豆浓缩磷脂色泽的影响[J]. 粮食与油脂 2020(01)
    • [12].过滤介质对大豆浓缩磷脂透明度的影响[J]. 农产品加工 2020(01)
    • [13].大豆分离蛋白在熏煮香肠加工中的应用[J]. 肉类工业 2019(12)
    • [14].基于大豆分离蛋白的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研究进展[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24)
    • [15].大豆7S、11S蛋白的结构与热致凝胶特性的分析[J]. 食品科学 2020(02)
    • [16].大豆原料对分离蛋白加工及功能特性的影响[J]. 大豆科技 2019(06)
    • [17].浅谈大豆病虫害防治[J]. 种子科技 2019(17)
    • [18].庆东农科有机无机掺混大豆专用肥应用试验[J]. 现代化农业 2020(01)
    • [19].灌云大豆-豆丹高效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农业科技通讯 2020(01)
    • [20].我国大豆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9(12)
    • [21].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2)
    • [22].吉林省大豆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2)
    • [23].东北地区大豆振兴的思考:基于成本收益视角[J]. 价格月刊 2020(01)
    • [24].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磷脂复合物对冰淇淋品质的影响[J]. 中国粮油学报 2020(01)
    • [25].索氏抽提法测美国大豆粗脂肪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食品 2019(24)
    • [26].探究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 新农业 2020(01)
    • [27].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高粱(玉米)-大豆轮作的产量与效益分析[J]. 中国种业 2020(02)
    • [28].国际贸易环境与我国大豆采供形势分析[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12)
    • [29].大豆价格将继续上涨[J]. 农村百事通 2020(03)
    • [30].北方大豆的栽培管理与应用[J]. 饲料博览 2019(12)

    标签:;  ;  ;  ;  ;  

    不同密度和田间配置对套作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