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中医院湖南怀化418100
目的:使用舌诊对比观察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评价中医可视化的意义。方法:收集颈椎病患者120例,采用小针刀治疗,观察舌苔厚薄、舌质干湿,前后对比,统计舌苔变薄的例数,舌苔变湿润的例数。结果:所有小针刀治疗颈椎病,显效患者舌质均变薄且舌质变湿润,有效患者舌质均变薄或者变湿润,舌诊变化与总有效率两者数据接近,呈正相关(P>0.05)。结论:小针刀治疗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舌诊变化直观可视对比,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增强了检测中医疗效评价的可行性操作,掀开了中医疗效难以评判的神秘面纱,提高了患者对中医的认可度,填补了中医即时可视化理论空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舌诊;小针刀;颈椎病;中医可视化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病对患者的工作与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最为常见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资料显示,该类型的发病率在近年来表现有不断攀升的趋势,几乎占据了骨科门诊的25%-30%和针灸门诊的30%-50%[1],年轻化趋势亦十分明显。中医采用小针刀方法治疗颈椎病疗效明显,但疗效评价体系无法提供可视化,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卫生需求,及快节奏生活要求直观明了疗效对比,矛盾逐渐凸显。笔者在临床中通过观察舌苔厚薄、舌质干湿,治疗前后对比,及普及的智能手机摄像系统,留存相片,让患者直观可视对比治疗前后舌诊变化,自己参与疗效评价。现将小针刀治疗120例患者舌诊变化可视化对比报道如下。
1对象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怀化市中医院就诊的住院或门诊诊断为颈椎病但未达手术指征的患者。本研究共选取120例,男45例,女75例;年龄34-75岁,平均49.5岁;病程7个月-5.7年,平均27.6个月。统计结果所得数据整理归纳,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1.2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病例纳入标准:①诊断标准:参照《2012版中医病证诊断标准ZY/T001.1-94》[2]:具有典型的颈部疼痛、活动受限(过伸、过屈、侧颈时受限)或伴双上肢(或单侧)麻木,无明显头晕、恶心、胸闷、心慌等症状;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无明显肌肉痉挛及肌萎缩;影像学显示颈椎退变,相应节段椎间盘呈低信号,椎体可见不同程度骨质增生,椎间盘可见轻度膨、突征象,或挤压硬膜囊、神经根;②治疗期间未接受其他治疗方法者。③患者知情同意并经过怀化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病例排除标准:①有颈椎手术病史;②其他类型颈椎病,感染、结核、畸形、肿瘤、或椎体滑脱等;③身体基础条件差,合并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严重的出血倾向的疾病,精神病者,其他不能耐受本治疗方式的严重疾病;④妊娠、哺乳期、生理期妇女;⑤不能配合者;吃药或者饮食形成假苔病例均予以排除。
2方法
2.1观察时间
观察时间为每次治疗前5分钟及治疗后10分钟,观察患者舌苔厚薄、舌质干湿,采集图像前后对比。
2.2治疗措施
小针刀:采用局麻下小针刀治疗[3],患者俯卧或者侧卧治疗床,面部朝下,头部悬空,充分显露颈椎部位,依据检查结果,按经络分布循经查找压痛点,做好定位记号,碘伏外科消毒原则处理,铺无菌巾单,戴手套,以定位点为坐标,视情况局麻,选取进针点;将拇指按在挤压大血管神经,在颈椎横突、胸锁乳突肌起止点、竖脊肌、斜方肌条索部起止点,刀下遇到阻力感,沿肌肉纤维方向快速松解,条索感消失,表明粘连疤痕解除,压迫止血3到5分钟。再次消毒,操作完成。
2.3临床疗效评估
由同一名中医副主任医师对舌苔厚薄、舌质干湿变化进行评估。对于假苔病例均予以排除。
统计舌苔变薄的例数,舌苔变湿润的例数。
治疗后患者疗效评估,分三级:显效,有效,无效。自拟评价标准如下:颈部疼痛消失,无双上肢疼痛麻木,活动正常,为显效;颈部疼痛部分消失,双上肢疼痛麻木减轻,活动好转,为有效;颈部疼痛同前为无效。
统计所有患者治疗的有效率。
2.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所有参数均以均数加减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自身前后对照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若资料方差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方差不齐则采用非参数检验;小样本计数资料及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多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显著性a=0.05。
3结果
治疗前均衡性比较,病例无差异,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受试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感染等不良事件。
3.1比较
治疗前用可视化检查(同一高清智能手机摄像系统)及对所有对象做效果评定。同一检查者为所有患者评定。
治疗前后患者的舌苔面色图像及疗效评估均有明显改变,治疗前后舌苔面色图像与疗效评估对比。可视化评定结果及有效率见表1:
4讨论
中医的基本特点就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始终贯穿于每个病人诊断、治疗中。人体五官四肢、毛发爪甲,似有独立特点,更是生命整体的一部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每一个器官的健康,必定建立在人体整体健康的基础上,故每一个器官也可以反映局部的病变及全身的疾病变化。作为“诸阳之会”的面部,是十二经脉中的六支阳经均向上连于头面,是神气集中的部位,也是全身气血、阳气贯注的地方,神气表现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面部表情、神态[4]。舌为面部最灵活的器官,故观察舌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质可辨脏腑的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黄帝内经》:五脏各有外候,与形体诸窍之间各有特定联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主舌……在窍为舌。”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直接或者间接联系,在生理功能上,脏腑的精气通过经脉联系传达于舌,维持舌的形态和功能活动。在病理表现上,脏腑的病变,一定会影响到气血津液的变化而反馈于舌,故脏腑病变,可在舌体、舌质和舌苔上反馈出来。
舌诊是观察舌头的大小、颜色、形态的变化来诊断辨证论治的一个快捷简单方法,为四诊之首望诊最重要的内容。舌诊主要诊察舌体的大小,舌质颜色、舌苔颜色及厚腻、润燥,舌的运动等,辩证分析疾病的性质、表里、寒热、气血津液的盛衰、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舌诊重点分为舌苔和舌质的观察。舌苔: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一般是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因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舌苔的望诊包括望苔色、望苔质两部分。舌苔的厚薄可测定正邪盛衰和病情的深浅轻重。薄苔主外感表证,亦主内伤气郁。厚苔主痰饮、湿邪、积滞。舌苔由薄变厚,病邪自表入里,邪盛病进;舌苔由厚变薄,为病邪自里达表,正胜病退[5]。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舌苔薄,病情一般较轻;舌苔厚,表明病情较为严重。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舌苔由薄变厚,表明病邪入里,病情由轻变重;若舌苔由厚变薄,表明病邪外透,病情好转。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正常舌形适中而扁平。观察舌形变化,可测知正气盛衰和病邪性质。察舌质主要是观察舌形、舌态、舌的色泽及荣枯等。舌质多反映脏腑虚实,舌苔多反映病邪深浅与胃气存亡。
小针刀松解了局部经络,使经络通畅,关节滑利,气血通畅,故颈部疼痛消失、活动好转,上肢麻木减轻;经络通畅,气血通畅,整体的阴阳平衡、经络通畅、脏腑安定、气血流通,故而舌苔立马变薄,随之气血顺畅,金津玉液正常分泌,舌质故而变湿润。
本次临床观察重点观察舌质的湿润程度和舌苔的厚薄变化,舌苔越厚腻、舌质越干涩表示疗效不明显,反之色苔越薄淡、舌质越湿润表示疗效越明显。观察舌诊的可视化对比,舌苔、舌质客观变化,舌苔由厚变薄是客观事实。可视化对比就增加了此评价方式的可信度。
其他的疗效评价,特别是VAS评分等评价方式相对繁琐,存在较大的主观性,随意性。
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所有针刀治疗颈椎病,显效患者舌质均变薄且舌质变湿润,有效患者舌质均变薄或者变湿润,两者数据接近,呈正相关(P>0.05)。
中医可视化,早在2013年就有媒体进行报道,“中国发现中医可视化诊疗新技术”,而人们对这项新技术知之甚少,被冠以一项神秘的医学技术。舌苔、舌质的中医可视化评价小针刀疗法提供更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通过中医传统的舌苔、面色改变细致入微客观呈现调治前后的身体变化,可使中医有据可依,有据可寻。并且结合四诊自动化匹配经方,做到诊疗的系统化和精准化。中医可视化观察方法成本低微,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增强了检测中医疗效的可行性操作,掀开了中医疗效难以评判的神秘面纱,提高了患者对中医的认可度,填补了中医即时可视化理论空白,值得推广应用。
本次研究仅仅抛砖引玉,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更多的专家关注舌苔的变化作为比较稳定的评价方式,更进一步的做临床样本含量更大的中医可视化研究,更加有利于临床推广。希望广大同仁更加注重中医可视化研究,研发专业仪器设备对舌质舌苔舌体大小等进行量化,得到客观数据,让中医可视化更加直观、精准,让更多的人认可、推广中医药事业,让更多的患者可视中医疗效,信中医、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HardackerJW,ShufordRF,CapicottoPN,etal.Radiographicstantingcervicalsegmentalalignementinadultvolunteerswithoutnecksymptoms.Spine,2006,(22):1472-148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88.
[3]刘志浩.小针刀治疗颈椎病[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9):204-205.
[4]尉迟静.简明耳针学[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72.
[5]王正.图解耳穴诊治与美容[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