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华侨农场的社会化转型 ——以泉州双阳华侨农场为例

福建华侨农场的社会化转型 ——以泉州双阳华侨农场为例

论文摘要

二十世纪中后期,为了安置东南亚大规模排华产生的大批归难侨,我国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省份设置了大量的华侨农场。在当时特殊的背景下,这种以农场方式集中安置模式既保证了安置大量归难侨任务快速有效的完成,又是对东南亚各国排华的有力打击,还显示了我国对海外归侨的关心和爱护。但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集中安置模式间接造成的归难侨与本地社会化脱节问题和华侨农场自身存在的问题渐渐暴露出来,使得农场的发展缓慢,广大归难侨处于较低的生活水平。华侨农场的困境不仅制约其自身的发展,也制约当地社会的经济发展。福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也是中国华侨农场最集中、安置归难侨最多的省份之一。福建华侨农场也和国内绝大部分华侨农场一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发展的困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挥华侨农场自身的优势,加速华侨农场的社会化转型,解决华侨农场及广大归难侨、侨眷的发展问题,已成为社会和学界思考的问题。因此,从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中国政府以华侨农场方式集中安置归难侨工作和华侨农场的发展过程,探讨华侨农场的社会化转型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泉州双阳华侨农场为例,通过相关的文献检索,以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为主,辅之以实地的调查研究,集中考察和探讨泉州双阳华侨农场的社会化转型过程,进而反思以华侨农场为主的安置模式带来的问题:不但要为归难侨提供必要的物质性安排,更要建立一整套的使归难侨能够融入地方的机制,使他们与安置地社会融为一体。并通过这种考察和反思,为目前国内华侨农场如何走出困境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内容分别如下:第一部分:绪论。评介学界对华侨农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进一步说明华侨农场社会化转型的必要性。第二部分通过对华侨农场建立的历史背景以及中国政府的护侨政策的回顾,从中阐明新中国大规模安置归难侨工作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中国政府接待与安置海外归难侨的具体经过,以及福建华侨农场安置归难侨的情况。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双阳华侨农场的建立、转型以前的发展过程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双阳华侨农场中归侨群体的社会网络关系和与安置地之间的关系。第五部分对转型以后双阳华侨农场的发展过程与其社会化转型过程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其转型后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华侨农场的现实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一章 中国建立华侨农场的历史背景
  • 第一节 东南亚国家的排华政策
  • 第二节 中国政府的护侨政策
  • 第二章 我国对归难侨的安置:政策与实践
  • 第一节 我国对归难侨的安置政策
  • 第二节 福建华侨农场的建立与发展
  • 第三章 转型以前的泉州双阳华侨农场
  • 第一节 双阳华侨农场的创立与安置归难侨
  • 第二节 双阳华侨农场发展状况
  • 第三节 归侨的社会网络与地域认同
  • 第四节 旧体制下华侨农场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双阳华侨农场的社会化转型
  • 第一节 转型探索时期的双阳华侨农场(1996年至今)
  • 第二节 双阳华侨农场的社会化转型过程
  • 第三节 转型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福建华侨农场的社会化转型 ——以泉州双阳华侨农场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