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中处境不利学生生活体验研究

班级中处境不利学生生活体验研究

论文摘要

对处境不利儿童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心理学和社会学两大领域。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侧重于对处境不利儿童某方面问题,如学习适应性、欺负行为、亲子关系等的实证或个案研究;社会学领域的研究则是将处境不利学生视为社会发展的产物,着重从处境不利儿童所处的社会背景入手,如农民工子弟,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对其进行社会学视角的批判与分析。本研究则试图在学校教育领域中,运用描述现象学的方法,通过倾听儿童的声音的视角,对班级中处境不利儿童的生活体验进行整体性的关注。论文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缘由及研究思路。主体部分借助描述现象学的方法,力求从“关系”和“自我”两个维度,获得处境不利学生的生活体验。具体地,第二、三、四章分别从同伴关系中的处境不利儿童、师生关系中的处境不利儿童以及生活空间中的处境不利儿童三个方面揭示了处境不利学生的生活体验;“自我”是处境不利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的另一个重要维度。第五章从处境不利学生对学校、家长和自我的看法的角度揭示了他们的自我认知。第六章聚焦学校教育的反思与实践,呈现了研究者与M小学的老师们合作进行儿童研究的行动与思考,探讨了学校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力量与价值。第七章是研究结论与反思部分。研究发现:1.儿童的主体性在教育实践中被成人(包括老师和家长)的权威所遮蔽。教育目的的异化、成人对儿童生活不恰当地干涉,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处境不利学生的不利处境。2.处境不利学生是当前教育模式的产物而非个体因素。3.把教学变成儿童研究是实现教育重建的根本。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走进儿童的世界
  • 第一节 初涉讲台的幸福与揪心
  • 一、作为一名代课老师来到M小学
  • 二、老师的幸福
  • 三、老师也揪心
  • 第二节 我怎样研究处境不利学生
  • 一、我为什么研究处境不利学生
  • 二、学术界对处境不利学生的既有研究概况
  • 三、我如何研究处境不利学生
  • 第二章 同伴关系中的处境不利学生
  • 第一节 课间生活中的同伴关系
  • 一、跳绳
  • 二、丢手绢
  • 三、当作业成为课间生活
  • 四、"缺心眼儿"的胡大伟
  • 第二节 课堂中的同伴关系
  • 一、"男人不能太小气,女人不能太霸道"
  • 二、"真逞能,老师根本就没叫他!"
  • 第三节 课余生活中的同伴关系
  • 一、好朋友的标准
  • 二、好朋友间的交往
  • 第三章 师生交往中的处境不利学生
  • 第一节 老师"无意",学生"有心"
  • 一、"拍马屁"的花
  • 二、撕掉的作业本
  • 三、扔出去的粉笔头
  • 四、"我觉得今天的阳光可灿烂啦,因为黄老师拍了一下我的屁股!"
  • 第二节 奖励与惩罚
  • 一、沉默的大多数:奖励造就了更多的失败者
  • 二、老师对处境不利学生的特殊对待
  • 第三节 课堂提问与回应
  • 第四节 为了学生?害了学生?
  • 一、"作业没做完?补!"
  • 二、老师们的时间争夺战
  • 第五节 老师与音乐特长生之间的矛盾
  • 一、音乐老师也不喜欢他
  • 二、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互相推诿
  • 三、学生本人对学习问题的回避
  • 第四章 生活空间中的处境不利学生
  • 第一节 学校与家庭,那么远
  • 一、周围的孩子中,"没有他挨打挨得多的!"
  • 二、"一到学校他就高兴不起来了"
  • 三、"赵伟的英语作业都是他教的!"
  • 四、"我现在管他,他也不听。唉!一看见他就烦!"
  • 第二节 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纠结
  • 一、作业引发的分歧
  • 二、上"家校"?还是"学校"?
  • 第三节 学校与家庭,也可以这么近
  • 一、"放在书包里,万一折了怎么办?"
  • 二、家校合作后的变化
  • 第五章 处境不利学生的内心世界
  • 第一节 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
  • 一、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 二、关于学习
  • 三、关于作业
  • 四、关于老师
  • 第二节 我的爸爸妈妈
  • 一、挨打
  • 二、如果我是爸爸
  • 三、不要打我!打是没有用的
  • 第三节 说说"我"自己
  • 一、"这是老师表扬我的,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 二、"如果三年级还学不好的话,以后就完蛋了"
  • 三、"我觉得我没有任何的优点"
  • 第六章 学校如何倾听、帮助处境不利学生
  • 第一节 描述即反思
  • 一、研究的切入点:"路亦洋为什么总完不成作业"?
  • 二、路亦洋不完成作业行不行?
  • 三、一个人的问题还是班级的问题?
  • 第二节 夹缝中,教育如何前进?
  • 一、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
  • 二、把教学变成儿童研究
  •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基本研究结论
  • 一、被遮蔽的儿童
  • 二、教育目的的异化
  • 三、处境不利学生是当前教育模式的产物而非个体的原因
  • 四、在倾听中重建学校教育
  • 第二节 对本研究的反思与评价
  • 一、描述现象学的独特魅力
  • 二、研究及写作的局限
  • 三、对本研究的评价
  • 第三节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与主题
  • 附录Ⅰ:处境不利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Ⅱ:老师访谈提纲
  • 附录Ⅲ:处境不利学生家长访谈提纲
  • 附录Ⅳ:田野笔记节选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在校处境不利学生的教育补偿[J]. 教育评论 2011(02)
    • [2].处境不利学生能从阅读时间、阅读策略中受益吗?[J]. 教育科学研究 2019(12)
    • [3].从精英走向大众的国际文凭课程:来自美国的经验[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6(08)
    • [4].对高校体育学习中处境不利学生的心理分析及教学对策[J]. 教育与职业 2008(14)
    • [5].八年级抗逆学生、处境不利学生的阅读能力表现及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0(04)
    • [6].美国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业不良及补偿教育[J]. 世界教育信息 2015(22)

    标签:;  ;  ;  

    班级中处境不利学生生活体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