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浏阳市人民医院湖南长沙410300)
摘要:目的探讨PICC管置入术后的超声诊断及评价,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PICC管置入术后出现静脉血栓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分析出现上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超声表现,总结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50例患者中有15例导管周围呈现低回声充填、血流频谱异常、无血流或血流稀少,35例的血流频谱处于正常状态、血流充盈、导管沿静脉呈现出平行管状回声;50例患者的血栓发生时间在11-35d之间,血栓发生时间均值为(16.3±4.2)d。结论PICC管置入术后的超声诊断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预防术后能够并发症,及时防治术后血栓,安全性高,有着高敏感性与低创伤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便捷,值得推广。
关键词:超声;PICC管;血栓;诊断
临床中对于血液恶性肿瘤大多采用化疗,疗效确切,但是化疗药物有着较强的刺激性,容易引发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PICC置管的应用则有效减少了化疗药物对机体的刺激,经外周静脉穿刺给药,避免了药物外渗,操作难度系数较低,得到了临床中的高度认可[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50例PICC管置入术后出现静脉血栓患者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证性分析来研究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PICC管置入术后出现静脉血栓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50例患者中,包括了18例男性患者和32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6~90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8.8±5.2)岁,其中有3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6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11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以及30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
1.2方法
对患者进行肌肉骨骼超声诊断,使用的仪器为SIEMENSS3000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探头的频率,对中大关节者将探头频率控制在3-12MHz范围内,充分暴露颈部及双上肢,对小关节者将探头频率控制在6-18MHz范围内[1],患者取仰卧位,从胸骨柄开始扫查,详细记录相关数据,观察患者管腔内径增宽、静脉壁增厚以及附壁血栓等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时,表明两组PICC管置入术后静脉血栓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超声声像图分析
50例留置管患者中,有10例头静脉、4例肱静脉、16例多支静脉、8例贵要静脉、12例锁骨下静脉;有35例的血流充盈、导管沿静脉呈现出平行管状回声、血流频谱处于正常状态,有15例血流频谱异常、无血流或血流稀少,导管周围呈现低回声充填,如表一。
2.2血栓发生时间
50例置管后出血栓患者的发生时间在11-35d之间,平均血栓发生时间为16d。对于出现早期血栓症状的患者实施抗凝治疗,血栓完全消失后继续治疗3-4d。50例患者接受治疗后,血栓完全消失,复查以及随访结果较好。
3讨论
PICC置管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留置时间长等优势,在血液恶性肿瘤化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留置导管时间过长也会产生不良后果,例如堵管或感染以及术后静脉血栓等,因此在治疗中应注意避免这些问题,做好全面的诊断与防护。置管结束后,护理人员多检查穿刺部位情况以及PICC导管畅通情况,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多检查导管情况,保证无菌操作,合理增加导管维护次数。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发展,彩超逐渐得到了应用与推广,具有无损伤、高频的优势,能够有效的组织肿瘤病变情况。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50例留置管患者中,有12锁骨下静脉、10例头静脉、16例多支静脉、8例贵要静脉、4例肱静脉;50例患者的血栓发生时间中最短者为11d,最长者为35,血栓发生时间均值为(16.3±4.2)d。说明彩超的应用能够及时诊断出血栓,能够更好的把握最佳治疗时机,尽可能保护穿刺静脉。对于超声诊断出早期血栓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栓进展,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血栓基本都消失,较好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便捷。
综上所述,恶性肿瘤患者在行PICC置管术后容易出现血栓,临床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能够及时的诊断早期血栓,为临床治疗做好准备,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江琼.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与初步评价[D].天津医科大学,2017.
[2]徐韶华,吴明双,潘辑,周晓东,王雷,柳标.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PICC成功率及发生并发症原因的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8,5(07):16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