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型与耐盐型短芒大麦基因序列差异和盐碱胁迫条件下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

野生型与耐盐型短芒大麦基因序列差异和盐碱胁迫条件下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

论文摘要

土壤盐碱化的危害日益严重,因此,研究植物耐盐胁迫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了中度耐盐碱的短芒大麦为实验材料,比较分析了野生型和耐盐型短芒大麦耐盐机制的差异。首先使用不同浓度梯度的NaHCO3分别处理野生型短芒大麦,最终确定了最适的处理浓度:100mM NaHCO3.在后续的实验中,运用AFLP技术分析出野生型和耐盐型短芒大麦基因序列的差异,得到4条与非生物胁迫相关的基因片段;说明通过AFLP技术是可以筛选到野生型和耐盐型短芒大麦中与盐碱相关的差异基因片段的;同时利用cDNA-AFLP以及Blast软件等技术分析,找到了在野生型和耐盐型短芒大麦有差异的7个转录片段,下一步,可将此片段连接到表达载体,通过转基因等手段在植物中过表达来验证植物的耐盐性是否有所提高。通过本研究,我们分别在基因组水平和基因转录水平找到了再野生型和耐盐型短芒大麦中有差异的盐碱相关片段,为盐碱调控网络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同时为盐碱胁迫条件下植物分子育种提供了可以利用的基因资源。实验过程中采用了生理实验确定植物合适的处理浓度,反转录半定量PCR、AFLP、巢式PCR、cDNA-AFLP等实验技术和手段解析出野生型和耐盐型短芒大麦在盐碱胁迫条件下响应机制的异同,同时筛选得到了在盐碱胁迫条件下有明显应答反应的基因序列,为今后植物耐盐碱机理研究和耐盐碱植物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短芒大麦的生长特性和用途
  • 1.2.1 短芒大麦的生长周期和耐盐碱性
  • 1.2.2 耐旱耐瘠耐寒性
  • 1.3 植物耐盐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 1.3.1 渗透调节剂在植物耐盐性分子机制中的作用
  • 1.3.2 植物耐盐性分子机制中涉及到的大分子蛋白
  • 1.3.3 离子在植物耐盐性分子机制中的作用
  • 1.3.4 代谢相关的基因
  • 1.3.5 信号传导
  • 1.3.6 调控元件
  • 1.4 cDNA-AFLP技术以及应用
  • 1.4.1 cDNA-AFLP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 1.4.2 cDNA-AFLP的技术特点
  • 1.4.3 cDNA-AFLP技术应用领域
  • 1.5 立项依据
  • 第二章 短芒大麦的耐盐生理实验
  • 2.1 引言
  •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2.1 主要试剂
  • 2.2.2 主要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三章 反转录半定量PCR实验
  • 3.1 引言
  • 3.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3.2.1 主要试剂
  • 3.2.2 主要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RNA的提取
  • 3.3.2 反转录
  • 3.4 结果和讨论
  • 第四章 AFLP基因序列差异的分析
  • 4.1 引言
  • 4.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4.2.1 主要试剂
  • 4.2.2 主要仪器
  • 4.3 短芒野大麦AFLP 技术的实验步骤
  • 4.3.1 限制性酶切和连接
  • 4.3.2 预扩增
  • 4.3.3 选择性扩增
  • 4.3.4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4.4 结果分析
  • 4.4.1 短芒野大麦基因组DNA 质量
  • 4.4.2 AFLP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结果
  • 第五章 获得野生型和突变体短芒大麦中CIPK、NHX3、DRE81 基因的全长
  • 5.1 引言
  • 5.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5.2.1 主要试剂
  • 5.2.2 主要仪器
  • 5.3 方法
  • 5.4 结果与分析
  • 第六章 短芒大麦盐碱胁迫条件下基因表达的研究
  • 6.1 引言
  • 6.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6.2.1 主要试剂
  • 6.2.2 主要仪器
  • 6.3 实验方法
  • 6.3.1 RNA的提取
  • 6.3.2 反转录
  • 6.3.3 双酶切
  • 6.3.4 接头连接(体系30μL)
  • 6.3.5 预扩增(体系25μL)
  • 6.3.6 选择性扩增(体系15μL)
  • 6.3.7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6.3.8 银染检测
  • 6.3.9 回收差异片段
  • 6.3.10 回收片段与T载体连接、转化
  • 6.4 结果与讨论
  • 6.4.1 实验结果
  • 6.4.2 讨论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相关论文文献

    • [1].驯化和野生型树鼩消化道P物质的比较[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5(03)
    • [2].转基因与野生型三角褐指藻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J]. 海洋湖沼通报 2014(01)
    • [3].野生型和酶活缺失型人乙酰肝素酶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验证[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9(12)
    • [4].天然同位素丰度野生型酵母细胞色素c构象变化的核磁共振检测[J]. 波谱学杂志 2019(04)
    • [5].EGFR野生型肺腺癌的治疗策略[J]. 癌症进展 2012(06)
    • [6].一株野生型婴幼儿轮状病毒的分离鉴定与毒力测定[J]. 现代预防医学 2016(11)
    • [7].野生型MLK3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J]. 徐州医学院学报 2010(02)
    • [8].野生型p53诱导基因1研究进展[J]. 重庆医学 2010(05)
    • [9].异源过表达胡杨PeBZR1基因提高烟草对盐胁迫的耐受性[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08)
    • [10].人低氧诱导因子2α野生型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J]. 青海医药杂志 2018(12)
    • [11].突变和野生型TDP-43对运动神经元电压门控钠通道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4(07)
    • [12].Has-miR-31-3p表达与K-ras基因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抗EGFR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有关[J].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4(01)
    • [13].人载脂蛋白M野生型和突变型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10)
    • [14].野生型胃肠道间质瘤的诊疗进展[J]. 胃肠病学 2018(08)
    • [15].野生型p53基因对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10(48)
    • [16].水稻突变体对土壤汞胁迫耐性机理的初步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01)
    • [17].2006年长春市儿童野生型麻疹病毒基因序列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08(10)
    • [18].栽培型和野生型黄花蒿提取物对朱砂叶螨杀螨活性比较[J]. 生态学杂志 2011(07)
    • [19].野生型和突变型肝豆状核变性蛋白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内过多铜的转运作用[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8(06)
    • [20].转染野生型p53基因对人白血病细胞系生长的影响[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8(03)
    • [21].厄洛替尼治疗EGFR野生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J]. 现代肿瘤医学 2017(11)
    • [22].野生型PTEN诱导卵巢癌SKOV3细胞生物特性改变[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0(05)
    • [23].野生型p53基因对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8(21)
    • [24].cdh5-mRNA在野生型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J].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11)
    • [25].野生型CENP-E基因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与有效干扰质粒的筛选研究[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0(03)
    • [26].FLOX联合Cetuximab对KRAS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并不获益[J]. 循证医学 2010(06)
    • [27].野生型RASSF1A基因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J]. 癌症 2008(09)
    • [28].野生型IDH2有助于EB病毒依赖的代谢改变和肿瘤发生[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0(03)
    • [29].野生型和A294G突变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构建与鉴定[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05)
    • [30].南天竹栽培性状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06)

    标签:;  ;  ;  

    野生型与耐盐型短芒大麦基因序列差异和盐碱胁迫条件下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