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随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的情况,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探索乙肝病毒载量与肝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双向性队列研究,收集了239例从2001年3月至2007年3月因慢性乙型肝炎入住上海中山医院行肝穿刺活检患者。调查入选时患者基本情况、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乙肝病毒复制数、肝穿刺病理等。随访抗病毒治疗情况及有无发生肝硬化。肝硬化通过B超、CT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随访截止2007年11月1日。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软件。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运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曲线的比较。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的方法。结果:1.随访时间为5-77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至随访终点共有30例发生肝硬化(12.6%)。2.发生肝硬化组和无肝硬化组相比,肝硬化组年龄较大,有饮酒史比例较高,入选时血小板、白蛋白较低,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较高,凝血酶原时间(PT)较长,随访终点HBV DNA较高。生存分析表明,根据入选时不同水平HBV DNA分组的肝硬化发生率无显著差异(x2=2.205,P=0.531);而随访终点时HBV DNA水平越高,发生肝硬化比例越大(x2=11.736,P=0.019)。随访HBV DNA终点降低者肝硬化发生率减少。3.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随访终点HBV DNA、入选时的肝组织纤维化分期、HBeAg阴性和GGT为预示肝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分别为1.898(95%可信区间1.244-2.896,P=0.003),1.918(95%可信区间1.141-3.225,P=0.014),8.976(95%可信区间1.656-48.662,P=0.009),1.006(95%可信区间1.001-1.010,P=0.011)。结论:1.随访终点HBV DNA水平、入选时肝组织纤维化分期、HBeAg阴性和GGT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生肝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2.随访病程中的血清HBV DNA和慢性乙型肝炎发生肝硬化密切相关。定期随访HBV DNA对预测肝硬化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HBVDNA水平从而改善预后。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正文
  • 病例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