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居住区室外环境热舒适性研究

既有居住区室外环境热舒适性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其中在旧城区更新改造的大浪潮里,70-80年代居住区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在投入使用30多年后,出现了很多不如当初设计者所料的情况,许多设计意图并未能满足现今使用者的需求,或者使用者的实际需要并未被已建成环境所体现。本研究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既有居住区外部物理环境以及热舒适性的研究,总结当前既有居住区室外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与热舒适性的关系等,为既有居住区的发展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以此促进居住区公共空间的交往活动。首先本文以物理环境热舒适性研究方法论为主,借鉴前人的测试内容和方法,通过对70-80年代居住区室外环境进行物理数据(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黑球温度、水平辐射量、噪声、照度及二氧化碳含量)的采集,结合统计学的理论分析方法,归纳出既有居住区外部物理环境的实际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考察环境参数、生活参数、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等对户外环境下人体热舒适感的综合性影响情况,总结调研及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终提出有效应用于居住区户外环境的热舒适性分析方法。在对深圳的园岭新村和武汉的华侨一村及台北一村进行实地调研,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a、所调研的既有居住区外部物理环境特征;b.同一城市大气候背景下,不同区域、不同设计趋向的居住区微气候环境特征;c.通过现场观察初步评估既有居住区存在的舒适性问题;d.环境参数与人体热舒适感的联系;e.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等对人体热舒适性的影响;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总结造成既有居住区舒适性问题缺陷的原因以及70-80年代居住区达到舒适性标准所存在的差距。

论文目录

  •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选题的目的
  • 1.2.2 选题的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文献综述
  • 1.4.1 热环境
  • 1.4.2 热舒适
  • 1.4.3 评价指标
  • 1.5 小结
  • 2 物理环境热舒适性的参数分析
  • 2.1 基本物理环境参数
  • 2.1.1 空气温度
  • 2.1.2 相对湿度
  • 2.1.3 空气流速
  • 2.1.4 黑球温度
  • 2.2 参数测量方法
  • 2.2.1 测量方法
  • 2.2.2 测量仪器
  • 2.3 热舒适性问卷分析
  • 2.3.1 生理因素
  • 2.3.2 人体热舒适
  • 2.4 小结
  • 3 典型案例实测与社会调查
  • 3.1 宏观背景
  • 3.1.1 地理位置
  • 3.1.2 气象资料
  • 3.2 区域环境
  • 3.2.1 园岭新村
  • 3.2.2 台北一村和花桥一村
  • 3.3 调研方法
  • 3.3.1 物理环境实测
  • 3.3.2 居民舒适度调查
  • 3.4 现场观察评估
  • 3.4.1 安全性
  • 3.4.2 保健性
  • 3.4.3 便利性
  • 3.4.4 舒适性
  • 3.4.5 可持续性
  • 3.5 小结
  • 4 物理环境及舒适性数据的比较分析
  • 4.1 物理环境数据比较分析
  • 4.1.1 宏观物理环境数据分析
  • 4.1.2 微观物理环境数据分析
  • 4.2 舒适性问卷统计分析
  • 4.2.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 4.2.2 舒适性问卷分析
  • 4.2.3 物理环境与舒适性比较分析
  • 4.2.4 热舒适投票值影响因素分析
  • 4.3 小结
  • 5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及在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既有居住区海绵化改造条件调查与措施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 景观设计 2019(03)
    • [2].北京城区居住区树冠覆盖变化特征[J]. 林业科学 2019(12)
    • [3].盗窃案件高发居住区的绿化环境特征初探[J]. 江苏建筑 2019(S1)
    • [4].居住区街道形态与活力相关性分析——以鞍山居住区为例[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26)
    • [5].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浅析[J]. 中国艺术 2020(02)
    • [6].大数据时代既有居住区停车改造工程研究[J]. 重庆建筑 2020(05)
    • [7].基于儿童友好城市理念的天津市旧居住区儿童安全出行路线比较研究[J]. 上海城市规划 2020(03)
    • [8].基于“三生空间”的城市边缘居住区生态营建与研究[J]. 居舍 2020(18)
    • [9].居住区建成环境评价研究——以怀宁幸福家园小区为例[J]. 城市建筑 2020(20)
    • [10].国外“在地养老”居住区模式在我国的适用情况探析[J]. 住宅科技 2020(10)
    • [11].关于旧居住区改造问题的研究[J]. 居舍 2019(29)
    • [12].基于参与性的居住区室外环境生态绿色设计思想探析[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9(10)
    • [13].城市既有居住区私家车停车问题研究——以西安居住区为例[J]. 住宅与房地产 2018(02)
    • [14].居住区自行车停放的空间研究[J]. 南方农机 2018(17)
    • [15].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支持开展团体标准的工作意见[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7(01)
    • [16].居住区广场[J]. 美术观察 2017(02)
    • [17].基于风环境模拟的徐州矿区居住区建筑布局研究[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18].居住区体验型商业街建筑设计的探讨[J]. 住宅与房地产 2017(17)
    • [19].老旧居住区停车问题改造探究[J]. 建筑与文化 2017(05)
    • [20].新经济形势下新型居住区的开发与设计策略[J]. 山西建筑 2017(19)
    • [21].高层居住区声环境优化策略[J]. 建设科技 2017(18)
    • [22].西宁市居民就职差异性及其空间演变——基于4种类型单位居住区的比较[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7(05)
    • [23].节约型园林理念下的城市居住区水景营建途径研究——以合肥市居住区为例[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7(05)
    • [24].北京地区老旧居住区建筑色彩更新研究[J]. 中国住宅设施 2016(03)
    • [25].浅析居住区的智能化发展[J]. 市场论坛 2016(06)
    • [26].中心城居住区停车改善策略研究[J]. 交通与运输(学术版) 2014(02)
    • [27].北方居住区植物景观的营造[J]. 科技致富向导 2015(06)
    • [28].英国居住区文化景观内涵[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 [29].对于封闭居住区的现状调研与开放模式探究[J]. 城市建筑 2013(24)
    • [30].“参与性景观”在居住区广场应用的新思考[J]. 艺术家 2020(10)

    标签:;  ;  ;  ;  

    既有居住区室外环境热舒适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