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水后额济纳绿洲植被变化研究

调水后额济纳绿洲植被变化研究

论文摘要

绿洲是在稳定的水源条件下,摆脱荒漠、半荒漠地区干旱气候大背景的制约,形成和发育起来的一种隐域性景观,它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绿洲的生存和发展对水资源的绝对和单一的依赖性,注定了绿洲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水资源的减少或不合理利用很容易导致绿洲生态系统的退化(荒漠化),从而危及绿洲的稳定和生态、经济安全。额济纳绿洲地处极端干旱的内蒙古西部,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屏障,由于近几十年来,上游的过度开发,至20世纪中后期,使绿洲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水资源短缺,植被衰退,绿洲萎缩,严重影响了地区农林牧业生产和其他产业的开发,成为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植被覆盖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生态气候参数,是植物群落覆盖地表状况的一个综合量化指标。研究植被覆盖度的估算及其变化,对生态系统环境变化起重要作用,也对水文、生态、全球变化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90年、2000年、2006年TM/ETM的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景观生态学及传统的踏查等方法,重点研究了额济纳绿洲自调水以来的植被覆盖变化。研究表明:1、采用亚像元分解模型法计算植被覆盖度,模型精度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基本满足研究工作精度要求,适合于绿洲植被覆盖变化研究。2、额济纳绿洲植被现状分析表明,低植被覆盖为绿洲主要植被覆盖类型,面积为4706.17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34%。其次为中植被覆盖和高植被覆盖,各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87%和0.23%。3、2000-2006年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表明,调水后额济纳绿洲植被覆盖度增加,其中无植被覆盖转移为低植被覆盖的面积最大,其转移面积为553.23km2,占2000年无植被覆盖总面积的5.14%。其次为低植被覆盖转移为中植被覆盖。4、绿洲调水前的1990年与2000年植被覆盖对比分析表明,自1990年额济纳绿洲植被覆盖度降低,植被退化严重,至2000年达到3个时期内的最差状态;自2000年黑河调水后额济纳绿洲植被有所好转,但2006年的植被覆盖度仍不及1990年的状况,表明其改善的速度仍不及退化的速度,这充分说明调水任务的艰巨、调水力度应加强及生态环境改善的滞后效应。5、研究表明,额济纳绿洲植被覆盖度增加,除了调水对额济纳绿洲植被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以外,其它因子如气温、降水和生态移民、退耕还林还草、牲畜头数减少等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1.1 黑河调水背景
  • 1.1.1 额济纳环境现状
  • 1.1.2 国家政策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额济纳绿洲植被研究进展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2 研究区概况
  • 2.1 自然环境概况
  • 2.1.1 气候
  • 2.1.2 地质地貌
  • 2.1.3 植被
  • 2.1.4 土壤
  • 2.1.5 水文
  • 2.2 社会经济现状
  • 2.3 额济纳绿洲历史发展概况
  • 3 植被覆盖度监测方法及数据处理
  • 3.1 植被覆盖度监测方法
  • 3.1.1 回归模型法
  • 3.1.2 植被指数法
  • 3.1.3 像元二分模型法
  • 3.2 利用NDVI 估算植被覆盖度
  • 3.3 NDVISOIL 和NDVIVEG 的取值
  • 3.4 数据来源及处理
  • 3.4.1 数据来源
  • 3.4.2 数据处理
  • 3.5 植被覆盖度的估算
  • 3.5.1 NDVI 的计算
  • 3.5.2 参数的确定
  • 3.5.3 植被覆盖度的计算
  • 3.5.4 植被覆盖度等级的划分
  • 4 结果分析
  • 4.1 额济纳绿洲2006 年植被现状
  • 4.2 额济纳绿洲植被变化分析
  • 4.2.1 1990-2000 年额济纳绿洲植被变化分析
  • 4.2.2 2000-2006 年额济纳绿洲植被变化分析
  • 4.2.3 1990-2006 年额济纳绿洲植被变化分析
  • 4.3 结果验证
  • 4.3.1 实地考察
  • 4.3.2 额济纳绿洲土地利用变化
  • 5 影响植被变化的其它因子分析
  • 5.1 自然因子
  • 5.2 社会因子
  • 5.2.1 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生态移民措施
  • 5.2.2 牲畜头数减少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调水后额济纳绿洲植被变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