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我国农民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这种新的经营方式一出现,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已成为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突破口,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有效途径。它不仅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市场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但农业产业化在我国特定环境下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如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农户的抗风险能力较弱、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和竞争力不强等制约因素。同时,在我国已加入了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我国尚处于弱势的农业经济也难免受到已成熟的产业化经营为依托的国际农产品进口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要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向前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缓解城市与农村之间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如何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强化政府在支持和引导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扶持政策、创造好的环境、提供好的服务。本文首先介绍了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理论,然后从产业寿命周期、制度变迁、竞争优势等不同角度出发,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的存在和发展的理论依据。在把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从投入机制、利益机制、约束机制入手,归纳并总结了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的内在联系。同时结合笔者的工作性质,分析了宜昌市农业产业化的历史与现状,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了宜昌市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最后,在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对宜昌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目标与思路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除引言外,共分四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第一章“农业产业化基本理论”。阐述了农业产业化的理论依据,结合交易费用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社会分工与协作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了农业产业化产生与存在的依据。并从产业寿命周期、制度变迁、竞争优势等多个角度进一步深入剖析了实行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分别从农业产业化的投入机制、利益机制、约束机制展开研究,提出这三者不是孤立运作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第二章“宜昌市农业产业化的历史与现状”。介绍了宜昌市农业资源的概况、宜昌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宜昌市农业产业化主要经历了自发摸索、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快速发展等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目前达到了一个龙头企业发展提速、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农产品质量及农业标准化意识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的新高度。第三章“宜昌市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推进产业化的必要性、农业产业在宜昌市新农村建设作用和地位以及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宜昌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指导思想及目标,探析了适合宜昌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最后在总结实践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纵深推进宜昌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