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泥沙运动特性论文-詹磊,董耀华,刘同宦

水流泥沙运动特性论文-詹磊,董耀华,刘同宦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流泥沙运动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干支流直角交汇区,水流泥沙运动特性,局部水头损失,水槽试验

水流泥沙运动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詹磊,董耀华,刘同宦[1](2010)在《干支流直角交汇区水流泥沙运动特性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总结前人有关干支流直角交汇区水流泥沙运动研究成果,归纳了干支流直角交汇区的分区水流泥沙运动特性,初步探讨了交汇区局部水头损失计算方法,提出了新的包含水深比及回流长度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计算公式,采用长江科学院水槽试验成果对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在汇流比较小时,计算与试验成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0年08期)

罗晶[2](2010)在《湿地植物生长对水流—泥沙运动特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对于有植被影响的水流运动特性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无论是在河滩、沟道,还是湿地,植被的存在抬高了水流的水位,改变了水流的结构。在植物带前端,植被带的存在减小了水流的平均流速,使泥沙沉降的几率增大;在植物带末端,受植物带影响,对尾部河床有冲刷现象;同时,植被的存在降低了河道、沟道以及湿地的行洪能力。正是由于有植被的河道、沟道以及湿地水流问题的复杂性及特殊性,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十分鲜见,国外也很少。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陆续有学者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某类具体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的研究工作,但是,目前植被的存在对水流以及水沙运动的影响还不是十分清楚,因此有必要对有植被水流的水力特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从而使人们对有植被水流问题及水流特性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文较系统的总结了前人对有植被水流问题的研究成果,将有植被的水流问题分为流经柔性和刚性植被的水流问题,分别设计了相应的水槽试验,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流经植被的水流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叁维超声波多普勒流速仪(ADV)和测针量测了不同流量、不同植物高度下的瞬时流场和沿水槽纵向的水位,分析了随着植物生长水槽纵向水面线、典型断面平均流速、垂线流速,探讨了同一来流条件下植物不同生长期的等效糙率和阻力系数的变化。2.对流经植被的加沙水流进行了试验研究。针对水槽底部预先铺沙,在相同的来流条件和冲淤时间下,利用测针量测了植物带前、中和后的床面淤积形态,分析了随着植物的生长床面的淤积形态的变化。3.利用发展较为成熟的RNGκ—ε模型针对有刚性植物存在的水流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手段,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刚性植物的存在以及生长对水流结构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0-05-14)

詹磊[3](2009)在《主支流直角交汇区水流泥沙运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支流交汇现象在天然河道中广泛存在。支流的汇入会造成诸如:汇口上游壅水、汇口下游回流等水力学问题,汇口上游右岸壅水区及其下游左岸回流分离区的泥沙淤积、汇口下游河床冲刷等泥沙动力学问题,交汇区污染物滞留及污染物扩散等环境水力学问题。由此引起的通航、防洪等一系列河流健康问题均为国内外科研人员所关注。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直角交汇区水槽试验数据,对直角交汇区水流及泥沙运动特性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初步探讨水头损失的力学机制。文章具体内容围绕水头损失分析问题展开,具体成果如下:(1)通过对主支流直角交汇区水流泥沙运动特性的综述将影响直角交汇区水流泥沙运动特性的因素可归于叁大类:①几何边界条件;②水流条件;③泥沙条件。(2)通过对水槽试验数据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得出以下结论:①随着汇流比的增大,水头损失增大,局部水头损失也增大。且局部水头损失增大的幅度有所增大。②随着水深比增加幅度的减小,水头损失增加幅度也减小。但是,局部水头损失增大幅度增大。(3)通过对口门断面主要水力参数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随着汇流比的增大,有效入汇角δ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在汇流比较小时,有效入汇角δ与入汇角θ的值会有较大的偏差;随着汇流比的增大,偏差逐渐变小。②随着汇流比的增大,汇口口门断面上唇垂线平均流速逐渐减小,下唇垂线平均流速逐渐增大。③随着汇流比的增大,汇口上唇附近有可能出现一个典型低流速区。(4)通过对主回流区的主要水力参数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主回流区总体呈现出类椭圆形平面分布,随着汇流比的增大,回流的平面尺度总体呈增大的趋势,但存在有极值。②汇口下唇主槽过流断面存在横向流速梯度,可能是出现流线非线性变形的原因之一。(5)综合以上成果得出有关水头损失及相应的力学特征:①汇口上唇对岸位置流体阻滞,动能减小,势能增大,为能量存储的主要方式;汇口下唇部分水流脱离主流形成回流,机械能减小,紊动能增大,是能量释放的主要方式。②直角交汇区水头损失的主动力为主支流的重力、惯性力,被动力为固壁与流体间的剪切应力、流层间的剪切应力及主槽横向压力。(6)基于一定的假设,建立了主支流直角交汇区局部水头损失的一般表达式(4-9),经过初步探讨,公式形式较为合理。(7)在对交汇区局部动量交换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定义有效水力半径及局地回流形状系数,基于阻力单元分割思想,给出直角交汇区局部剪切应力的计算表达式(5-4),并得出交汇区局部剪切应力计算问题可归结为河岸阻力及河底阻力权重因子的变化上的结论。(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期刊2009-05-01)

喻国良,S.K.Tan[4](2006)在《底部薄板附近的水流及泥沙运动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水槽实验探讨了在饱和来沙条件下底部薄板附近的水流、泥沙运动特性,包括不同薄板高度、与水流不同夹角的安装方向等情况下,单个底部薄板附近的水流结构、泥沙运动规律、底部薄板的导沙特性及其附近的冲淤现象,以及底部薄板群体的导沙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实验使用的薄板的长度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大,过短的薄板实验根本观察不到薄板前冲刷沟内的沙波运动,而该沙波运动严重影响薄板的导沙效应。底部薄板附近的水流结构具有强烈的叁维特性,流场复杂,对于一定的薄板,水流夹角、沙波的运动是影响薄板的导流导沙促淤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水道港口》期刊2006年03期)

何奇,蔡金德[5](1987)在《漫滩水流滩面泥沙颗粒运动特性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边滩充分发育的冲积河弯,水流漫滩以后,主槽因输沙率降低而局部“淤塞”推移质漫滩,泥沙颗粒在滩面上的受力特性和运动特性。 实验中,应用Yaw Probe Preston 量测床面切力大小及方向,用Preston tube量测底部流速,从而得出床面流速场和切力场。(本文来源于《高速摄影与光子学》期刊1987年03期)

李玉山,肖向红[6](1985)在《海河干流河口水流与泥沙运动特性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摸清海河河口泥沙运移规律,为研究河口防淤减淤措施和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在水电部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海委与天津市海岸调查办公室、天津大学水利系、天津市水科所、河北省南运河管理处,海河下游管理局及水电部十叁局六队等单位协(本文来源于《海河水利》期刊1985年04期)

水流泥沙运动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些年来,对于有植被影响的水流运动特性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无论是在河滩、沟道,还是湿地,植被的存在抬高了水流的水位,改变了水流的结构。在植物带前端,植被带的存在减小了水流的平均流速,使泥沙沉降的几率增大;在植物带末端,受植物带影响,对尾部河床有冲刷现象;同时,植被的存在降低了河道、沟道以及湿地的行洪能力。正是由于有植被的河道、沟道以及湿地水流问题的复杂性及特殊性,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十分鲜见,国外也很少。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陆续有学者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某类具体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的研究工作,但是,目前植被的存在对水流以及水沙运动的影响还不是十分清楚,因此有必要对有植被水流的水力特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从而使人们对有植被水流问题及水流特性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文较系统的总结了前人对有植被水流问题的研究成果,将有植被的水流问题分为流经柔性和刚性植被的水流问题,分别设计了相应的水槽试验,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流经植被的水流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叁维超声波多普勒流速仪(ADV)和测针量测了不同流量、不同植物高度下的瞬时流场和沿水槽纵向的水位,分析了随着植物生长水槽纵向水面线、典型断面平均流速、垂线流速,探讨了同一来流条件下植物不同生长期的等效糙率和阻力系数的变化。2.对流经植被的加沙水流进行了试验研究。针对水槽底部预先铺沙,在相同的来流条件和冲淤时间下,利用测针量测了植物带前、中和后的床面淤积形态,分析了随着植物的生长床面的淤积形态的变化。3.利用发展较为成熟的RNGκ—ε模型针对有刚性植物存在的水流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手段,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刚性植物的存在以及生长对水流结构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流泥沙运动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詹磊,董耀华,刘同宦.干支流直角交汇区水流泥沙运动特性初步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

[2].罗晶.湿地植物生长对水流—泥沙运动特性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

[3].詹磊.主支流直角交汇区水流泥沙运动特性研究[D].长江科学院.2009

[4].喻国良,S.K.Tan.底部薄板附近的水流及泥沙运动特性[J].水道港口.2006

[5].何奇,蔡金德.漫滩水流滩面泥沙颗粒运动特性的分析[J].高速摄影与光子学.1987

[6].李玉山,肖向红.海河干流河口水流与泥沙运动特性的初步分析[J].海河水利.1985

标签:;  ;  ;  ;  

水流泥沙运动特性论文-詹磊,董耀华,刘同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