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利用饱和链烷烃(CRC)技术测定牧区肉羊不同牧草生长时期的牧草采食量及采食植物的组成及比例。第二部分监测牧草在不同的生长时期牧草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第三部分通过对试验羊的实测采食量和模型预测采食量的对比,选出比较接近实测采食量的预测模型作为改进的对象,研究了影响预测采食量和预测模型的各种因素,并对现有的预测模型进行加以改进,建立适合牧区肉羊牧草采食量预测模型。第一部分,运用饱和链烷烃技术在牧区典型草原地区(锡盟正蓝旗)测定了不同牧草生长时期(绿草前期、绿草后期和枯黄期)放牧肉羊采食量、采食植物组成及干物质消化率,同时测定了草场的草层特性和牧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1)不同放牧时期肉羊的随意采食量分别为1.834kg/d、1.728kg/d、1.206kg/d;(2)绿草前期采食植物组成为苔草、冷蒿、羊草和克氏针茅,以冷蒿和克氏针茅为主,绿草后期为冷蒿、白里香、苔草、隐子草和克氏针茅,以隐子草和克氏针茅为主,枯黄期为隐子草、克氏针茅、苔草和冷蒿,以冷蒿为主。第二部分,不同牧草时期牧草高度、密度和盖度都发生变化,(1)在同一草地放牧的情况下,草地的可食草产量在不同生长时期分别为220.11kg/hm2、200.09 kg/hm2和-75.04kg/hm2;(2)随着牧草生长期的推移,天然牧草营养价值呈递减趋势,蛋白和能量降低,木质化程度加大,造成牧草消化率递减,分别为71.24%、68.46%和36.29%。第三部分,通过实测采食量与国内外建立的采食量预测模型预测的采食量的对比,研究发现含有草层特性和动物因素的预测模型更接近实测采食量,黄大明(1991)提出的预测模型:绵羊:DMI=0.13790BW0.75(绿草前期)DMI=0.06737BW0.75(绿草后期)DMI=0.08849BW0.75(枯黄期)。并对影响肉羊采食量的重要因素做了分析,发现其采食的牧草中的中性洗涤纤维(NDF)与肉羊采食量的相关性为0.93,肉羊的平均日增重(ADG)与肉羊采食量的相关性为0.95,放牧的草场的可食产草量与肉羊的采食量的相关性为0.89,对此模型改进建立了回归模型:绿草期:PDMI=0.0486BW0.75+0.0032ADG-0.0001YM(R2=0.94)牧草枯黄期:PDMI=0.0338BW0.75+0.0134NDFP-0.0004ADG-0.0018YM(R2=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