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研究以马铃薯品种黄麻子的脱毒微型薯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旱基因BcBCP1转入马铃薯中,经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证明BcBCP1基因已转入马铃薯基因组中。试验建立了高效的马铃薯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对影响遗传转化因素激素种类与浓度、脱菌抗生素种类与浓度、共培养时间、筛选方式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抗性植株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测定,初步验证转基因马铃薯植株对水分胁迫的抗性比对照有明显提高。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薯块再生培养基确定为MS+ ZT 4 mg/L+ IAA 1mg/L,出芽率为86%。2当农杆菌菌液浓度为OD600=0.5,侵染时间为5 min时,黄麻子的出芽率最高达87.19%,此时污染率较低仅为1.2%。3共培养时间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影响很大,黄麻子薯块以共培养2d时转化效果最好,薯块出芽率达到了83.97%,且污染率仅为6.77%。4对不同产地脱菌抗生素的浓度进行了比较试验,国产头孢噻肟钠对BcBCP1基因的有效抑菌浓度是400mg/L,进口头孢噻肟钠对BcBCP1基因的有效抑菌浓度为150mg/L,且在有效的抑菌浓度下对外值体无不良影响。5试验采用的抗性选择剂为草丁膦(PPT),筛选方式为延迟7d筛选,结果表明薯块芽诱导阶段PPT浓度为4mg/L,生根阶段的PPT浓度为5mg/L。6目的基因BcBCP1试验共获得72株PPT抗性植株,其中35株通过了生根筛选(PPT5mg/L),PCR检测结果表明有14株呈阳性,进一步的Southern blot杂交检测中有6株检测有杂交信号,说明基因已经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外源基因主要是单拷贝插入。7对杂交呈阳性的转基因植株进行了生物学的检测,将6个黄麻子转基因植株及非转基因对照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分析转基因植株和对照的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处理15d后,6个黄麻子转基因植株的相对含水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明显,对照植株辅氨酸含量提高了80.20%,而转基因植株叶片脯氨酸含量变异率在181.63396.28%之间;同时测定6个转基因植株与对照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对照植株叶绿素含量下降辐度为43.73%,而转基因的植株叶绿素含量下降辐度在21.98%32.62%之间。以上结果说明在干旱胁迫处理下外源BcBCP1基因在6个转基因株系均已表达,提高了马铃薯转基因植株的耐旱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转BcBCP1基因耐盐碱玉米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分析[J]. 玉米科学 2013(03)
- [2].蓝铜蛋白类似基因BcBCP1转化马铃薯及其抗旱性的改良[J]. 中国蔬菜 2009(02)
- [3].玉米三种不同花粉管通道法转化BcBCP1基因的初报[J]. 作物杂志 2012(02)
- [4].农杆菌侵染玉米萌动胚转化抗逆基因BcBCP1[J]. 玉米科学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