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天齐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淄博255086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施工材料的技术革新是工程发展的核心技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办公楼、民用住宅、工厂的大楼、桥梁工程建设都离不开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浇混凝土在工程建设中的比例较大,容易出现开裂等质量问题,施工环节的把控力度不足更容易引起许多整体效果的偏差,混凝土质量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核心,对配置工艺、施工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和原材规格等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这也是混凝土质量的保证,对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产生重要影响,还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安全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施工过程中为确保混凝土工艺和配置技术标准的严格执行,需要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混凝土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本文就我国现阶段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吗,以供行业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前言: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共识中的主要材料。其耐久性高、适应性强、造价低受到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青睐,更在与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设计理论较为成熟,可以根据工程需要进行合理的配置混凝土,由此在办公、民用、工业生产建设等方面广泛应用,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受到建筑工程混凝土选择的直接影响,关系到构筑物和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在工程施工中由于混凝土所占比例大。为保障安全性和经济性,就要掌握影响到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促进我国沪宁他施工技术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基础建设的发展,建筑物的结构造价和基础安全还要从施工工艺标准上进行控制,对混凝土早就的建筑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年限有更为直观的观测和检验,由此课件在建筑施工重要对混凝土的施工进行质量控制。
1目前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简述
混凝土结构中的露筋、蜂窝和麻面都是混凝土结构使用中的外观表征问题,导致蜂窝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中发生了欠震和漏震的现象,由于振捣等方面的问题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达不到要求,在梁柱接头等位置施工非常容易出现爱你混凝土质量问题,施工人员的操作不规范也会导致一些列的混凝土质量问题,比较常见的就是混凝土的坍落度和设计标准不符合,振捣中没有严格按照技术交底进行施工,使得混凝土不紧密。
混凝土裂缝现象。主要是浅层和深层的混凝土裂缝,如果千层混凝土裂缝的宽度小,在设计范围内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稳定性造成了影响,混凝土裂缝在深层发生较为严重,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措预防,减少因为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塌方事故,保障群众的安全。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干缩作用。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在水分蒸发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干缩现象,并产生混凝土裂缝,混凝土浇筑七个小时后出现此类情况,混凝土养护工作结束后最为常见,因为施工后的混凝土内外的水分蒸发存在差异导致裂缝发生,在光照、温度、风能等作用下,混凝土外部的水分蒸发速度快,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水分蒸发较慢,这种内外的差异造成混凝土结构发生变形。内外形变的拉应力导致裂缝发生,干缩作用的裂缝影响到建筑的抗渗性,锈蚀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建筑结构的应力由此发生变化,建筑整体的稳定性难以符合要求。
温度作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因为温差和体积变化,在混凝土自身的硬化中水化热的排除受到影响,内部温度高,而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温度下降却很快,造成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度差异,混凝土因为温度变形出现裂缝,通常存在于混凝土的中后期。相应的,如果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遭受寒流等气候影响,水化热在内部难以排除,而表面稳定快速下降,导致混凝土裂缝也极为常见。
塑性收缩。混凝土的固结之前的塑性收缩有一定的技术标准,在大气环境和干热因素的影响下,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较快,容易造成负压,从而形成了塑性收缩,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混凝土裂缝长度通长在20-30cm范围内,长短不齐。
2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2.1混凝土施工在前期的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施工前应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方案进行审核。对钢筋和模板应做好预检和隐蔽验收。而混凝土现场搅拌应该要根据施工组织手段、工程量大小、混凝土技术参数等因素正确选择搅拌机型号。建筑施工现场通常会设置混凝土搅拌站,为方便施工操作尽可能布置在施工对象周边,垂直运输机械工作半径范围为佳。在现场的搅拌机处挂好配料牌,安装好水泥、石砂的计量设备,并进行严格的校核。执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必须根据工程需要进行设计,及时对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调整。搅拌前应充分湿润搅拌筒,搅拌第一盘混凝土时应按配合比对粗骨料减量。控制好混凝土搅拌时间。混凝土搅拌必须做到计量准确、搅拌透彻、塌落度稳定,否则混凝土拌合物中必然出现水泥砂浆分布不匀,或出现混凝土振捣容易离析、泌水等非匀质现象。泵送混凝土,泵送前先用清水湿润,再根据输送管的长度和弯头的数量用与混凝土内水泥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进行泵送。
2.2混凝土配合比分析
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
水工素混凝土和少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3~5cm,配筋率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7~9cm;灌注桩配制强度为35MPa,凝结时间在10h以上,坍落度一般为18~22cm的大坍落度缓凝混凝土。为改善混凝土性能,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和强度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效果明显。
墙体混凝土浇筑:
(1)墙体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保证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大于12m,下灰口不应集中在一点,应尽量分散开,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
(2)墙体浇筑混凝土前或新浇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5c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石子混凝土。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60cm左右。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3)墙体混凝土浇筑时必须注意,混凝土管出口不得正对墙体模板,防止出现粘模现象。
(4)墙体混凝土浇筑到设计标高位置后,墙体上口应用木抹子按标高线找平。
2.3和易性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
和易性是混凝土和物的粘聚性,流动性,保水性等多种性能的综合表述。当混凝土拌和和易性产生质量缺陷,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振捣不实或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的和易性良好,通常一些人配制混凝土选用低水量、低坍落度,强调以振实工艺来保障混凝土质量,其实这样易产生蜂窝等问题。实践表明,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才便于振实,且应具有大些的流动性或可塑性,以利于浇筑振实,且应具有较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以免产生离析和泌水现象,现在通过掺高效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是建筑结构安全性、工程经济效益、建筑使用年限的保障,混凝土材料作为建筑结构材料的重要部分,把控配合比,减少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就要施工之前和施工过程中加强技术控制,以防止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问题引起的成本扩大,混凝土材料的特性和配置方案需要根据房屋结构的具体要求来进行操作,这个过程中要加强监督管理,保证施工中各项技术动作符合标准,推进建筑工程建设规范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范玉凤.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4)
[2]孙晴夕,董晓军.结构物工程施工方法浅析[J].科技信息,2011,(21).
[3]陈志军.房建项目中主体建设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及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1,(07).
[4]李伟强.建筑施工中遇到的裂缝及处理方法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10):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