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速公路管理处天津300300
高速公路是社会高度发展的成果,具有安全、快速、便捷、舒适等主要特征,其为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坚实的外部条件。众所周知,立交系统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之间,高速公路与主要干线之间,高速公路与大、中城镇及主要经济区域之间起连接作用的交通专用设施。因此,如何处理高速公路网中的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及其干线公路交汇、联网、管理以及重要城镇的衔接问题,确保整个高速公路网的高速、安全和畅通,促进区域内经济的迅速发展,是一个具有时代性、艰巨性和战略意义的挑战。为保证车辆行驶的高速度和不间断性,需统一规划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造型美观,且与环境相协调的立交枢纽。对高速公路网立交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具有重大意义。
1.高速公路立交枢纽布局的特点
随着高速公路网密度的提高、车辆路径选择的余地增加,互通式立交的通行能力对路段交通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合理的立交布局和规模对路网的运输效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速公路占地大、投资高,在我国耕地少,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研究立交的布局规划对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合理规划高速公路立交的数量和规模,可以合理利用国土资源,控制占地数量,有效节约建设资金,减少浪费,促进高速公路网经济效益的最优化。由于各条高速公路项目都是独立规划、设计,且实施期不同,立交规划将成为分期实施的关键,充分考虑公路延伸、衔接、收费等因素,使独立路段符合路网整体规划要求。
2.高速公路立交枢纽布局评价方法选择
高速公路网互通式立交布局方案的评价涉及到社会、经济、技术、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在这几种因素中又包含数量较多而又比较复杂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立交布局的性能。对复杂指标体系的评价,通常采用综合评价法对不同规划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以提供方案选择的依据。
目前通常采用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把多项评价指标综合成少数几个主成分,再以这几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为权数构造一个综合指标,据此作出评判;灰色关联度法,由样本资料确定一个最优参考序列,通过计算各样本序列与该参考序列的关联度,综合分析评价目标,就能对评价目标作出综合分析;层次分析法,首先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达到总的目标,把问题层次化,建立起一个有序的递阶系统,然后对系统中各有关因素进行两两比较评判,通过对这种比较评价结果的综合计算处理,最终把系统分析归结为最低层也就是决策对象、方案、措施等和相对于最高层也就是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权重的确定问题;模糊评价法,是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各种评价方法的适用条件以及效果各异。因此,优化评价方法的选择是多指标综合评价过程中关键的一步。
3.高速公路立交枢纽布局评价指标选择
对一个系统进行评价,首先需要制定相应指标体系,高速公路网中立交系统规划的评价同样如此。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由一系列的指标所构成的整体,它能够根据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综合反映出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高速公路立交系统规划的评价主要是对各立交的位置、形式与整个立交系统的适应性,鉴于这种特点,所以建立高速公路立交枢纽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综合考虑高速公路网中立交系统的自身特点和各立交对整个区域路网内交通、经济、产业、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
3.1位置合理性指标
高速公路立体的位置应根据高速公路网规划、交通特征及技术经济条件等因素,在保证主线交通快速顺畅的前提下,兼顾立体影响区域的经济、产业等特点进行综合确定。因而,在对交叉点位置合理性进行评价时,需要考虑如下指标:一是与规划高速公路网的协调性。高速公路立交进行布局规划不仅需要考虑现状路网,还应考虑规划路网,是在高速公路规划路网的基础上进行的。与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协调性就是指立交系统规划中立交位置与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顺应程度,规划立交的位置必须顺应规划高速公路结构,而不能过多的改变路网中路线的走向。二是与城镇、开发区的衔接性。高速公路网对于区域内城镇、开发区的衔接主要是通过其立交系统来实现的,可以说立交系统规划中各立交是连接区域内城镇、开发区的站台,其位置也因此必须与城镇、开发区具有较好的衔接性。三是立交间距合理性。高速公路网立交系统规划立交间距必须合理,间距过大会降低对沿线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间距过小会降低车辆的行驶速度和顺畅性,同时还增加了高速公路的造价。一般立交间距4公里,最大间距30公里。前者是从高速公路运营效率和交通安全角度出发,后者是从互通式立交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便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角度考虑。四是立交系统节点网络适应性。立交系统规划中,立交位置的网络适应性是指各立交在高速公路网络中的重要程度,是否对网络的连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或者是否为网络的可达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3.2形式合理性指标
立交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立交转向功能的服务量确定的,但更多的时候还会涉及到立交影响区域的地形、地质、建筑格局等方面的影响。所以立交形式的合理与否有着较多的影响因素:一是交通组织的复杂程度,高速公路立交形式的选择应满足交通组织的要求,应有利于交通组织。二是对收费体系的适应性,由于高速公路是全封闭的路网结构,立交形式的选择应满足高速公路收费的需求。三是分期修建适应性,分期修建适应性或称后期可扩展性,是立交形式选定过程中一个越来越关键的因素。高速公路网规划制定完成,由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影响,对于中、远期规划而言,还是有较大变化空间的。因此在立交系统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立交形式的评价必须考虑其分期修建适应性。四是美观性,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大力发展,立交除了满足以前的结构、应力需求以外,现在也开始注意其形式的美观、大方以及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等方面。因此,美观性也应是立交形式的一个评价指标。五是全线一致性,立交全线一致性是一个系统性指标。为保证一条高速公路全线的统一、协调以及驾驶人员对立交形式的识别,全线的立交形式需尽量保持一致。
4.高速公路立交枢纽布局社会综合效益评价
高速公路立交枢纽布局社会综合效益评价,首先是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任何一种建筑物都应考虑其建设和建成后对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影响,高速公路立交同样也是如此。这种影响主要包括其建设中和建成后产生的噪声、震动、废气等对区域内环境造成的影响。然后是对区域工业、高新产业的带动效益,该指标主要是指对高速公路网域内的大小城镇的工业、高新产业的带动效益,当然这种效益也是通过立交来联结,并通过高速公路网来实现的。对旅游业发展的刺激同样也是给社会带来的主要效益之一,对旅游业的刺激是指高速公路立交的设置对影响区域内旅游景点的兴建和开发带来的刺激效果。同样也激发了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发展的的基础是有完善的运输网络。通过立交系统的衔接,可以将大型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节点与高速公路网络有机的联系起来,从而带动和促进区域物流业的大力发展。最后是枢纽综合效益,高速公路枢纽的特点就是承载了大量客、货流交汇或集散,立交系统兼具这个特点,所以立交系统在高速公路网络中也将产生一定的枢纽效益。
参考文献:
[1]郭忠印,方守恩.道路交通安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5-9.
[2]郗恩崇.高速公路管理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高博.我国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