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发展竞合研究 ——以咸阳市为例

区域旅游发展竞合研究 ——以咸阳市为例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区域之间、景区景点(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不仅影响与制约着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与综合效益,而且影响着区域旅游市场的有序拓展:不良竞争甚至恶性竞争的出现,则会延缓旅游业良好、快速发展的步伐。有鉴于此,摈弃相对滞后的低层次竞争理念与传统粗放的旅游开发与经营方式,创新发展理念并构建旅游业步入良性的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迫在眉睫。其中,区域旅游发展竞合研究作为旅游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旅游学与区域经济学视角,选取区域旅游发展竞合展开深入地分析研究,探索我国现阶段区域旅游发展竞合机理、构建旅游业科学发展的竞合战略与模式,促进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与“多赢”的区域旅游发展格局,不仅可以丰富与完善旅游科学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层面为咸阳市未来旅游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并为其他类似城市借鉴与参考。本文从研究的背景及立题意义切入,系统评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区域旅游发展竞合的概念、内涵及竞合模式进行了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以旅游经济学、旅游地理学、旅游市场学、区域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为指导,运用归纳、推理、STC三维系统等分析方法及数学领域豪斯道大(Hausdorff)分维计算方法,深入分析探讨了区域旅游发展竞合的机理,构建了发展战略与模式。进而以咸阳市为例,运用上述方法,分析了该市旅游业开展竞争与合作的基础,确定了发展思路与发展战略,并就不同尺度规模提出了具体的竞争与合作模式的选择方案。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本文运用STC三维分析法从区域的环境维、时间维和能力维三方面,对区域旅游竞合的机理进行了三维立体分析,论证了区域旅游发展实行竞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认为咸阳市具备竞合条件,应将区域旅游竞合作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战略。(2)文中构建区域旅游发展竞合模式,如从空间角度,按空间的相邻与否可分为地域间隔型模式、地域连续型模式;从旅游资源角度,按照资源类型可以分为资源连续模式与资源多样模式。且每种模式并不是孤立的,在实践操作中可根据区域旅游发展需要,选择适宜的竞合模式实施联合开发。(3)分形理论指导下的豪斯道夫(Hausdorff)分维维数计算方法的运用使得区域旅游发展竞合研究更加定量化、科学化。当豪斯道夫维数分维值D≤1时,区域的整体性增强,此时分布呈对数分布模式,体现出中心性单体(首位旅游资源)的中心性作刚极强,此时,区域旅游发展竞合为区域间占优性战略选择。(4)咸阳市域大、中、小不同尺度区域在竞合过程中,应依据各自实际情况和豪斯道夫维数分维(D)的计算结果选择适宜的竞合模式,如在大尺度区域内可采取地域连续型模式、资源连续模式与资源多样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中尺度区域内可采取地域相邻型之单核辐射模式或者资源多样型之核心边缘模式;小尺度区域内因研究对象较多、情况较为复杂,故竞合模式的选择方案较多,各种模式均有涉及。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图目录
  • 表目录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区域旅游研究综述
  • 1.2.2 国内区域旅游研究综述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区域旅游发展竞合的相关理论
  • 2.1 基础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
  •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定义
  • 2.1.2 可持续旅游发展
  • 2.1.3 竞合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 2.2 竞合理论
  • 2.2.1 博弈论
  • 2.2.2 分形理论
  • 2.2.3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 2.3 空间结构理论
  • 2.3.1 核心—边缘理论
  • 2.3.2 点轴理论
  • 第3章 区域旅游发展竞合机理分析
  • 3.1 区域旅游发展竞合基础
  • 3.1.1 环境维—区域旅游发展竞合的外部条件
  • 3.1.2 时间维—区域旅游发展演进趋势
  • 3.1.3 能力维—区域旅游发展竞合的内部因素
  • 3.2 竞合动力机制
  • 3.2.1 动力机制的涵义
  • 3.2.2 区域旅游发展竞合的动力机制
  • 3.2.3 竞合的可预见效应分析
  • 第4章 区域旅游发展竞合模式构建
  • 4.1 竞合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 4.1.1 竞合模式的内涵
  • 4.1.2 竞合的积极意义
  • 4.2 区域旅游发展竞合模式构建
  • 4.2.1 豪斯道夫(Hausdorff)维数测算
  • 4.2.2 豪斯道夫(Hausdorff)维数的意义
  • 4.2.3 竞合模式构建
  • 第5章 咸阳市区域旅游发展竞合分析
  • 5.1 研究区域概况
  • 5.1.1 咸阳市区域旅游STC三维分析
  • 5.1.2 旅游资源赋存状况
  • 5.1.3 旅游资源类型与地域分布
  • 5.2 竞合模式选择
  • 5.2.1 豪斯道夫(Hausdorff)分维值D的计算过程
  • 5.2.2 不同尺度区域旅游竞合模式方案选择
  • 第6章 结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与讨论
  • 6.2.1 本文创新之处
  • 6.2.2 讨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铁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 全国流通经济 2019(31)
    • [2].新冠肺炎疫情对区域旅游发展影响及恢复发展应对策略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 旅游研究 2020(03)
    • [3].高速铁路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分析——以哈佳高铁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0)
    • [4].我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态势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07)
    • [5].基于新常态的我国区域旅游发展分析[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06)
    • [6].高铁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 金融经济 2017(04)
    • [7].新常态下中国区域旅游发展的若干思考[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7(07)
    • [8].“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旅游发展协同路径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5(18)
    • [9].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河西走廊旅游发展新探[J]. 丝绸之路 2017(14)
    • [10].区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林州市为例[J]. 城市地理 2017(12)
    • [11].区域旅游发展的府际合作治理路径——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例[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2].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区域旅游发展思考[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02)
    • [13].试论“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旅游发展协同路径[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6(12)
    • [14].基于闽南文化融合厦漳泉区域旅游发展对策[J].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5(05)
    • [15].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J]. 知识经济 2013(21)
    • [16].略论我国区域旅游发展政策与管理[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2(22)
    • [17].基于宏观形势分析的区域旅游发展方向研判——以黄山市徽州区为例[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03)
    • [18].区域旅游发展理论视角下的长兴茶文化旅游研究[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1)
    • [19].区域旅游发展潜力评价体系框架构建[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05)
    • [20].基于要素组合的区域旅游发展类型划分及比较研究——对中国31省(区、直辖市)国内旅游发展差异分析[J]. 地下水 2011(04)
    • [21].制度变迁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差异研究[J]. 人文地理 2010(03)
    • [22].区域旅游发展格局形成要素及演变机制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J]. 旅游科学 2009(02)
    • [23].浅论粤东区域旅游发展矛盾[J]. 时代经贸(下旬刊) 2008(09)
    • [24].大数据背景下的区域旅游发展——以永州零陵古城为例[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24)
    • [25].区域旅游发展规模与效率时空动态演化及耦合研究——以湖南省14地市(州)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10)
    • [26].高铁对湘沿线区域旅游发展的协同效应研究[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6(06)
    • [27].“一路一带”战略下辽宁区域旅游发展研究[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05)
    • [28].区域旅游发展潜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12)
    • [29].从“河南旅游立省和好客山东建设”看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与战术[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03)
    • [30].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根源探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11(03)

    标签:;  ;  ;  ;  ;  

    区域旅游发展竞合研究 ——以咸阳市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