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叙事长诗研究

近代叙事长诗研究

论文摘要

钱仲联先生等《清诗纪事·前言》指出,“叙事性是清诗的一大特色,也是所谓‘超元越明,上追唐宋’的关键所在”。“以诗歌叙说时政、反映现实成为有清一代诗坛总的风气。十朝大事往往在诗中得到表现,长篇大作动辄百韵以上。作品之多,题材之广,篇制之巨,都达到了前所未有之水平。”可见,叙事诗研究对清诗乃至中国古代诗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而近代诗歌又是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捩之处,汪辟疆先生认为:“有清一代诗学,至道咸始极其变,至同光仍极其盛”。因此,近代叙事诗又别具意义和价值。然而,目前学界对近代叙事诗关注不够,至今仍未见到以叙事诗视角从整体、宏观的角度对近代诗歌加以整理研究的学术著作。本文拟选取张维屏等五十几位诗人的叙事长诗为代表,对近代叙事长诗的创作概貌、艺术特征、发展轨迹、意义价值以及叙事意识等问题加以探索研究,力图概括、描绘出近代叙事长诗的总体概况及其规律特征。本文分四章,二十五万字,从内容主题、艺术表现、创作意识三个角度对近代叙事长诗进行了分析考察。就内容主题而言,近代叙事长诗不仅注重反映社会民生、关注重大历史事件,呈现出与时代风云密切相关的创作特征;而且注重描绘个体生命的命运轨迹,塑造出丰富多彩的人物,呈现出生活化、平民化的创作倾向。近代叙事长诗不仅全面反映了国内社会生活,而且开始睁眼看世界,描绘域外见闻。就艺术表现而言,各类叙事长诗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功能和风格特征。大体而言,乐府叙事诗多采用客观化场景叙事,侧重于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描写。五言叙事长诗多运用主体性、个性化较强的自叙或见证式叙事,既可以描绘社会问题,又可以展示个人生活。而七言歌行的表现方式介于两者之间,表现功能侧重于描绘各色人物、讲述传奇故事。而近代诗人在承习传统的基础上,力破余地,推陈出新,借鉴、运用“以文为诗”、白描刻画、小说戏曲、意象和用典、寓言和神话等技法和手段,对各类叙事长诗的表现特征和功能做了进一步开拓和发展。就叙事意识而言,近代叙事长诗虽仍以“诗史”、“观风”等传统观念为主流意识,但各派诗人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不同方向、不同程度地拓展和丰富,折射、反映出他们不同的诗学观及在中西文化碰撞中的处世立身和文化选择。此外,魏源、张际亮等对传统“讽谏”精神的开拓;鲁一同、张之洞等关于诗中之“事”的思考;黄遵宪、金和等有关“以文为诗”创作技法的论述;姚燮、金和等对传奇意识的借鉴等等,都彰显出近代诗人在传统意识基础上力辟新境的努力。

论文目录

  •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起
  • 二 概念由来
  • 三 论题限定
  • 第一章 近代叙事长诗的内容主题
  • 第一节 反映重大历史时事的叙事长诗
  • 第二节 描绘民生疾苦、社会百态的叙事长诗
  • 第三节 展示各色人物命运的叙事长诗
  • 第四节 叙述作者经历或见闻的叙事长诗
  • 第五节 其它类别的叙事长诗
  • 第二章 近代叙事长诗的诗体分类及表现特征
  • 第一节 近代叙事长诗的诗体分类及渊源
  • 第二节 近代乐府叙事诗的表现特征及创作
  • 第三节 近代五言叙事长诗的表现特征及创作
  • 第四节 近代七言叙事长诗的表现特征及创作
  • 第三章 近代叙事长诗的表现技法
  • 第一节 "以文为诗"的技法
  • 第二节 白描刻画的技法
  • 第三节 借鉴小说、戏曲手法
  • 第四节 意象和用典叙事
  • 第五节 寓言和神话叙事
  • 第四章 近代诗人的诗歌叙事意识
  • 第一节 中国诗歌叙事意识探析
  • 第二节 近代汉魏六朝诗派的诗歌叙事意识
  • 第三节 近代学宋诗派的诗歌叙事意识
  • 第四节 近代诗界革命派的诗歌叙事意识 #152.
  • 第五节 近代学唐诗派及其它诗人的诗歌叙事意识
  • 结语
  • 主要参考书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经典化过程中的翻译赞助机制研究[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2].大气典雅 精品琳琅——《云南少数民族叙事长诗全集》简评[J]. 今日民族 2016(06)
    • [3].家族贵气与民间正气的诗化书写——励志叙事长诗《圣水吟》的生命伦理价值[J].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 2016(00)
    • [4].剑桥诗稿 纳博科夫叙事长诗[J]. 诗潮 2017(01)
    • [5].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教育传承现状调查研究[J]. 民族教育研究 2016(04)
    • [6].呵嗬(叙事长诗节选)[J]. 诗选刊(下半月) 2008(12)
    • [7].哈尔滨之恋:夏都情话(叙事长诗节选)[J]. 诗林 2011(06)
    • [8].试析吾丽汗·苏力坦叙事长诗中的女性形象[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08)
    • [9].论傣族叙事长诗中的生态审美价值[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02)
    • [10].争奇斗艳 春色满园——课改下古叙事长诗教学初探[J]. 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 2013(11)
    • [11].叙事长诗《阿诗玛》重要争论问题研究综述[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 [12].时间内部的流亡[J]. 书城 2011(04)
    • [13].石林撒尼人的音乐瑰宝——撒尼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和“撒尼大三弦舞”[J]. 新丝路(下旬) 2016(11)
    • [14].诗体变革视域中的解放区民歌体叙事长诗[J].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 [15].傈僳族叙事长诗《猎歌》出版发行[J]. 今日民族 2017(11)
    • [16].主题学视域下的黎族与其他壮侗语族民间爱情叙事长诗比较[J]. 琼州学院学报 2014(06)
    • [17].谈彝族婚俗中的哭嫁歌——试析彝族叙事长诗《阿嫫尼惹》和《阿买恳》[J]. 凉山文学 2009(02)
    • [18].彰显时代丰碑 力尽文学担当——评何小龙叙事长诗《丰碑颂》[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 [19].论阿诗玛悲剧的成因——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J]. 毕节学院学报 2012(09)
    • [20].建设文化强国语境下的民族民间长诗——关于《云南少数民族古典史诗全集》《云南少数民族叙事长诗全集》[J]. 文史杂志 2019(05)
    • [21].中国少数民族叙事长诗的曲艺特性[J]. 曲艺 2015(09)
    • [22].羌族神话叙事长诗《木姐珠与斗安珠》审美叙事初探[J]. 中华文化论坛 2017(10)
    • [23].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翻译类型研究[J]. 民族翻译 2018(03)
    • [24].意识形态与翻译: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经典身份建构研究[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 [25].帕里—洛德理论下的彝族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研究[J]. 芒种 2013(13)
    • [26].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日本传播分析及对文化“走出去”的启示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03)
    • [27].因你而快乐[J]. 优秀作文选评(初中版) 2010(12)
    • [28].为时代楷模树碑立传——读刘益善叙事长诗《中国,一个老兵的故事》[J]. 长江文艺评论 2019(05)
    • [29].秦岭雪叙事长诗《苏东坡》诗思之巧[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10)
    • [30].希望之光[J]. 四川文学 2015(12)

    标签:;  ;  ;  

    近代叙事长诗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