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人转型大学教师的社会学研究 ——以香港推行通识教育需急切补充老师为例

传媒人转型大学教师的社会学研究 ——以香港推行通识教育需急切补充老师为例

论文摘要

资深传媒人经过长时间的新闻采访及编辑工作,达致管理新闻报道管理阶层及拥有社会经验、分析社会事件能力、铺排思考问题方法及文字表达技巧,都是一种经过工作历练所累积独特强项,如果这批拥有丰富经验的资深传媒人退休,就等同一个失去了钥匙的宝库,无法将他们几十年管理社会新闻的经验薪火相传,是很可惜及浪费。香港传媒行业由回归前的每年超过10%流失率,下跌至近年下足1%,反映得以进入传媒行业工作的人员,在获得工作岗位后,不选择转投其它新闻机构,有机会晋身中层或高层管理,更不会贸然中途转职,现时香港新闻界累积到的资深传媒人员,倍增于十年前,他们是否继续在原岗位管理新闻及累积经验直到退休?结论并不是这样,在今次调查问卷中发现,有43%资深传媒人说如果在新闻机构工作一段长时间后,有机会到大学任教与传媒或通识相关学科的话,他们会去参与,同时,亦有相若目的资深传媒人回答,即使不是到大学任教,只是获邀到大学任指导员,凭经验教授大学生学习传媒或通识相关课题,他们亦乐意接受这项新挑战。这批资深传人有上述打算的原因,是认为经过多年在新闻机构工作累积到的经验,是可以套用在大学内教授传媒或通识相关学科,这亦在于传媒工作的特点,是通过思考问题及追踪寻求原因,揭出社会事件的另一面,透过不同的文字图片铺排,有力及有据的分析表达技巧,让市民认识到社会事件的真正发生原因,以及后续会面对的问题。可是,大学根本没有太多这样的教席,亦不是每一个学系亦有适合资深传媒人任教的学科。香港教育局在2009学年推出新高中学制为资深传媒人带来新的机会,增加通识教育为必修科目,亦加入了学生其它学习经历的课题,这两方面均需要具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员任教,带领学生们进入一个新的学制年代,亦有机会造就资深传媒人透过这次制转变,找出更多转型到大学任教与通识科相关学科,以及资深传媒人入职出版社出通识教科书的工种。新的机会正正切合了资深传媒人有意离开该行业找寻新机会的意向,同时亦能充份利用这批资深传媒人过往在新闻工作上所累积的贵宝经验,能将他们管理新闻的技巧,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表达及铺问题的独特能耐发挥到教学工作上,成为资深传媒人转型新的工作一个极大的诱因及基础。香港教育局虽然大力倡导推行新高中学制,加入高中通识科必修后却没有提供任何配套及支持,通识科更成为香港教育史上破天荒的没有课程、没有教材、没有考试蓝本、没有教科书及没有过去教学经验累积的‘五无’学科,中学接受这项挑战时只能响应尽力而为,老师们从来没有教授过通识科,硬着需要执教,更是四处无援,到底如何施教才能令学生适应及掌握这门‘五无’学科,即使到推行了半年通识科至今,老师们回答调查问卷时,仍然是摸不着头脑,只能每一种方法也去尝试,看看反应再加调节,但这是否最终的需要,没有老师可以肯定。想不到这次新学制的‘五无’通识科变成资深传媒人的新机会,原因是通识与社会拉上大关系,社会每一宗事件亦可以成为通识的课题,传媒工作每日管理的社会事件,关系上已跟通识的特质不谋而合,加上资深传媒人对社会问题的分析,思考问题的技巧,铺排表达社会问题的方法,也是通识所需要掌的窍门,既然通识科老师们深感这次执教通识科的无助,资深媒人又能够补充及发挥到掌握通识的效果,形成市场供求上一个新的平衡点。本论文就从这个通识科老师需要提供以传媒忧势的培训或教学,配合资深媒人能够传输管理社会问题的技巧,以一个经济学供求理论研究从传媒人到大学教师的社会学的问题,本论文研究共分为5个部分前言:传媒人转型大学教师的社会学研究第一章:香港推行通识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第二章:传媒人转型大学教师的优势第三章:传媒人转型大学教师的不足第四章:推动传媒人转型大学教师的对策建议香港学生与社会距离拉远,是源于殖民香港百年的遗祸,经过连串文献研究比较后,得出一个肯定的答案,就是英国政府百年殖民管治香港,透过不同阶段的教育政策,将市民认识社会的机会减至最低,不要说推动公民教育,就连一般香港人应该知道的市民基本权利,亦不会腾出机会给当时的香港居民。九七香港回归祖国本是灌输国民教育最好的时机,但先天条件不足,后期教育政策多变,令国民教育停滞不前。港英政府在回归前为香港留下大批视英国政府为宗主的政治精英,回归后不停左右香港发展公民及国民教育,亦扰乱市民认识个人作为国民的意识,造成殖民管治结束后十年,无法加快市民认识社会,高中及大学生社会知识不足,各人大学毕业后步出社会工作,往往需要花长时间才能适应社会步伐。新高中学制就在这个背景下推行必修科,当老师的过去长期少与社会打交道,新闻亦少看,大学期间集中在所攻读的学科,沉醉在网上世界,但担任老师工作的现在需要面对教授通识科,他们的社会知识能否胜任,就成为推行通识必修科最大的问题。调查老师的问卷发现三成老师不清楚通识是教甚幺,只知通识与新闻及社会事件有最大的关系。老师们认识通识科有多少,一半回答问卷的老师们只是对通识认识一知半解。相对于老师们缺乏授通识科的信心,资深传媒人在个人经历,管理新闻技巧,处理新闻的问题铺排,以及对社会事件的分析能力,均是与时并进。资深传媒人对通识必修科的看法,比老师们来得自然及具信心,因为资深传媒人认同通识科与传媒工作存在最大的关系,通识是启发学生思维动机的科目,但学生们如何思考,如何引起讨论动机,铺排问题的过程,以及撰写结论的结构与用词,均与新闻界追踪新闻后安排版面,撰写独家故事,评论却析等工序相若,只不过是传媒人做新闻是一项工作,过识科提高学生思维的过程,与传媒工作有异典同工之妙。不单止资深传媒人认同工作经历与通识科教导学生过程相若,教育关注团体,中学校长,大学学院院长,大学副校长等,在接受论文的访谈时,均认同资深传媒人管理新闻的经验及过程,与通识启发学生思维进程非常接近,传媒人处理社会问题或事件的报道,之前的一连串过程,就与通识研讨议题时所需要做的功夫接近,无论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铺排解决方法,撰写分析,撰写评论及结论,这一连串的工作,与新闻界工作流程极为相近,所以若然资深传媒人能够将经验灌输到老师身上,对缺乏教授通识科信心的老师来说,必然起到促进作用,让他们有一个教导方法依据,套入社会话题后,就能发挥通识科启发学生思维的效果。长期以来通识的不受重视,但2009学年却成为新的宠儿,大学内原有通识中心或通识学科所能提供的培训,根本跟不上急促推行科必修的步伐。有近半数回答问卷的老师认为资深传媒人能够在大学教授通识或人文学科,原来老师们最认同资深传媒人处理新闻的思考方法,这相信是过识科的动机是启发学生思维,然后将思考套入社会不同问题内,找出社会问题的前因后果,同时亦反映出老师们感到教授科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提高学生们的主动思考能力,只要学生的思考动机强,他们学习其它社会议题亦无往而不利,所以选择资深传媒人大学教科时,最大的功能是促进思维发展。本论文最终能够找出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法,首先是香港新高中学制必修科存在的先天及后天不足,推行时客观因素逼令执教老师们出现信心危机,没有任何指引达致启发中学生思考社会问题,而香港教育局及各所中学亦没有适切的支持,造成通识必修科变成‘零的摸索’。资深传媒人长时间管理社会新闻,在比对过他们的弱点及强项后,发现资深传媒人在思考、探索、铺排、分析、评论社会问题路技巧,正是中学生通识科所需的启发性及处理效果,香港各大学最近亦积极发展通识中心或课程,不少资深传媒人获邀任教,传输管理社会问题经验给在职老师或大学生,医治他们过去不关注社会问题的弊病,重拾对社会问题或事件的敏感度,以及有系统的思考及解决问题方法,通识老师们既有信心亦掌握教学窍门,接受过通识训练的大学生毕业后,亦能补充现时有通识教学经验老师不足的问题。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原因及研究目的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 传媒人是甚幺
  • (二) 大学教师指甚幺
  • (三) 通识教育指甚幺
  •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
  • (一) 针对现职传媒人发出问卷
  • (二) 抽取七年资历以上响应者再分析
  • (三) 中学老师问卷揭示出教通识的问题
  • (四) 访谈转任大学老师讲克服问题及发挥
  • 第一章 香港推行通识教育的背景与困难
  • 一、香港通识教育受制于历史缺陷的背景
  • (一) 百年殖民统治规限师生认识社会
  • (二) 有限度民主解放的假像
  • (三) 各级议会逐步开放 只纾怨气不提通识
  • (四) 突然加快的民主催生怪胎通识教育
  • (五) 回归后错失机会 通识教育无法抬头
  • 二、当前开展通识教育的现实背景
  • (一) 香港需要推行通识教育的目的为何
  • (二) 推行通识教育的课程及运作
  • (三) 推行通识教育对学校及老师的要求
  • (四) 推行通识教育对学生的要求
  • (五) 通识教育的教与学评核
  • 三、当前开展通识教育的困难
  • (一) 强推通识乏教育基础 教改过快 资源不足
  • (二) 推通识 乏资源
  • (三) 通识教师教材荒
  • (四) 教育政策摇摆不定 教与学难于适应
  • (五) 罔顾舆论鞭策自招困难
  • 第二章 传媒人转型大学教通识的优势
  • 一、通识元素大多源于大众传播材料
  • 二、传媒人洞悉社会问题切合通识教育所需
  • 三、传媒人强势思考社会问题为通识教育基础
  • 四、传媒人表达社会问题技巧为通识所用
  • 五、传媒人可以短时间补充通识教师的不足问题
  • (一) 教育协会邀在大学任教的传媒人开办通识培班
  • (二) 传媒人注入大学社会学院扩大发展通识教育
  • (三) 传媒行业萎缩腾出更多转型执教通识人员
  • 六、传媒人教导大学生缺乏思考社会问题能力
  • 七、传媒人在大学开办在职老师通识教育培训具实效
  • 第三章 传媒人转型大学教师面对的困难与挑战
  • 一、难以克服传媒人个人自豪心态
  • 二、传媒人未能掌握及发挥教学独特的组织能力
  • 三、传媒人不懂与学生沟通及演讲能力差
  • 四、难于克服受到学术评核的心态
  • 五、难於平衡傅媒工作成果快而教授通识效果慢
  • 六、难以从通识教育缺乏管理下创新路向
  • 第四章 推动传媒人转型大学教师的对策建议
  • 一、短期对策……急补通识老师及信心不足的训练
  • (一) 传媒人经验编入大学课程 提升开展教学信心
  • (二) 传媒人转型大学任教并入科研工作 增组织及教学技巧
  • (三) 大学派转型任教者出席工作坊 短期增教学经验
  • (四) 大学与中学邀转型传媒人编通识课程 提升教学质素
  • 二、长期对策
  • (一) 卸除传媒人转型大学任教的心理包袱
  • (二) 大学与转型的传媒人共同设计新课程提高教学信心
  • (三) 大学为转型传媒人针对性增补教学沟通技巧
  • (四) 大学提供专业教学方法供转型传媒人研习
  • (五) 大学需要有效传输转型传媒人教学组织能力
  • (六) 大学与安排转型传媒人实习 增强教学组织力及沟通技巧
  • (七) 大学提供转型传媒人出版书刊 巩固教学信心及提升地位
  • (八) 大学与转型传媒人组织通识科研队伍 创新学术路向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永远相信深度的价值[J]. 中国经济信息 2017(06)
    • [2].传媒人的压力与应对[J]. 新闻前哨 2013(12)
    • [3].高职“资深传媒人工作室+项目”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22)
    • [4].2016年传媒人脸谱[J]. 青年记者 2016(36)
    • [5].传媒人的新年愿望:未来媒体与人的距离会越来越“亲密”[J]. 中国传媒科技 2014(Z1)
    • [6].一位教授对教育传媒人的期待[J]. 教育 2009(32)
    • [7].传媒人,且行且珍重——传媒集团医务室观察[J]. 传媒评论 2014(06)
    • [8].传媒人职业规划状况调查[J]. 青年记者 2013(01)
    • [9].地市传媒人,你幸福吗?[J]. 新闻前哨 2013(03)
    • [10].传媒人的不同幸福感受[J]. 新闻前哨 2013(03)
    • [11].平凡但不平庸——解读传媒人的“三平”精神[J]. 商 2013(02)
    • [12].关注传媒人就是关注我们自己[J]. 青年记者 2013(12)
    • [13].传媒人转型的社会意义[J]. 新闻与写作 2013(06)
    • [14].大数据,大忽悠?[J]. 青年记者 2013(19)
    • [15].论热情[J]. 青年记者 2012(19)
    • [16].准传媒人专业精神的测定研究[J]. 新闻界 2011(09)
    • [17].困境之下传媒人更应自律[J]. 青年记者 2010(14)
    • [18].重人——传媒人素质思考之一[J]. 声屏世界 2009(03)
    • [19].中国传媒人媒介认知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06)
    • [20].中国传媒人媒介认知研究的主要发现与结果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06)
    • [21].传媒人与我国农民互动的新途径[J]. 传媒 2008(02)
    • [22].《十周年海报设计》[J]. 艺术家 2019(12)
    • [23].昕原 与众不同的传媒人[J]. 中华儿女 2012(07)
    • [24].2012:除了“刷屏”,还读了些什么——几位传媒人的阅读笔记[J]. 中国记者 2013(02)
    • [25].今天,你加班了吗?[J]. 青年记者 2012(31)
    • [26].重人格——当今传媒人素质系列谈之一[J]. 今传媒 2009(04)
    • [27].有理论——当今传媒人素质系列谈之三[J]. 今传媒 2009(06)
    • [28].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传媒人——商丘广播电视台人事改革与发展方面的探索[J]. 中国有线电视 2019(11)
    • [29].传媒人要有“小大正”意识[J]. 青年记者 2018(15)
    • [30].传媒人转行的身份认同: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框架建构[J]. 学术交流 2016(01)

    标签:;  ;  ;  ;  ;  

    传媒人转型大学教师的社会学研究 ——以香港推行通识教育需急切补充老师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