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微张宏达(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和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程序、措施,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长期以来,内部控制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文章从内部控制概念及框架结构,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内容,完善内部控制的对策三个方面探讨了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信息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07-051-03
在现代社会,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是更好地推动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及发展,并以此需求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制度规范的总和。因此,在现代企业视角下,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必然成为了现代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的关键内容了。实际上,如果企业存在生产、经营等活动与行为,那么就势必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作支撑。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各种管理控制的总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层次、各环节整体科学高效的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机体系,是由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所组成的系统。目的是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行,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防范各种经营风险,防止和及时纠正企业经营运行中的错误与弊端,企业经营运作信息的及时准确。健全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必备条件。
一、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
最早提出内部控制概念的是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它在《独立职业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检查中》首先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认为"内部控制"这一术语是为了保护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检查账簿记录的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采用的手段和方法。1992年,美国会计学会(AAA),美国注协(AICPA),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财务经理协会(FEI)和管理会计学会(IMA)等多个专业团体组成的"内部控制委员会(COSO)"发布公告,提了由"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组成的内部控制框架,成为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的内部控制概念。COSO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保证的过程",同时指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对内部控制制度有着不同的定义,但是内部控制制度最为公认、最为普遍的定义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指的是企业为了能够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为了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完整与安全,发现、纠正、防止舞弊及错误所实施和制定的政策制度。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管理及领导阶层,为了企业各个部门间互相协调和企业高效正常运行的规章制度,这项规章制度不但可以确保企业各种资源和各项资产的完整与安全,并且也可以保证企业运营过程当中各项会计信息和经济信息的可靠正确,对各部门的经济活动加以协调,进而逐渐形成一个具有有效控制职能的程序、措施及制度。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得以迅猛发展,怎样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一直是我国诸多企业深入思考与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日趋完善及日趋先进,更多的人开始逐渐地认识到构建及落实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发展的意义。然而,当前仍然有许多企业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缺失的不良现象。
1.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背景
我国的改革开放虽然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但目前我国整体的经济却依旧处在转型时期,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有待彻底,众多企业的管理普遍存在自主权利的过度分散或者过度集中,监督薄弱与管理缺位,这些问题会导致企业管理混乱的严重局面。主要表现有:很多企事业单位缺乏最基本的会计内部牵制制度,通常是一人兼职出纳和会计的职位,同一个人保管相关印章及票据;虽然有些单位构建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设计方面存在着较强的不合理性,甚至生搬硬套,照抄别人,无法发挥出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是流于形式。鉴于以上诸多不良情况的存在,我国的企业应当最大限度地加强企业职权与管理的合理分配,从根本上实现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便于实现保护企业各项资产完整与安全的目的,并且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在不确定性和经济巨变与日俱增的环境中,作为能够提高经营效力、保证和加强资源充分利用的经济控制体系,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人的活动是现代企业的核心活动,企业员工的能力、作为及品行等是企业环境重要的构成要素。如果将内部控制环境中的各项影响因素撇开不谈,那么内部控制制度则应当作为有活力的一个组织,为了促进这一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就必须对相应的调节系统加以控制。所以,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员工的认知能力、职业操守与主观偏好在企业良好内部环境的营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当积极的迎接我国经济转型所带来了新机遇以及新挑战,尽快地建设及落实内部控制制度。
2.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劣将会对企业财产的有力保护以及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这便要求企业将自身的内部控制能力不断加强,不断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切实将现代企业所必须控制意识加以树立,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化。在当前企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建设内部控制制度已经逐渐地成为治理结构健全与否的重要表现。从总体上来讲,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具体指的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系统,也就是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正常进行所采取的诸多管理措施。所以,只有把内部控制制度切实的贯穿在企业各项管理及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才能够提高可见信息的准确性,才能够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才能够与外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相配合。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及建设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选择,是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的需要,同时也是预防不当行为及运营舞弊的迫切要求,更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可靠手段。所以,建设和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价值实现最大化的有力保证。
(三)内部控制的框架结构
1.内部控制框架的含义
内部控制框架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的目标与基础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体系,其能够导致内在一致的内部控制标准的形成,从而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性质、职能和缺陷找到解药。内部控制框架通过构建一个内部控制模型,为企业单位组织提供一个内部控制的整体解决和实施方案,该模型一般包括内部控制的定义和目标、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内部控制的标准、内部控制的具体形式和分类等内容。内部控制框架通常由政府监管机构或民间权威性的职业组织建立,意在指导本国或本行业企业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内部控制,以协助企业达成使命,实现目标。合理的内部控制框架是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的根基,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框架必须因地制宜,综合考虑一个国家或一个行业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各方面的特点。
2.内部控制框架的作用
第一,对企业内部控制标准的形成起导向作用。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框架有利于形成适用范围更广、通用性更强、权威性更高的内部控制标准。随着以原则为导向、以价值观为基础的内部控制框架的呼声的越来越高,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第二,为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判断范围。民间权威性的职业组织或企业没有专门颁布内部标准的情况下,内部控制框架可以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明确一个判断的范围,为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参照框架。第三,对内部控制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引。企业可以同时使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来实施内部控制,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从而确定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内部控制方法。
二、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内容
(一)授权控制
授权控制要求企业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办理经济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等内容。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业务经办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授权控制是一种常见的、基础的内部控制方法,企业制定的授权规定,从一般的管理人员到总经理,都应有详细、明确的规定。按照分权管理的理论,授权一般包括常规程序进行的授权。企业可以根据常规性授权编制权限指引并以适当形式予以公布,提高权限的透明度,加强对权限行使的监督和管理。临时性授权是指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应急性授权,不如重大的筹资行为、投资决策、资本支出和股票发行等。企业应当加强对临时性授权的管理,规范临时性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的记录措施。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远程办公等方式逐步减少临时性授权。
企业对于金额重大、重要性强、技术性强、影响范围广的经济业务与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未经授权的部门和人员,不得办理企业各类经济业务与事项。
1.授权控制中的三个重要关系
按照授权对象不同,授权控制可分为一般授权与特殊授权。一般授权是指以书面文件的形式,长期性授予有关管理人员,办理常规经济业务的权限、条件及相关责任的授权方式。特殊授权则是指以上级特批的形式临时性授予有关管理人员办理特殊经济业务的权限、条件及其相关责任的授权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授权与特殊授权的关系并不同于放权与集权的关系。授权是授予或赋予下级管理人员一定的办事权限,并不一定要减少自己的权限,而且授权者还要对所授予的权限是否得到正确使用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检查、监督,甚至追究。放权则主要是通过减少放权者自己的权限以增加下级管理人员的权限,而且,放权者对自己所下放的权限是如何使用的一般不予过问和干涉。
按照授权控制的主体不同,授权控制可以分为个人授权和集体授权两种。所谓个人授权,是指负责财务支出审批的人员,根据自己拥有的审批权限,独立地对有关财务支出进行审批的授权制度。所谓集体授权,是指有权参加财务支出审批的人员,通过召开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会议决议,对有权审批的财务支出进行审批的授权制度。个人授权具有效率较高、责任明确的优点,但是,如果相关制衡措施不到位、不得力,个人授权就会形成权力失控,极易产生贪污舞弊和腐败犯罪行为;如果授权者品德和业务素质不高,也可能使个人授权产生决策失误或个人授权流于形式,降低授权控制的质量和效率。集体授权具有质量较高、权威性较大的优点,但是,集体授权成本比较高,效率比较低,不能经常进行,容易形成相互推诿,不利于明确审批责任,从而也可能影响审批质量。因此,企业履行授权权限的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都需要正确处理个人授权与集体授权的关系。
(二)授权批准控制
所谓授权批准控制是指企业各级人员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才能执行有关经济业务,未经授权和批准,不得处理有关业务。授权批准控制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团队在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也关系到员工所享有权利的上限。并且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各级人员在其业务处理职责权限范围内,无须请示便可以直接处理业务,从而避免推诿踢皮球现象的发生,不仅充分体现了"分工负责、权责分明",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企业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定,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三)财产安全控制
财产安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确保其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措施。如企业制定的资产记录、资产保管、财产清点制度,都属于财产安全控制制度。
经济业务发生以后必须立即记账,特别是现金、银行存款等业务,更要按照这一要求处理,做到日结日清,防止现金被挪用,并保证现金的筹划与周转;对于财产物资的管理必须实行永续盘存的方法,随时反映财产物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采用实施盘存的方法会危及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财产清点制度,保证财产物资处于账实一致的情况下;财产物资不论是发生盘盈还是盘亏都要查明原因,并追究该项财产物资管理的管理责任,按照规定的程序经过主管人员批准后才能进行账面调整处理。;建立财务会计档案资料保管制度,有关业务资料归档以后须编制清册,加贴条、专人保管,防止篡改和抽换会计资料,便于进行业务复查;财产物资科学编号和存放,便于进行收发业务、便于清查、便于保管。
(四)书面文件控制
书面文件控制是指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把企业对于经营的要求、有关注意的事项等制成书面文件,并下发给各级执行。书面文件控制能够使职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各项要求,在业务处理中能随时参照执行,并且使各级人员的责任明确。
书面文件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经营政策应该制成书面文件,便于职工了解和参照执行;各级管理人员的业务范围、权限以及承担的责任应该制成书面文件,使各级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权力和责任;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制成书面文件,便于职工自觉遵循;业务处理程序应该制成书面文件,使业务能够有条不紊地得到处理,并使职工了解自己在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地位,以及明确发现问题该和谁取得联系;编制各级人员的业务手册和业务指导书,便于各级人员开展工作。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一)完善控制环境
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应形成权责分配、激励与约束、权利制衡关系,把各项管理落到实处。在管理部门设置方面,建立完善科学的、符合企业特点的内部组织结构,合理、有效地设置各部门和岗位,建立部门和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五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一般情况下,如果上述每一步骤都由相对独立的人员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
(二)加强会计责权控制
企业必须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规,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处理程序,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在实行国家统一的一级会计科目的基础上,企业应根据经营管理需要,统一设定明细科目,集团性公司更有必要统一下级公司的会计明细科目,以便统一口径,统一核算。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薄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与方法,遵循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原则,使会计真正实现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信息的目标。
(三)加强内部审计
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企业应当建立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借助管理会计手段,如实反映经营状况,及时披露相关重要信息。
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这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在企业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最好受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内审部门负责审查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将审查结果向企业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当局报告。内部审计工作越仔细,内部控制制度越健全,越能增强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与可靠性。
(四)加强信息沟通,完善信息沟通渠道
人力资源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状况,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忠诚、向心力和创造力,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活力和强大推动力所在。因此,如何充分调动企业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人力资源控制应建立严格的招聘程序,保证应聘人员符合招聘要求。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以更好地完成规定的任务;加强对职工业绩考核,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
严格执行财产保全控制,限制未授权人员对财产直接接触,并采取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记录保护、财产保险、记录监控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
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必要时可设置风险评估部门或岗位,专门负责有关风险的识别、规避和控制。
建立严密、健全以及科学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是作为现代企业达到降低经营的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做到人尽其才和物尽其用的一项长效机制,没有或者不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将使企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潜在风险以及危机。所以,企业要重视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晓燕.浅谈企业内部控制[N].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4.(4)
[2]刘伟.浅谈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强化原则[J].北方经贸2004.(5)
[3]胡继荣.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J].福州大学学报.2003.(1)
[4]李宝红.前轮如何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经营管理者.2011.(20)
[5]周光斌.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07
[6]陈曦.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现代营销.2012.(6)
[7]孙丽娜.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探讨[J].现代农业.2008.(9)
[8]吕丽.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和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6)
[9]魏海英.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10]翟玉华.怎样律例完善的内部制度[J].中国财经报.2006.(1)
[11]谢云天.浅谈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内容[J].河北财会.2006.(3)
[12]GuidetotheSarbanes-OxleyAct:InternalContolRepotingRequirements-FrequentlyAskedQuestionsRegardingSection404,Protivitilnc.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