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司法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对司法的理论研究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我国也一直没有司法管理学这样一门专门的学科用以研究系统研究司法管理问题。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之初的中国司法改革,吸引了一大批学者对之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产生了汗牛充栋的研究成果,研究的重心也逐渐从司法改革的激情转向司法管理的理性。因此,有必要构建以中国司法管理活动及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中国司法管理学,对这些研究成果、知识资源进行总结、利用、传播并创新。为此,本文抓住这一契机,选择“中国司法管理学学科构建及发展”的课题,对能否构建(可能性)、应否构建(必要性)、如何构建(学科体系)、怎样发展(学科战略)展开全面研究与论述。本文从“改革即司法管理创新”的命题切入,在研究了司法的特点与功能以后,通过对中国司法管理(司法改革)研究成果的学科构成要素(包括学科主体、环境及学科本体三个方面)的提炼与分析,首先得出司法改革与司法管理可以互相包容、中国司法管理学是一门在司法改革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以中国司法管理(包容中国司法改革)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的结论;其次,从其学科主体(即研究、传播、利用学科知识的人群)明确,学科环境发展(包括国际、国内社会政治背景、经济发展方式、政府治理模式、权利意识及包括诉权在内的人权保护力度等等)十分有利,不仅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与法治社会需要这样一门学科,而且,有效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有效知识管理的内在逻辑也促使该学科的降生两大方面对该学科构建的必要性展开论述;再次,对该学科体系(或学科本体)当中应该明确的主要问题,如研究对象、学科定位、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基本范畴、主要问题逐一详细论述,较为完整地完成了中国司法管理学学科体系的论证。在此基础上,围绕该学科发展的宏观战略、知识管理战略、研究战略、传播战略、人才战略等几个方面,对该学科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以促进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使之渐次走向成熟。本文研究取得了司法改革、司法管理研究学科化构想的提出与学科创立必要性的论证;中国司法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基本构想及全面论证;司法不作为问题、司法人力资源体制性浪费问题等进行了深入、较有开创性的研究;从管理创新功能、或管理创新论的角度,提出“司法改革即司法管理创新”的命题,理顺中国司法改革与中国司法管理之间的关系;中国司法管理学学科发展战略的论述等一系列具有一定创新价值的理论成果,为有效沟通法学的价值理性与管理科学的技术理性、拓宽管理科学的应用领域、填补中国司法管理学学科空白奠定了初步基础。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国内外研究现状1.2 基本研究思路1.3 主要研究内容1.4 主要研究方法1.5 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及创新点2 从司法管理、司法改革到中国司法管理学2.1 司法的一般理论2.1.1 司法的定义2.1.2 司法的主要特征2.1.3 司法与立法、行政的联系与区别2.2 司法管理的概念、性质与意义2.2.1 管理的概念和分类2.2.2 司法管理的概念和性质2.2.3 司法管理的重要意义2.3 司法改革:中国司法管理学诞生的良好锲机2.3.1 中国司法改革的主要成绩与不足之处2.3.2 中国司法改革对中国司法管理学的强烈需求2.3.3 中国司法改革对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知识准备3 中国司法管理学成立的背景与条件3.1 学科成立的一般要求3.1.1 学科化——系统研究基础上管理知识的有效途径3.1.2 学科构建的意义与一般要求3.2 中国司法管理学成立的社会背景与现实需求3.2.1 社会背景: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必要条件3.2.2 市场经济:权利意识的孵化器3.2.3 法治政府与和谐社会:以司法正义为核心的社会治理3.2.4 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有效率利用的内在逻辑3.3 "中国司法管理学"学科成立的可能性与必然性3.3.1 中国司法管理学成立的初步理由3.3.2 为什么是"中国司法管理学"?3.3.3 论中国司法管理研究学科化的必要性4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界定、特点及学科定位4.1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界定4.1.1 学科边界与外延的涵义及界定方法4.1.2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涵盖范围与学科界限4.2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特点与关联学科4.2.1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特点4.2.2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关联学科4.3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学科定位4.3.1 我国学科划分情况简介4.3.2 关于中国司法管理学学科定位的建议5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理论基础5.1 争端司法解决论及其对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理论意义5.1.1 社会争端不可避免5.1.2 社会争端司法解决及其优位意义5.1.3 基于社会争端司法解决论的中国司法管理学5.2 司法公正与效率论及其对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理论意义5.2.1 公正与效率——现代司法的两个重要维度5.2.2 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有机统一——司法公正与效率论的核心内涵5.2.3 司法公正与效率论对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理论意义5.3 法治与司法审查论及其对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理论意义5.3.1 法治与司法审查论的基本要点5.3.2 法治与司法审查论对构建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理论意义5.4 和谐社会论及其对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理论意义5.4.1 和谐社会理论的内涵及对中国法治发展的意义5.4.2 基于和谐社会论的中国司法管理学5.5 管理创新论及其对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理论意义5.5.1 管理创新理论的基本要点5.5.2 司法改革——司法管理创新的范例5.5.3 司法管理创新论——拓展中国司法管理学研究的一种途径6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研究方法6.1 关于研究方法的一般探讨6.1.1 方法与研究方法6.1.2 常用研究方法分类探讨6.2 中国司法管理学多层面的研究内容决定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6.2.1 区别司法管理学研究方法与司法管理行为的方法6.2.2 中国司法管理学不同的研究层面与中国司法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6.3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研究方法6.3.1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6.3.2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7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范畴体系7.1 范畴研究对于学科构建的意义7.1.1 关于范畴极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7.1.2 范畴研究在学科构建过程中的意义7.1.3 中国司法管理学范畴提炼的几点原则7.2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范畴体系7.2.1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基本范畴7.2.2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普通范畴8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主要研究问题(上)8.1 问题研究对于中国司法管理学的意义8.1.1 中国司法管理学主要问题的重要性8.1.2 从中国司法管理的主要问题到中国司法管理学的主要问题8.2 关于司法权性质的理论探讨、司法原理及中国司法原理的研究8.2.1 司法权性质、特点及定位8.2.2 司法权的正确定性对于中国司法管理的意义8.3 关于司法权的宏观有效配置8.3.1 独立司法权的几项基本权能8.3.2 实现独立司法权的几项基本权能的司法权宏观配置8.3.3 司法权宏观合理配置应该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8.4 关于司法目标体系的合理设置8.4.1 司法管理目标体系——司法管理各个层面目标的综合体8.4.2 司法管理目标体系设定的原则8.5 关于社会的司法控制与司法的社会监督8.5.1 作为社会治理方法的司法:司法对社会法治秩序的救济8.5.2 司法受制与司法的社会监督:司法独立的保障机制8.5.3 作为司法的社会监督方式之一的司法的律师监督8.6 关于中国司法失范现象的救济与纠正8.6.1 中国司法失范现象的几种分类8.6.2 关于司法腐败防治问题8.6.3 司法不作为现象及司法管理对策9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主要研究问题(下)9.1 关于司法组织的设置与司法体制的建构9.1.1 关于司法组织的几个问题9.1.2 关于法院体制与司法管理模式9.2 关于诉讼制度设计与司法管辖范围的合理界定9.2.1 合理界定司法管辖范围与设计诉讼制度的几个要求9.2.2 关于诉讼制度9.2.3 关于司法管辖范围9.3 关于司法资源的有效供给及其优化9.3.1 司法物化资源的有效供给及优化9.3.2 法官职业化与司法能力的提高——优化中国司法人力资源的两个重要问题9.3.3 资源浪费与供给不足并存——司法资源供给的悖论9.3.4 司法人力资源体制性的浪费的成因分析9.3.5 解决我国司法人力资源体制性浪费的若干对策9.4 关于司法运行质量的提高9.4.1 关于司法质量管理的进一步理解9.4.2 提高司法运行质量的一般步骤9.4.3 司法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9.5 诉讼相关因素管理及其他问题10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学科发展战略10.1 中国司法管理学发展的宏观战略10.2 中国司法管理学发展的知识管理战略10.3 中国司法管理学发展的研究战略10.3.1 中国司法管理研究机构状况10.3.2 中国司法管理研究机构的专门化10.4 中国司法管理学发展的传播战略10.5 中国司法管理学发展的人才战略10.6 中国司法管理学发展的问题解决战略11 结束语11.1 本文工作总结11.2 将来的工作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中国司法管理学论文; 学科构建论文; 学科发展战略论文; 司法公正论文; 知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