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下部层系长10、长9油层组为研究对象,运用沉积学、测井地质学、储层地质学等地质理论,进行了物源分析、沉积微相划分、沉积相分布、砂体展布、储层特征和高渗储层分布规律研究。首次将长10三分和长10.三分绘制了全盆地沉积相和砂体展布图,恢复了盆地长10—长9期古地理演化过程;首次对全盆地长1011储层开展研究,对不同地区长1011-长9储层特征进行分类、总结。从古流向、岩矿、阴极发光、微量元素等的分布特征及砂体的平面展布形态,明确提出盆地长10—长9期物源可划分为东北部、西北部、西南部和南部四个体系。依据露头观察、岩心描述和测井相分析,判定长10、长9主要有湖泊、三角洲、河流和冲积扇四种沉积体系,识别出5种沉积相、13种亚相。明确提出盆地长10期以发育河流—三角洲—滨浅湖相沉积为特色,长9期以发育“多三角洲环湖”的沉积格局为特色。延长组下部长10一长9期共发育11个规模较大的湖泊三角洲砂体,形成了一系列多水系、多物源的河流及环带状三角洲裙体,不同于延长组上部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砂体较曲流河三角洲砂体更为发育。结合分析化验、试油资料开展长1011、长9储层岩石学、孔隙类型结构、物性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砂岩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总含量高(均大于10%),长9绿泥石含量高,长1011浊沸石含量高;粒度分布长9以细—中砂为主、长1011中砂含量高;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长石溶孔、浊沸石溶孔次之;孔隙结构长9以小孔微细喉、中孔微细喉型为主,长1011以小孔微细喉、中孔细喉型为主;建设性成岩作用为绿泥石膜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是影响高渗储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沉积相是先天基础,成岩作用是后天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