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最终从茶树体内分离、筛选获得14株能对四种茶叶斑病菌拮抗作用强的芽孢杆菌菌株。经进一步鉴定,菌株TL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14个目标菌株都具有能在茶树体内内生定殖、对茶叶斑病菌及其它植物病原菌有一定的拮抗能力、对茶轮斑病有防病效果、对氯氰菊酯有一定的降解能力,但对茶苗的促生效果不明显。其中,菌株TL2具有较强的内生定殖能力、拮抗能力强且拮抗谱广、对茶轮斑病防病效果强、对氯氰菊酯的降解作用强。 茶苗接种菌株TL2后,可以先后从根尖、主根、茎基、茎部、下部叶片,乃至上部叶片等组织内分离到细菌。菌体主要分布在根部厚壁组织的细胞间隙,茎部厚角组织的细胞间隙以及中主鞘、木质部和韧皮部等组织的细胞间隙,以及叶片的气孔器附近、上、下表皮细胞间隙、厚角组织细胞间隙以及内皮层组织细胞间隙等。同时,茶苗体内所有内生细菌的种群数量随着时间逐渐减少,其多样性系数也随着时间有所降低。 菌株TL2能在茶树体内内生定殖,占据有利生态位点,改变茶树体内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多样性及其群体生物学功能等生态结构,从而抑制茶轮斑病菌的侵入和扩展。其次,菌株TL2可以通过分泌多种抗菌蛋白或其它活性物质,抑制或杀死茶轮斑病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的形成和萌发,从而抑制茶轮斑病菌在茶树体内的扩展,降低病害的发生程度。再者,当茶轮斑病菌侵入茶树后,菌株TL2能通过诱导茶树相关抗病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茶树体内活性氧相关酶如SOD、POD和CAT等的活性变化,以调节茶树体内活性氧的代谢平衡,减少茶树体内活性氧物质,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同时,菌株TL2能迅速增强非活性氧代谢的抗性酶系如PAL、β-1,3-葡聚糖酶和外切几丁质酶等的活性,使茶树体内生成相应的病程相关(PR)蛋白,作用于植物细胞壁,释放出寡聚糖作为激发寄主释放出主动防御反应的信号,以杀死病菌或限制病菌的扩展,从而使茶树的综合抗病能力得以提高。以上多种因子综合协同作用,是菌株TL2防治茶轮斑病的主要机制。 菌株TL2分泌蛋白的抗菌活性强、种类多。BSPT-P1是抑制茶轮斑病菌的一种主效蛋白,它可以通过病菌的代谢物来加强诱导。BSPT-P1大小为56KDa,抗菌活性高,对热稳定,耐紫外照射,在pH6.0~9.0之间稳定,被胰蛋白酶完全水解。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诺沃霉素A对茶轮斑病的防治效果[J]. 植物保护 2019(02)
- [2].作物病虫害分类介绍及其防治图谱——茶轮斑病及其防治图谱[J]. 农药市场信息 2019(09)
- [3].茶轮斑病防治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 2018(S2)
- [4].茶轮斑病病原菌(Pseudopestalotiopsis camelliae-sinensis)生物学特性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 2018(10)
- [5].贵州惠水县茶轮斑病病原菌的鉴定[J]. 热带作物学报 2018(09)
- [6].不同生物药剂对茶炭疽病菌和茶轮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2)
- [7].安徽池州市茶轮斑病病原鉴定及4种杀菌剂对其抑制性[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9(02)
- [8].多菌灵或可用于防治茶轮斑病[J]. 农药市场信息 2019(13)
- [9].茶轮斑病体外抑制试验及大田防治效果[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10].基于多层卷积滤波与HSV颜色提取的茶轮斑病识别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8(11)
- [11].诺沃霉素对多种经济作物病害防治效果好[J]. 农药市场信息 2020(02)
- [12].贵州省都匀市茶轮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中国茶叶加工 2013(03)
- [13].茶轮斑病菌与灰斑病菌的特性比较及致病观察[J]. 茶叶科学 2009(06)
- [14].油茶皂素对茶轮斑病和茶白星病的抑菌作用[J]. 浙江农业科学 2012(09)
- [15].枯草芽孢菌株TL2抗菌蛋白的纯化及其稳定性测定[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16].几种杀菌剂对茶轮斑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J]. 贵州农业科学 2014(10)
- [17].重庆地区茶树病害种类及武夷菌素对茶病的田间控制效果[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18].3种生物农药对4种茶树病害的室内抑菌试验[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2(03)
- [19].茶树叶部内生真菌相互关系及抗菌活性初步研究[J]. 江西植保 2009(01)
- [20].双向电泳分析枯草芽孢菌株TL2的抗菌蛋白[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21].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茶树病害研究进展[J]. 蚕桑茶叶通讯 2008(05)
- [22].茶白星病概况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J]. 广东茶业 2016(Z1)
- [23].不同药剂混合处理对茶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研究[J]. 东北农业科学 2020(02)
- [24].茶树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J]. 植物医生 2013(05)
- [25].乌天麻挥发性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