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骨髓增殖性肿瘤。90%以上患者有Ph染色体,t(9;22)(q34;q11)染色体易位并形成BCR-ABL融合基因,编码酪氨酸激酶,使正常细胞生长凋亡失去调控从而导致白血病的发生。酪氨酸激酶可以作为肿瘤靶向治疗的靶点,上世纪末,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发明与应用,被称为肿瘤靶向治疗的完美典范。但TKIs治疗一旦中止,疾病常常会复发,说明TKIs只能抑制但不能将疾病治愈。新的临床问题重新激活对CML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深入研究,从干细胞特性和骨髓造血微环境研究CML发病机制,开发新的治疗方案。因此有必要重新建立合理的疾病模型,为体内实验研究奠定可靠基础。【研究目的】通过移植人类细胞的方法构建疾病模型,特别是在国际上首次应用CML患者骨髓原代细胞在新生NOG小鼠体内构建CML模型,较好地反映疾病在体内的演变过程,为转化医学研究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探索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为CML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新药疗效试验及基因治疗等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材料与方法】用三种方法将人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1.通过局部注射把K562细胞移植到NOD/SCID小鼠胫骨骨髓腔,两周后发现局部实体瘤,流式分析实体瘤及小鼠骨髓细胞特异抗原;2.分离CML慢性期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颞静脉注射把白血病细胞移植到新生NOG小鼠体内,16周后流式分析检测骨髓移植物情况;3.用慢病毒载体将BCR-ABL融合基因导入人脐带血干细胞并移植给NOG小鼠或种植在MS-5基质细胞培养系统中,从而观察是否可以造成CML模型。【结果】颞静脉注射CML患者白血病细胞的NOG小鼠,脾脏组织切片可见白血病浸润,骨髓可检测到白血病细胞(表达人特异性标记抗原CD45);将BCR-ABL融合基因克隆到慢病毒载体,转染293T细胞,蛋白分子杂交分析可检测到BCR-ABL(p210)表达,载体克隆成功,可以用于构建动物模型的实验。此部分实验仍在进展中;移植K562细胞的NOD/SCID小鼠,注射部位可形成局部实体瘤,但骨髓中检测不到白血病细胞。【结论】CML患者骨髓细胞在NOG小鼠体内容易形成白血病,与CML患者临床表现相似,是很好的CML模型;将BCR-ABL融合基因导入人脐带血干细胞,在NOG小鼠内可能建立慢粒样的疾病模型,这方面实验仍在进展中;静脉或胫骨注射K562细胞,不能在NOD/SCID小鼠体内形成白血病,这一途径不适于建立CML模型。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论文; 小鼠模型论文; 异种移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