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雨王汉德森》中,贝娄把死亡的现实观视为一种生活状态,并揭示了社会生活及信仰匮乏的大都会美国人的焦虑感。在汉德森的非洲之旅中,与死亡相关的象征主义随处可见。被反复提及的“死亡”成为他逐渐完成精神成长的索引词。汉德森最终意识到爱,并把爱作为继续美好生活的源动力。对“死亡主题”的分析有助于深入把握贝娄创作的一贯性及其主要文学命题,认识贝娄的创作特色及成因。更为重要的是,在面对作为人生根本问题的“死亡”威胁时,贝娄及其犹太主人公们无法不调动他们最深层的保护性犹太文化因素。这样他们的犹太性也在“死亡主题”中得到了深刻、充分地体现。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解构与重构——《雨王汉德森》的侨易新解[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2].汉德森 东风已至[J].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 2018(05)
- [3].汉德森[J].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 2018(09)
- [4].从生态批评的视野重读《雨王汉德森》[J]. 出版广角 2015(15)
- [5].解读《雨王汉德森》中的自然人形象[J]. 文学教育(下) 2016(08)
- [6].非犹太血统的犹太人——论汉德森的犹太情结[J]. 跨语言文化研究 2019(00)
- [7].《雨王汉德森》的原型批评解读[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9(02)
- [8].对立·冲突·融合——索尔·贝娄早期小说《雨王汉德森》的主题分析[J]. 长城 2014(12)
- [9].汉德森非洲之旅:荒诞世界中生活意义之追寻[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20)
- [10].析《雨王汉德森》中汉德森的非洲之行[J]. 长城 2012(06)
- [11].《雨王汉德森》的语言特征评析[J]. 作家 2012(24)
- [12].论《雨王汉德森》中的征服意识[J]. 作家 2013(08)
- [13].《雨王汉德森》中的“追寻圣杯”原型[J]. 魅力中国 2010(06)
- [14].《雨王汉德森》的精神探索之旅[J]. 飞天 2010(16)
- [15].汉德森 领跑年轻族群保健品市场[J].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 2018(09)
- [16].汉德森 打造企业社交新零售生态圈[J].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 2018(11)
- [17].生态解读《雨王汉德森》中人与动物的关系[J]. 北方文学 2019(17)
- [18].存在的神话——雨王汉德森自我救赎的隐喻[J]. 青年文学家 2016(26)
- [19].慢行十余步发现爱[J]. 微型小说选刊 2012(09)
- [20].《雨王汉德森》的心理分析视角解读[J]. 作家 2012(22)
- [21].格斗·搏击短讯[J]. 拳击与格斗 2010(02)
- [22].走出中年危机——《雨王汉德森》精神分析研究[J]. 海外英语 2014(18)
- [23].索尔·贝娄《雨王汉德森》的主题分析[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2)
- [24].索尔·贝娄小说《雨王汉德森》中的生态思想[J]. 琼州学院学报 2011(01)
- [25].《雨王汉德森》的宗教救赎[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3)
- [26].英雄精神的回归——《雨王汉德森》的追寻[J]. 新余学院学报 2011(04)
- [27].《雨王汉德森》与存在主义[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1)
- [28].浅析《雨王汉德森》中蕴藏的犹太文化[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10(04)
- [29].从狂欢化的视角解读索尔·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1)
- [30].《雨王汉德森》的原型分析[J]. 名作欣赏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