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与清初经学

李光地与清初经学

论文摘要

李光地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在经学、理学等上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他又是一位政治家,历任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等职,在平息三藩之乱、统一台湾上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前人对李光地学术的研究,多集中在理学,而对其经学的研究比较薄弱,更没有全面考察其经学的著作。本文以李光地经学作为研究对象,从学术史与经学史的视角,深入分析李光地经学及他与清初经学间之关系,以期全面准确地勾勒出其经学的面貌,并探究其对清初经学的影响。李光地在经学上用力甚勤,对清初经学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历代《诗经》学的批判与继承,他明确主张孔子确曾删《诗》,并总结出孔子删《诗》的原则与目的。他总结宋儒的诗说,把朱熹与吕祖谦的诗说融会贯通。他对汉唐以来的“《诗》亡”说提出了反驳,指出“《诗》亡”是指“正《风》、正《雅》亡”。他力证《古文尚书》不是伪书,主张《尧典》、《舜典》应为两篇,《皋陶谟》、《大禹谟》本为一篇。对黄宗羲、阎若璩怀疑“虞廷十六字”,他站在程朱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反驳。他以“数图”解“洛书”,认为《洪范》中“洪范九畴”是指“洛书”,实质是《周易·说卦》之“参天两地”。他反对汉儒的“阴阳五行说”,认为“五行”即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五种物质。他重新论证孔子与《春秋》的关系,认为孔子只是抄录、删节鲁史而成《春秋》。他认为《春秋》的性质是史书,其中保留很多史书的写作方法。他总结归纳了《春秋》中的“书法义例”,从义理与礼制的角度对“书法义例”进行了分析。李光地主张打破对宋儒的迷信并重新审视宋学经典。他论经往往站在朱子经说的反面立论,并非全据朱说,对朱子的经说常有批判。他对朱熹的《诗集传》提出批评:一,取郑玄之说攻击朱熹的比、兴说,并对《诗集传》中“兴”例加以辨别。二,批评《诗集传》所取毛、郑旧说与朱熹自创新说的疏漏之处。三,对朱熹所解释的诗意进行了批评。他对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也有批评,指出“大学”即“太学”,“知本”即“格物”,不须以“敬”来补“大学”,“格物致知传”也不必补,《大学》篇的中心应为“诚意”章。李光地对蔡沈《书集传》也加以指摘,他批评《书集传》更多从文字训释上着眼。对待陆王之学,他认为“陆王于程朱有助”,主张不立门户,朱陆兼采。他作《大学古本说》,取王阳明《大学》以古本为宗,直到晚年也没有舍弃陆王之学。李光地认为“六经”有“理”,“理”即“性”。而要想求得“理”、“性”,就要借助“六经”,“求理”的目的又是为了“明道”,由此他构建出“求理于经”的学术理路。李光地提倡科举改革,其改革的内容包括:提高五经在科举中的地位、考试中增加经世之学的内容,改变八股文的文风及写作方法,此举,推动了经学发展。李光地经学具备如下特点:第一,勇于推出新说,不拘泥,不守旧。第二、注重运用以四书证经。第三,汉宋兼采,融会众家之长。第四,认为程朱、陆王殊途同归。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学术意义
  • 第二节 经学与理学
  • 一 经学
  • 二 理学
  • 三 理学与经学之关系
  • 第三节 李光地的生平
  • 一 早年求学
  • 二 仕宦生涯
  • 第四节 20世纪以来李光地学术研究综述
  • 一 通论性研究
  • 二 关于李光地理学的研究
  • 三 关于李光地经学的研究
  • 四 关于李光地学术其他方面的研究
  • 五 对李光地学术研究的展望
  • 第五节 本文主旨、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 本文主旨与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李光地对历代《诗经》学的批判与继承
  • 第一节 对孔子“删《诗》”说的新阐扬
  • 一 “唐棣之诗,孔子删之”——“删《诗》”说三条新据
  • 二 孔子删《诗》凡例
  • 三 “圣人删《诗》之意”
  • 第二节 对朱熹与吕祖谦所持《诗》说的评说
  • 一 “思无邪”说
  • 二 “《雅》《郑》邪正”说
  • 第三节 对朱熹《诗集传》的批评
  • 一 对《诗集传》中“比”、“兴”的批评
  • 二 对《诗集传》所释诗篇字句的批评
  • 三 对《诗集传》所阐发诗意的批评
  • 第四节 对历代“《诗》亡”说评议
  • 一 历代“《诗》亡”说
  • 二 对“《诗》亡”三说的反驳
  • 三 “正《风》、正《雅》亡”
  • 第二章 李光地对伪《古文尚书》的回护及其《尚书》说
  • 第一节 对伪《古文尚书》的回护
  • 一 驳朱熹疑《孔安国序》、伪《古文尚书》之说
  • 二 辨《尧典》、《舜典》之分合及《舜典》“二十八字”为真
  • 三 《皋陶谟》、《大禹谟》本为一篇
  • 第二节 “虞廷十六字”不可疑
  • 一 “虞廷十六字”对程朱理学的理论意义
  • 二 对“虞廷十六字”地位的维护
  • 第三节 论《洪范》与“洛书”、“五行”
  • 一 “洪范九畴”即“洛书”
  • 二 以《周易·说卦》之“参天两地”解“洛书”
  • 三 不用“阴阳五行说”解《洪范》
  • 第四节 对蔡沈《书集传》的批评
  • 一 驳“肇州”说
  • 二 驳“陟方乃死”说
  • 三 驳“声依永”说
  • 四 反对蔡传所说天人关系
  • 第三章 兼容与并取:李光地与汉、宋《春秋》学
  • 第一节 《春秋》非孔子作
  • 一 “旧史有书而后《春秋》有笔”
  • 二 “有赴告而后有书”
  • 三 “不以他史益国史”
  • 第二节 遵古文说,以《春秋》为史
  • 一 《春秋》记事多用史法
  • 二 “《春秋》,天子之史”
  • 第三节 对宋儒“春王正月”说之再发挥
  • 一 宋元“春王正月”说的流变递嬗
  • 二 对宋元学说的批判与继承
  • 第四节 解经不用“一字褒贬”
  • 第五节 以“礼”解“书法义例”
  • 一 称谓例
  • 二 日月时例
  • 三 用词例
  • 四 “义明则从实”例
  • 第六节 “属辞比事”与“天理人情”
  • 一 属辞比事
  • 二 天理人情
  • 第四章 李光地与《四书解义》
  • 第一节 《四书解义》与《榕村四书说》
  • 一 《榕村四书说》题名的产生与分化
  • 二 《四书解义》成书过程
  • 三 《四书解义》的刊刻与流传
  • 第二节 处处与程朱立异:李光地的《大学古本说》
  • 一 “大学”非“大人之学”
  • 二 “明德”即“性”
  • 三 反对程朱补“敬”为入学始终之说
  • 四 “知止”为入学始终
  • 五 “诚意”为《大学》篇的核心思想
  • 六 李光地的“知本”说
  • 第三节 由《大学古本说》序文见李光地晚年之学术宗尚
  • 一 《大学古本私记旧序》与《大学古本私记序》之异同
  • 二 程朱与陆王之间
  • 第五章 李光地对清初经学的影响
  • 第一节 清初经学复兴与李光地倡导的科举改革
  • 一 明清间科举对经学发展的阻滞及反科举思潮的兴起
  • 二 李光地科举改革思想的酝酿与形成
  • 三 李光地科举改革的施行和成效
  • 四 康雍间其他学者的科举改革观
  • 第二节 “求理于经”与“经学即理学”:论清初经学的两种取向
  • 一 “经学即理学”对“求理于经”的引发
  • 二 六经之理
  • 三 求“理”于“经”
  • 四 由“理”以“明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李光地与清初经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