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二色补血草是一种盐生开花植物,能够在盐碱化土地上正常生长,其优良的耐盐碱特性使之成为研究植物耐盐机理的理想材料。本研究结合表达序列标签(EST)技术和cDNA微阵列技术在转录水平上研究二色补血草耐盐碱机理,并对从文库中获得的液泡膜H+-ATPase c亚基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模式分析及功能验证。以400 mmol/L NaHCO3胁迫处理48h的二色补血草叶片为材料构建了cDNA文库,文库的初始滴度为9.6×105 pfu/ml,文库的重组率为95%,PCR检测插入片段的平均长度为0.9 kb。从cDNA文库中随机挑选2880个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共筛选到2358个高质量的EST序列,建立了二色补血草EST数据库,它们GenBank的登录号为EH792855-EH795212;通过BlastX分析,共有1418条序列与已知基因序列高度同源,将这些EST序列根据MIPS分类标准分为12类,其中代谢、光合作用、功能未知、细胞防御及转运相关四类基因的表达丰度最高,分别占已分类EST总数的18.48%、14.6%、11.99%、11%和10.01%。EST分析表明,有245个EST是与早期逆境响应同源的基因,其中最显著的是金属硫蛋白(EH793637)和脂质转运蛋白(EH794695),它们各自都占总EST的1.4%。选择1330条EST制作cDNA微阵列,获得了NaHCO3胁迫6h、24h和48h的二色补血草的转录表达谱,筛选到142条差异调节的转录本,6、24和48 h分别有108、43和46个基因出现明显的差异表达。基因芯片研究结果表明,有76%的基因确定是在胁迫早期(胁迫6h)差异表达,因此认为二色补血草在盐碱胁迫初始阶段的响应是重要的。对从二色补血草cDNA文库中获得的液泡膜H+-ATPase c亚基(VHA-c)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VHA-c基因cDNA全长729bp,其中开放读码框(ORF)为498bp,编码165个氨基酸,预测蛋白的分子量为16.6kD,理论等电点为8.62。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该基因在二色补血草中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aCl诱导了VHA-c基因在二色补血草叶部的表达,抑制其在根部的表达;NaHCO3胁迫下,VHA-c基因分别于12h和6h时在叶部及根部表达量最高;Na2CO3胁迫6h时VHA-c基因在根部的表达量最大,48h在叶部大量表达。说明VHA-c基因能够对盐胁迫做出应答,确定该基因为耐盐相关基因。将该基因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ROKⅡ上,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实现VHA-c基因对模式植物烟草的转化,通过耐盐性试验,对VHA-c基因进行功能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盐胁迫后,转基因烟草的SOD和POD活性较非转基因烟草显著增加,MDA含量低于非转基因烟草,说明VHA-c基因的表达增强了植物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并降低了植物的膜脂氧化程度,一定程度的提高了转基因烟草的耐盐能力,证实了来源于二色补血草的VHA-c基因具有提高植物耐受盐胁迫之能力的功能。植物的耐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基因协同作用的体系。我们通过EST技术和cDNA芯片技术等基因组学研究手段,获得了盐胁迫下二色补血草的基因表达信息,为系统阐明二色补血草抗盐碱分子机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分析二色补血草的抗逆机理提供了数据;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使外源VHA-c基因在烟草中组成型表达,不同程度提高转基因烟草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为将VHA-c基因利用于林木耐性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基础。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植物的耐盐机理1.1.1 植物的盐害1.1.2 植物的耐盐性1.2 基因组学方法在植物耐盐机理研究中的应用1.2.1 EST分析技术及应用1.2.2 cDNA微阵列技术在植物抗逆研究中的应用+-ATPase c亚基基因主要研究进展'>1.3 耐盐基因分类及液泡型H+-ATPase c亚基基因主要研究进展1.3.1 耐盐基因的分类+-ATPase c亚基基因功能研究进展'>1.3.2 液泡型H+-ATPase c亚基基因功能研究进展1.4 二色补血草简介1.4.1 生物学特性1.4.2 作为耐盐研究材料的可行性1.5 本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5.1 研究的目的1.5.2 研究的意义1.6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1.6.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1.6.2 技术路线3胁迫下二色补血草基因表达的研究'>2 NaHCO3胁迫下二色补血草基因表达的研究2.1 实验材料2.1.1 植物材料2.1.2 酶及主要化学试剂2.1.3 主要仪器设备2.2 实验方法2.2.1 二色补血草总RNA提取2.2.2 磁性球珠分离mRNA2.2.3 cDNA第一、二链合成2.2.4 cDNA末端处理与分步收集2.2.5 cDNA连接与包装2.2.6 插入片段的PCR检测2.2.7 噬菌体的体外切除2.2.8 菌体培养与保存2.2.9 质粒提取2.2.10 cDNA序列的测定2.2.11 序列的编辑与分析2.2.12 cDNA芯片的制备2.2.13 荧光标记与芯片杂交2.2.14 数据分析2.2.15 cDNA芯片数据的可信度验证2.2.16 EST序列分析及二色补血草表达谱的建立2.3 结果与分析2.3.1 总RNA提取2.3.2 mRNA的分离2.3.3 cDNA文库的构建及质量检测2.3.4 cDNA文库测序2.3.5 cDNA文库ESTs分析2.3.6 cDNA芯片数据分析2.3.7 二色补血草耐盐途径分析2.4 本章小结2.5 讨论3 二色补血草VHA-c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盐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3.1 二色补血草VHA-c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3.1.1 VHA-c亚基基因的序列分析3.1.2 VHA-c基因的疏水性预测3.1.3 VHA-c基因的跨膜区预测3.1.4 VHA-c基因多序列比对与分子进化树分析3.2 二色补血草VHA-c基因应答盐碱胁迫的表达模式3.2.1 材料处理3.2.2 实验方法3.2.3 结果与分析3.3 本章小结3.4 讨论4 二色补血草VHA-c基因对烟草的遗传转化4.1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4.1.1 实验材料4.1.2 实验方法4.1.3 结果与分析4.2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烟草遗传转化4.2.1 实验材料4.2.2 实验方法4.3 转VHA-c基因烟草的分子检测4.3.1 试剂4.3.2 仪器设备4.3.3 实验方法4.3.4 结果与分析4.3.5 本章小结4.3.6 讨论5 以烟草为载体的二色补血草VHA-c基因功能验证5.1 实验材料5.1.1 植物材料5.1.2 主要试剂5.1.3 仪器设备5.2 实验方法5.2.1 NaCl胁迫处理及取材5.2.2 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测定5.2.3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5.2.4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5.2.5 相对生长量测定5.2.6 相对含水量测定5.3 结果与分析5.3.1 NaCl胁迫下转VHA-c基因烟草SOD活性比较5.3.2 NaCl胁迫下转VHA-c基因烟草POD活性比较5.3.3 NaCl胁迫下转VHA-c基因烟草MDA含量比较5.3.4 NaCl胁迫下转VHA-c基因烟草相对生长量比较5.3.5 NaCl胁迫下转VHA-c基因烟草相对含水量比较5.4 本章小结5.5 讨论6 讨论3胁迫二色补血草基因表达谱的建立'>6.1 NaHCO3胁迫二色补血草基因表达谱的建立6.2 二色补血草的耐盐途径分析6.3 二色补血草VHA-c基因及其在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6.4 二色补血草VHA-c基因对烟草的遗传转化及耐盐性分析6.4.1 转基因烟草的耐盐性增强6.4.2 转基因烟草耐盐性提高与Northern杂交结果的相关性分析6.4.3 VHA-c基因功能评价结论参考文献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二色补血草论文; 盐胁迫论文; 表达序列标签论文; 微阵列论文; 亚基基因论文; 遗传转化论文;
NaHCO3胁迫下二色补血草基因的表达研究及VHA-c基因的功能验证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