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摩擦磨损性能论文-陈亚楠,金云学,牛牧野,陈洪美,杜文栋

滑动摩擦磨损性能论文-陈亚楠,金云学,牛牧野,陈洪美,杜文栋

导读:本文包含了滑动摩擦磨损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Ni_3Al金属间化合物,Cr,干滑动摩擦磨损,磨损机制

滑动摩擦磨损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陈亚楠,金云学,牛牧野,陈洪美,杜文栋[1](2019)在《Ni_3Al(Cr)合金室温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法制备添加不同Cr含量的Ni_3Al (Cr)合金,观察其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以Si_3N_4为对磨副,探究不同载荷下Ni_3Al (Cr)合金的摩擦磨损机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材料的组织以及磨痕、磨痕截面形貌,测量磨痕截面显微硬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r含量的增加,Ni_3Al (Cr)材料的硬度,摩擦系数和磨损率不断增加,Ni_3Al-12Cr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较好.随着载荷的增加,Ni_3Al (Cr)合金的摩擦系数略有减小,磨损率不断升高;Ni_3Al合金随载荷的增加磨损机制由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转变为疲劳磨损,剧烈的剥层磨损为主,并伴有氧化磨损,而Ni_3Al-12Cr合金在不同载荷下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秦红玲,付阳,喻叶,刘云帆,杨昌[2](2019)在《水轮发电机碳刷/集电环无载流与载流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水轮发电机碳刷/集电环摩擦副磨损严重、打火和励磁电流不稳等现象.在对常用碳刷(D172、E468e)磨损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碳刷/GCr15钢球配副在Anton Paar Tribometer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干滑动条件下载荷、速度及电流密度对碳刷/GCr15钢球配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刷/集电环摩擦副在载流与无载流时的摩擦磨损性能相差较大.无载流时,D172和E468e两碳刷的磨损率均随载荷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达到最小值时出现大转折,两碳刷磨损率变化趋势呈"U"字型.无载流时D172碳刷磨损率远低于E468e,载流时则情况相反. D172碳刷无载流时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为主并伴有轻微黏着磨损,载流时碳刷除发生磨粒磨损、黏着磨损外还伴有氧化磨损. E468e碳刷在载流前后均为磨粒磨损. D172碳刷摩擦系数整体呈增大趋势,而E468e碳刷摩擦系数先缓慢增大随后逐渐减小,电流对D172碳刷摩擦系数的影响比E468e碳刷更明显.(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丁恒楠[3](2019)在《真空钎焊WC-10Ni/NiCrBSi包覆涂层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柔性涂层布技术与真空钎焊技术在Q235A钢基体表面制备WC-10Ni/Ni Cr BSi包覆涂层。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微观手段分析了复合涂层中各区域的微观结构和形貌;采用HT-1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设备测试了包覆涂层的耐磨性能,研究了钎焊工艺参数和摩擦试验参数对包覆涂层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磨损机理。采用WC-10Ni质量分数为80%的柔性金属布在1060℃钎焊温度下制备的WC-10Ni/Ni Cr BSi包覆涂层由表面层和硬质层组成。表面层中主要含有γ-Ni和Cr3Ni2Si,平均硬度为694HV0.2;硬质层中主要含有γ-Ni、WC、Cr23C6和Ni3Si,平均硬度值达到963HV0.2。采用直径5mm的Si3N4陶瓷球为对磨材料,在载荷20N、转速400r/min、磨损半径5mm和磨损时间1小时的试验条件下,硬质层的磨损率只有基体的14.8%,是表面层的27.8%。表面层的磨损机理以黏着磨损为主并伴有一定的磨粒磨损,硬质层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磨粒磨损并伴有少量的黏着磨损。采用WC-10Ni质量分数为50%的柔性金属布制备包覆涂层,随钎焊温度的提高,硬质层的洛氏硬度少量增加,磨损率和摩擦系数减小,磨损机理没有改变。采用1060℃的钎焊温度制备包覆涂层,随柔性金属布中WC-10Ni质量分数的增加,硬质层中WC颗粒所占面积分数变大,硬质层的洛氏硬度增大,磨损率下降明显,耐磨性显着提高。同时,磨损机理亦发生变化,当WC-10Ni质量分数小于30%时,以黏着磨损为主并伴有少量的磨粒磨损;当质量分数在30%~60%时,以疲劳磨损和氧化磨损为主并伴有少量的磨粒磨损;当质量分数在60%~80%时,以磨粒磨损为主并伴有少量的黏着磨损。试验条件对包覆涂层的磨损率和磨损机理也有影响。对于采用WC-10Ni质量分数为50%的柔性金属布在1060℃的钎焊温度下制备的包覆涂层,其磨损率随试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本文试验条件下,当试验温度为200℃时具有最大的磨损率,而在400℃时则磨损率最小。当试验温度为100℃时,磨损机理为疲劳磨损与氧化磨损的结合;当试验温度达到200℃时,磨损机理主要为黏着磨损与氧化磨损的结合;当试验温度达到300℃~500℃时,磨损机理转变为磨粒磨损与氧化磨损的结合。此外,随着载荷的增大,该复合涂层磨损率显着增加,磨损机理亦发生改变。当载荷为5N和10N时主要为磨粒磨损,15N时主要为疲劳磨损并伴有少量的磨粒磨损与氧化磨损,20N时主要为疲劳磨损与氧化磨损并伴有少量的磨粒磨损。(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9-06-13)

尹相春[4](2019)在《ZM6和ZK60镁合金干式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在摩擦磨损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选择摩擦磨损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摩擦磨损试验。本文选用ZM6和ZK60镁合金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方法设计止推圈滑动摩擦磨损的试验方案,在MMW-1A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试验,研究室温干摩擦条件下,载荷、转速、表面粗糙度对两种金属材料摩擦系数和磨损量的影响以及对磨损机制分析。通过方差分析和F检验法得到上述因素对摩擦系数影响的顺序,并确定最优方案。在室温干摩擦条件下,在初始时间阶段内,ZM6镁合金摩擦副摩擦系数先减小后增大,随着时间增加摩擦系数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较为稳定,在大约15分钟时摩擦系数又逐渐的增大。转速为30r/min时,载荷的增加致使摩擦系数也随之增加,转速较高时,在载荷的增加的同时摩擦系数曲线整体上呈现降低的趋势。随着粗糙度的增加,摩擦系数在不同转速时是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室温干摩擦条件下,在初始时间阶段内,ZK60镁合金摩擦副摩擦系数的波动趋势整体趋于降低的趋势,在大约5分钟时,整体趋于一个缓慢增长的趋势。转速为30r/min和45r/min相对较低时,随着载荷的增加摩擦系数的趋势走向相似出现先增大在减小然后在增大,摩擦系数整体变化幅度较低,当转速为60r/min和75r/min相对较大时,随着载荷的增加摩擦系数的趋势走向相似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随着粗糙度的增大,不同转动速度下的摩擦系数曲线整体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室温干摩擦条件下,不同因素水平对ZM6和ZK60镁合金的磨损量的影响为:随着载荷、转速和粗糙度的增大磨损量也随之增大。在室温干摩擦条件下,通过对磨损表面形貌的观察,确定ZM6和ZK60镁合金在摩擦磨损的过程中存在几种不同的磨损机制分别为: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粘着磨损。通过方差分析和F检验法得出各因素影响ZM6镁合金摩擦系数的顺序由大到小分别为:粗糙度、转速、载荷,得出最优方案为A1B2C1;影响ZK60镁合金摩擦系数的顺序由大到小分别为:载荷、粗糙度、转速,得出最优方案为A2B3C2。(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9-05-29)

李梦楠,赵宇光,谢同伦[5](2019)在《不同蠕化率蠕墨铸铁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性能优越且成本可控的蠕墨铸铁制动鼓材料,采用MG-2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对不同蠕化率的蠕墨铸铁及灰铸铁进行干滑动摩擦磨损实验。结果表明:与HT250相比,蠕墨铸铁的耐磨性明显增强,相同条件下的耐磨性约为HT250的1.4~4.5倍,且随着载荷与磨损速度的增加,优越性更为明显。蠕墨铸铁的耐磨性随蠕化率升高而降低,其中Ru60的耐磨性比Ru90高69%~76%。(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S1期)

郭涛,郭世柏,胡涛,易正翼,段晓云[6](2019)在《(W,Mo)C-Al_2O_3复合材料室温往复滑动摩擦磨损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方法,在较低的烧结温度(1550℃)下制备了(W,Mo) C-Al_2O_3复合材料。在HASR型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采用球盘式摩擦方式,对室温下(W,Mo)C-Al_2O_3复合材料与SiC陶瓷球对偶时的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了在干摩擦条件下滑动速度与载荷等摩擦磨损条件对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影响规律,对摩擦盘的摩擦表面形貌与摩擦副的磨损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W,Mo)C-Al_2O_3合金试样随着滑动速度和载荷的增大,摩擦因数及磨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摩擦因数值在0.2~0.6之间,磨损率数量级在10~(-6)~10~(-5)之间;随着滑动速度、载荷的减少,磨痕深度呈变浅趋势;随着载荷的增大,(W,Mo)C-Al_2O_3/SiC摩擦副的磨损机制从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为主转变为表面断裂和剥落机制为主。(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4期)

王松,谢明,陈永泰,刘满门,陈松[7](2019)在《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球磨混粉、冷等静压和真空烧结的工艺流程制备了含0.5%~2.0%石墨烯的银-石墨烯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进行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以研究其大气环境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因石墨烯易团聚,石墨烯含量限于1.5%时能够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性能。与未增强的银相比,由于在接触表面形成自润滑碳质膜,银-石墨烯复合材料表现出较低的摩擦系数、较少的磨损量和较低的接触表面温度。随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均下降。复合材料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粘着磨损和磨料磨损。(本文来源于《贵金属》期刊2019年01期)

刘光磊,李玉山,李超,赵国师,司乃潮[8](2019)在《T6态Al-10Si-5Cu-0.75Mg合金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UMT-2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T6态Al-10Si-5Cu-0.75Mg合金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采取SEM、XRD、EDS等方法分析了合金在不同转速和载荷下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合金的磨损率随转速和载荷的增加而增大,但在800 r/min的高转速下仍具有良好的耐磨性,15 N高载荷时的磨损率相对于5 N低载荷时只增加了291%,仍属于轻微磨损;摩擦系数的平均值在0.35~0.40范围内变化,且随时间的变化不大,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另外,磨损机制由低速轻载时的磨粒磨损、粘着磨损向高速重载时的剥层磨损、氧化磨损转变。(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陈平,王朋飞,乔小溪[9](2019)在《45钢/PA66配副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45钢销和尼龙PA66盘,运用正交试验法在MMW-1A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干滑动摩擦条件下速度、载荷和金属销表面粗糙Ra对45钢/PA66配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发现:载荷、粗糙度对摩擦系数与磨损量有显着影响,而速度影响相对较小.当载荷为50 N,速度为11.25 m/s,Ra为0.60μm时,摩擦系数与磨损量最小.基于正交试验的最优结果,开展控制变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载荷小于90 N时,PA66以黏着磨损为主;载荷为90 N时,PA66磨损形式为犁削磨损和黏着磨损.载荷为140 N时,PA66的磨损形式为黏着磨损并伴有胶合现象的产生. Ra小于0.46μm时,PA66以黏着磨损为主;Ra为0.46μm时,PA66的磨损形式为黏着磨损和犁削磨损且在对偶金属销表面上形成连续的转移膜;Ra大于0.46μm时,PA66以犁削磨损为主.(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武笑宇,许康威,魏大岭[10](2018)在《HVAF制备WC基涂层结构与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HVAF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叁种WC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以及金属涂层Ni60,对比分析了各涂层的微观形貌、硬度、沉积速率、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HVAF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的各涂层与基体结合良好、涂层结构致密,孔隙率<1.5%;随着复合涂层中碳化物陶瓷增强颗粒的增加,各涂层的显微硬度增大,沉积速率降低;摩擦磨损试验显示WC-10Co-4Cr、WC-12Co涂层磨损量仅为金属涂层Ni60的1/20,表现出优异的耐滑动磨损性能。(本文来源于《热喷涂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滑动摩擦磨损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水轮发电机碳刷/集电环摩擦副磨损严重、打火和励磁电流不稳等现象.在对常用碳刷(D172、E468e)磨损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碳刷/GCr15钢球配副在Anton Paar Tribometer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干滑动条件下载荷、速度及电流密度对碳刷/GCr15钢球配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刷/集电环摩擦副在载流与无载流时的摩擦磨损性能相差较大.无载流时,D172和E468e两碳刷的磨损率均随载荷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达到最小值时出现大转折,两碳刷磨损率变化趋势呈"U"字型.无载流时D172碳刷磨损率远低于E468e,载流时则情况相反. D172碳刷无载流时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为主并伴有轻微黏着磨损,载流时碳刷除发生磨粒磨损、黏着磨损外还伴有氧化磨损. E468e碳刷在载流前后均为磨粒磨损. D172碳刷摩擦系数整体呈增大趋势,而E468e碳刷摩擦系数先缓慢增大随后逐渐减小,电流对D172碳刷摩擦系数的影响比E468e碳刷更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滑动摩擦磨损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陈亚楠,金云学,牛牧野,陈洪美,杜文栋.Ni_3Al(Cr)合金室温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秦红玲,付阳,喻叶,刘云帆,杨昌.水轮发电机碳刷/集电环无载流与载流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研究[J].摩擦学学报.2019

[3].丁恒楠.真空钎焊WC-10Ni/NiCrBSi包覆涂层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9

[4].尹相春.ZM6和ZK60镁合金干式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研究[D].延边大学.2019

[5].李梦楠,赵宇光,谢同伦.不同蠕化率蠕墨铸铁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J].材料导报.2019

[6].郭涛,郭世柏,胡涛,易正翼,段晓云.(W,Mo)C-Al_2O_3复合材料室温往复滑动摩擦磨损性能[J].金属热处理.2019

[7].王松,谢明,陈永泰,刘满门,陈松.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J].贵金属.2019

[8].刘光磊,李玉山,李超,赵国师,司乃潮.T6态Al-10Si-5Cu-0.75Mg合金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9].陈平,王朋飞,乔小溪.45钢/PA66配副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研究[J].摩擦学学报.2019

[10].武笑宇,许康威,魏大岭.HVAF制备WC基涂层结构与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研究[J].热喷涂技术.2018

标签:;  ;  ;  ;  

滑动摩擦磨损性能论文-陈亚楠,金云学,牛牧野,陈洪美,杜文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