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品质调控剂的研制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粳稻品质调控剂的研制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论文摘要

2002~2004年连续三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水稻试验田,采用大田和桶栽相结合的试验方法,以黄淮海流域长期大面积推广的粳稻品种—豫粳六号(931系)为实验材料,以促进灌浆和稳定产量为原则,进行了稻米品质改良剂的筛选、复配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基于作物生产的整体性,从“源-库-流”三方面着手,系统研究化学调控剂对稻米品质改良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如下: 1.确定复配剂—T17(PR1)为最佳的稻米品质改良剂,在明显改善稻米外观品质和碾磨品质的同时,对产量也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对品质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筛选的调控剂对强势粒的外观和碾磨品质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以对外观品质的改善作用较大,喷施PR1后强势粒的垩白度、垩白面积、垩白粒率、不完善粒率分别比对照明显降低45.83%、30.51%、26.79%、35.68%。对水稻弱势粒的品质(尤其是外观品质)调节作用尤其突出,喷施PR1后弱势粒的垩白度、垩白面积、垩白粒率、不完善粒率分别比对照降低68.42%、37.47%、50%、69.30%,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分别比对照提高4.77%、5.09%、12.04%。 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喷施PR1后产量比对照增加15.72%。主要是提高了结实率和强势粒、弱势粒的千粒重,尤其是对弱势粒千粒重的增加作用明显,比对照提高了13.52%。而对穗粒数的增加作用不大。 2.乳熟始期和后期群体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抛物线型变化趋势,喷施PR1后群体光合速率高峰值约在10:00左右,比对照提前两个小时;PR1处理明显提高了一天中从8:00-16:00的群体光合速率,平均光合速率比对照高34%左右。PR1处理的群体光合速率随灌浆进程也表现出抛物线型变化趋势,而对照则从灌浆始期即持续下降,PR1处理明显地提高了灌浆期各阶段(尤其中后期)的群体光合速率,平均群体光合速率比对照提高19.5%。并且整个灌浆期光合速率持续稳定。 3.籽粒灌浆充实期,茎鞘中物质输出和输入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其对整个植株物质的生产与分配起一定作用。各节茎中,以顶三茎最大输出量最多,其花前物质的输出,约占最大输出量的81.65%,对于启动开花初期籽粒灌浆作用较大。其次为顶二,以花后输出为主,约占最大输出的75.22%,主要用于中后期籽粒灌浆。中茎(顶二茎、顶三茎)的物质总输出约占全部上三茎鞘物质总输出的72.94%,是物质输出的主要“临时仓库”。 水稻籽粒灌浆充实期,茎中总糖和蔗糖含量各个时期均高于鞘,其中灌浆初期特别明显,但灌浆后期茎鞘差别减小。上三茎鞘中总糖、蔗糖含量随着籽粒灌浆进程,在茎鞘中存在明显的梯度变化;其中上三茎中总糖含量梯度变化最为明显,总糖含量有向上运输的趋势,随着籽粒灌浆在茎中存在明显的梯度变化,糖浓度梯度与茎鞘碳水化合物的输出输入关系密切。糖含量梯度变化可能是茎鞘中碳水化合物运输的主要动力。灌浆期茎鞘中可溶性总糖、蔗糖积累量的输出特征与茎鞘中的物质干重输出特征基本一致,且化控调节效应也基本相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1 文献总述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设计
  • 3.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品质调控剂的研制
  • 4.1.1 主效成份筛选试验
  • 4.1.2 复配试验
  • 4.1.2.1 不同化控处理对强势粒品质的影响
  • 4.1.2.2 不同化控处理对弱势粒品质的影响
  • 4.1.3 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4.2 化学调控对水稻群体光合速率的影响
  • 4.2.1 群体光合速率的日变化
  • 4.2.2 群体光合速率随生育期的变化
  • 4.3 化学调控对水稻茎鞘贮藏物质输出运转的影响
  • 4.3.1 各节茎鞘干物质输出转运特征及化学调控
  • 4.3.1.1 不同部位茎干重积累特征
  • 4.3.1.2 不同部位鞘干重积累动态
  • 4.3.1.3 化学调控对各节茎中物质输出量及输出率的影响
  • 4.3.1.4 化学调控对各节鞘中物质输出量及输出率的影响
  • 4.3.2 化学调控对不同部位茎鞘中碳水化合物输出转运特征的影响
  • 4.3.2.1 不同节位茎中碳水化合物输出与转运
  • (1) 可溶性总糖的输出转运特征
  • (2) 蔗糖的输出转运特征
  • 4.3.2.2 不同节位鞘中碳水化合物输出转运转运特征
  • (1) 可溶性总糖的输出转运特征
  • (2) 蔗糖的输出转运特征
  • 4.4 化学调控对水稻伤流的影响
  • 4.4.1 化学调控对水稻籽粒产量形成期伤流强度的影响
  • 4.4.2 化学调控对不同部位伤流液中物质成分的影响
  • 4.4.2.1 可溶性总糖的动态变化及其化学调控
  • 4.4.2.2 蔗糖的动态变化及其化学调控
  • 4.5 化学调控对籽粒库容活性的影响
  • 4.5.1 灌浆期籽粒充实度和千粒重的动态变化及其化学调控
  • 4.5.2 经济产量形成期籽粒灌浆速率的动态变化及其化学调控
  • 4.5.3 水稻籽粒含水率变化动态及其化学调控
  • 4.5.4 经济产量形成期籽粒相对充实度的动态变化及其化学调控
  • 4.6 化学调控对灌浆期籽粒淀粉合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4.6.1 不同穗位籽粒成分变化动态及其化学调控
  • 4.6.1.1 不同穗位籽粒中淀粉积累动态和积累速率及其化学调控
  • 4.6.1.2 不同穗位籽粒中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及其化学调控
  • 4.6.1.3 不同穗位籽粒中蔗糖含量的变化及其化学调控
  • 4.6.2 淀粉合成的相关酶活性变化动态及其化学调控
  • 4.6.2.1 UDPG焦磷酸化酶活性
  • 4.6.2.2 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
  • 4.6.2.3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
  • 5 讨论
  • 5.1 产量和品质的化学调控
  • 5.2 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关系
  • 5.3 籽粒自然含水量与籽粒灌浆、产量、品质的关系
  • 5.4 籽粒相对充实度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粳稻品质调控剂的研制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