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头单螺杆泵短幅内摆线螺杆—衬套副啮合特性研究](https://www.lw50.cn/thumb/f82dcb7376a4a1c38256cee6.webp)
论文摘要
单螺杆泵以其运动部件少、排量均匀、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油田得到广泛的应用。双头单螺杆泵与单头单螺杆泵相比具有排量大、效率高、能耗低、转子受力状况好等优点,在国际上得到逐步地推广。国内由于对双头单螺杆泵的理论和试验研究较少,目前各油田多数采用单头单螺杆泵。因此,对双头单螺杆泵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引入平面啮合概念把双头单螺杆泵复杂空间啮合问题转化为平面啮合问题。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利用单螺杆泵的几何学和运动学关系,建立了双头单螺杆泵定子与转子共轭齿形曲线方程。分析表明:共轭齿形曲线参数滚圆半径R、定圆半径r、变幅系数k与等距圆半径系数ro是影响定子与转子共轭齿形曲线的形状、曲率、过流面积、偏心距的主要因素,进而影响转矩、转速、转子离心力、转子与定子间的最大滑动速度、接触状况、磨损情况等力学特性与寿命指标,从而为共轭齿形曲线的优化设计提供信息。以过流面积最大、最大综合曲率最小和最大滑动速度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双头单螺杆泵共轭线型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应用复合形法对双头单螺杆泵共轭齿形曲线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当共轭齿形参数的变幅系数k与等距圆半径系数分别为0.8与1时,螺杆泵的输出特性达到最佳。利用UG NX软件建立了双头单螺杆泵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对所建立的螺杆泵机构进行运动模拟及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k为0.8的双头单螺杆泵定子的变形比k为0.5的单螺杆泵小,磨损较轻,力学特性与寿命指标较优,从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优化设计的可行性。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创新点摘要前言第一章 双头单螺杆泵的啮合原理与分析1.1 啮合原理的基本概念1.1.1 瞬心线及其性质1.1.2 共轭齿形曲线1.1.3 复平面柱坐标法1.1.4 摆线简介1.2 双头单螺杆泵的啮合原理1.2.1 双头单螺杆泵啮合原理与线型的关系1.2.2 双头单螺杆泵的啮合原理1.3 双头单螺杆泵端面齿形的选取1.3.1 齿形参数的选择原则1.3.2 基于等距圆半径最大临界值的齿形选择1.3.3 基于偏心距系数的齿形选择1.3.4 基于摆线对比分析的齿形选择1.4 本章小结第二章 双头单螺杆泵短幅内摆线螺杆—衬套副啮合特性研究2.1 转子与定子共轭曲线方程的建立2.1.1 短幅内摆线曲线方程2.1.2 定子齿形曲线方程2.1.3 转子齿形曲线方程2.2 转子和定子齿形曲线的滑动系数2.3 共轭齿形曲线的最大综合曲率及最大滑动速度2.3.1 转子与定子间的最大综合曲率2.3.2 转子和定子间的最大滑动速度2.4 接触图及接触点数2.4.1 接触点数和隔离条件2.4.2 消失条件2.5 等距曲面共轭副2.6 短幅内摆线作为定子齿形曲线的单螺杆泵参数计算2.6.1 短幅内摆线及其共轭曲线几何量的计算2.6.2 以短幅内摆线作为定子齿形曲线的单螺杆泵参数计算2.7 双头单螺杆泵螺杆—衬套副性能和寿命的影响因素2.8 本章小结第三章 双头单螺杆泵短幅内摆线共轭齿形曲线优化设计3.1 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3.1.1 约束条件的确定3.1.2 目标函数的简化3.2 双头单螺杆泵短幅内摆线共轭齿形曲线优化3.2.1 复合形法3.2.2 双头单螺杆泵共轭齿形曲线优化设计3.3 双头单螺杆泵共轭齿形曲线优化结果分析3.4 本章小结第四章 基于UG 的双头单螺杆泵运动仿真及有限元分析4.1 Unigraphics NX4.0 软件简介4.2 双头单螺杆泵实体建模4.2.1 定子与转子实体模型的建立4.2.2 定子与转子的正确装配4.3 双头单螺杆泵运动仿真4.3.1 转子在定子中的运动规律4.3.2 UG 运动仿真模块功能简介4.3.3 利用UG NX4.0 进行运动仿真4.4 双头单螺杆泵定子有限元分析4.4.1 有限元法在NX Nastran 中实现流程4.4.2 双头单螺杆泵定子有限元分析4.5 本章小结结论参考文献发表文章目录致谢详细摘要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双头单螺杆泵论文; 共轭齿形曲线论文; 啮合特性论文; 运动仿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