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写作意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郁达夫,性描写,异性崇拜,艺术价值
写作意向论文文献综述
张庆玲[1](2016)在《郁达夫性写作的文化意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文学与文化学相结合的研究视角,探讨了郁达夫性写作所延伸的文化内涵和意义,用文学现象映出国民性文化的价值彰显。通过郁达夫写作中的性描写这种具体形式的表述,多角度探讨其作品中的角色感、进一步对性文化的艺术呈现及生命意识做了重新的阐释和演绎。笔者将回归郁达夫作品文本,透视其性写作指向中自我与他者在陈述状态的心理逻辑轨迹,关注其创作灵感所闪现的"异性崇拜",以郁达夫异地生活体验和弱国子民的身份作为开端,渐次展开自传体小说的书写范式,以个人作为符号标志比况跨文化讲述,将国人对"性"的禁忌以及对身体话语的封闭送到一个道德逻辑的审视现场,重新证实了卫道士的虚伪性,构成了批判和控诉的文学表达,生发了它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作用。(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6年35期)
唐伟[2](2014)在《幸存者手记:灾难见证与情感记忆——论巴金《随想录》的写作意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想录》的写作,既不同于一般的散文书写,也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回忆录。作为一名幸存者,巴金的历史见证者的角色意识,决定了《随想录》的写作面向。《随想录》中,巴金忏悔的向度并不是线性的突进,而指向的是灵魂的安妥,即在肯定—否定—肯定的往复辩难过程中展现人性的真实。巴金以一个幸存者的姿态强调友谊之于他个体生命的重要性,可以说,那些停靠在他记忆深处的亡灵构成他写作《随想录》最重要的内驱力。(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8期)
龙果[3](2013)在《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写作中教师反馈采纳意向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反馈在外语写作中不可忽略,教师反馈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而非限制在单一的写作任务中(Porto,2001),教师反馈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上起重要作用。评估学生写作水平的过程也反映在教师对学生给予反馈的过程中(Conlon,2008)。Conlon(2008)也指出,有效的教师反馈能激起学生的共鸣,帮助教师与学生建立信任。判断教师反馈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考察学习者是否真正同意并采纳教师反馈。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教师反馈在英语写作课堂中学生的采纳意向,为加深反馈理论在英语写作课堂中的理解,同时为更好地教学和学习提供实践经验。本研究基于教师反馈的理论,结合过程写作法,Krashen(1985)的输入假说,Swain(1985)的输出假说和Schmidt(1990)的注意假说,以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大二学生英语写作基础课堂为背景,对100名大二学生进行了为期两学期的调查。本研究试图解决以下4个问题:1)在上交二稿并打分和不上交二稿两种要求下学生对于教师反馈和修改一稿的总体态度有什么变化?2)学生在教师反馈帮助下注意的错误和对教师反馈的采纳比重如何?3)学生更易于采纳哪一类型的教师反馈?学生不能采纳教师反馈的原因是什么?4)英语专业学生中接受教师反馈和不接受教师反馈的两组学生对一稿的修改力度有无显着差别?结果显示,无论是否要求上交二稿,学生对于教师反馈和修改一稿的总体态度没有显着差别。学生对于改正其表面错误的教师反馈采纳率较高,而对关乎文章深层含义的语篇错误的教师反馈会选择性采纳。学生更易于接受教师标出错误,给出线索自己改正的间接反馈。此外,英语专业学生中接受教师反馈和不接受教师反馈的两组学生对一稿的修改力度没有显着差别。(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3-04-01)
吴曲[4](2009)在《对启蒙主义语式的成功突围——浅论苏童意向主义写作》一文中研究指出苏童在其小说中制造了一种叙述氛围和诗性意蕴,通过意象这一"隐喻性象征"作为表达载体去提现作品中的人与物,通过写实化的语言表现非写实化的情境,创造了独特的意象文学图式,从而实现了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主流语式——启蒙主义语式的成功突围。(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09年09期)
乔朋涛,徐一凡[5](2008)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宗教题材文学的写作意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张承志、史铁生、北村等作家,面对现实社会的繁杂与浮躁不约而同的将笔指向了宗教,以此反抗世俗,表达对社会与人生的感悟。这些宗教题材作品不同程度的反映了作家的思想变化及价值选择。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对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陈永睿[6](2008)在《创设意向——构筑灵动的写作叁维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那么,同学们如何在文中运用意象进行写作呢?一、捕象炼意——心有灵犀一点通在写作时首先要建构作者与客观对象之(本文来源于《小作家选刊》期刊2008年03期)
崔子恩[7](2002)在《世俗写作的终极意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帝边创作这个世界,边阅读这个世界。人也必须边写作才能边阅读。严格地讲,不是作者的读者根本不存在。不是通过写作这一方式来切近心灵的人,根本无法读解心灵。(本文来源于《北京文学》期刊2002年04期)
石万鹏[8](2001)在《追求多向度、多层次的意向延展——论微型小说的写作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型小说虽然篇幅短小 ,其写作依然要遵循小说文体的规范。微型小说不等同于“小故事”,它要求作品的内涵要深藏隽永 ,对“意境”、“蕴藉”的追求成为其美学原则。因此 ,它在结构上讲究“空白的艺术” ,通过有限的字面上的表达 ,给读者留下想像、联想的空间 ,引领读者参与“再创造”。在语言上微型小说力求洗练精当。(本文来源于《临沂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1期)
熊大容[9](1988)在《意向书及其写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意向书是国家之间,单位之间或单位与个人之间,对某项事务在正式签定条约、达成协议之前,由一方向另一方表明基本态度或提出初步设想的一种协商性的应用文书。意向书的主要作用是传达“意向”,提请对方注意或参考。如果甲方提出的意向书的内容与乙方的想法基本一致,能为乙方所接受,那就为双方达成协议提供了基础,意向书也将成为协议书或合同的基础。如果甲方提出意向书的内容不能为乙方所完全接受,或完全不能接受,则有两种情况:或协商告吹,不签定协议书或合同,或由乙方再提出一份意向(本文来源于《秘书之友》期刊1988年08期)
写作意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想录》的写作,既不同于一般的散文书写,也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回忆录。作为一名幸存者,巴金的历史见证者的角色意识,决定了《随想录》的写作面向。《随想录》中,巴金忏悔的向度并不是线性的突进,而指向的是灵魂的安妥,即在肯定—否定—肯定的往复辩难过程中展现人性的真实。巴金以一个幸存者的姿态强调友谊之于他个体生命的重要性,可以说,那些停靠在他记忆深处的亡灵构成他写作《随想录》最重要的内驱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写作意向论文参考文献
[1].张庆玲.郁达夫性写作的文化意向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6
[2].唐伟.幸存者手记:灾难见证与情感记忆——论巴金《随想录》的写作意向[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3].龙果.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写作中教师反馈采纳意向的探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4].吴曲.对启蒙主义语式的成功突围——浅论苏童意向主义写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
[5].乔朋涛,徐一凡.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宗教题材文学的写作意向[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6].陈永睿.创设意向——构筑灵动的写作叁维空间[J].小作家选刊.2008
[7].崔子恩.世俗写作的终极意向[J].北京文学.2002
[8].石万鹏.追求多向度、多层次的意向延展——论微型小说的写作艺术[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
[9].熊大容.意向书及其写作[J].秘书之友.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