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资者有限注意的应计异象理论与实证研究

基于投资者有限注意的应计异象理论与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基于投资者有限注意,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应计异象”问题。首先,介绍了相关理论,包括资本市场有效假说、投资者有限理性等对“应计异象”解释。在这些理论基础上,分析Hirshleifer的基于投资者有限注意的应计异象理论模型。Hirshleifer认为投资者按对盈余及应计信息的关注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一类为完全不关注盈余信息,另一类为关注了盈余利润表现,但是却忽视了应计,最后一类为既注意到利润,也注意到应计。基于该理论,本文提出三个实证假设。其中,假设一(H1):中国市场存在利润异象和应计异象;假设二(H2):第一类投资者比例越高,利润异象越强;假设三(H3):第三类投资者比例越高,应计异象越弱。本文搜集中国A股市场2005-2009年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后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应计与未来利润、机构持股是正相关,与未来超额收益呈负相关关系,初步表明应计可以预测未来利润,应计高的易受到投资者关注,高应计可能会高估股价而带来负超额收益。本文建立关于应计(利润)对未来利润预测与应计(利润)对未来超额收益的联立方程模型,验证了中国A股市场存在应计异象(利润异象);然后,加入投资者有限注意度量因子(高低注意力的哑变量),分别建立了基于投资者有限注意的利润异象模型及基于投资者有限注意力的应计异象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利润注意程度高的公司利润异象弱于注意程度低的;应计注意程度高的公司应计异象弱于注意程度低的。本文对基于投资者有限注意的应计异象进行相关的稳健性检验,其中包括采用不同的应计项目计算方法、不同的机构持股比例计算方法、不同的累计超额收益计算方法进行分析,以及将样本按年度进行分析等,均得到一致的结论。最后,提出一些未来的研究展望。其中包括其他有限注意度量方式的探索,应计与机构投资者行为研究,基于应计的市场反应及盈余监管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表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5 本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研究相关理论
  • 2.1 有效市场理论
  • 2.1.1 有效市场假说
  • 2.1.2 预期效用理论
  • 2.2 投资者有限注意相关理论
  • 2.2.1 决策中认知偏差
  • 2.2.2 有限理性理论
  • 2.2.3 投资者有限理性形式与其市场定价偏差
  • 2.2.4 基于投资者有限注意的收益预测理论模型
  • 2.3 "应计异象"相关理论
  • 2.3.1 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
  • 2.3.2 应计异象(Accruals anomalies)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投资者有限注意的应计异象理论分析
  • 3.1 模型基本设定及变量说明
  • 3.2 应计、现金流和利润对未来利润预测持续性模型
  • 3.3 基于投资者有限注意的利润异象(Earnings anomalies)模型
  • 3.4 基于投资者有限注意的应计异象(Accruals anomalies)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投资者有限注意的应计异象实证分析
  • 4.1 实证假设
  • 4.2 变量度量及样本选取
  • 4.2.1 变量计算方法
  • 4.2.2 变量符号说明
  • 4.2.3 样本选取
  • 4.3 基本统计分析
  •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2 主要变量相关分析
  • 4.4 "利润异象"和"应计异象"存在性分析
  • 4.4.1 利润、应计、现金流持续性关系分析
  • 4.4.2 "利润异象"和"应计异象"存在性分析
  • 4.5 基于投资者有限注意的利润异象
  • 4.5.1 实证模型
  • 4.5.2 结果及分析
  • 4.6 基于投资者有限注意的应计异象
  • 4.6.1 实证模型
  • 4.6.2 结果及分析
  • 4.7 稳健性检验
  • 4.7.1 基于应计计算方法的应计异象稳健性检验
  • 4.7.2 基于机构持股计算方法的应计异象稳健性检验
  • 4.7.3 基于超额收益计算方法的应计异象稳健性检验
  • 4.7.4 基于各年的应计异象稳健性检验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制造业企业应计盈余管理对成本粘性影响实证研究[J]. 江苏商论 2020(07)
    • [2].应计盈余管理还是真实盈余管理?——基于产权性质的视角[J]. 财会通讯 2019(33)
    • [3].环境不确定性、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基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比较[J]. 财会月刊 2016(32)
    • [4].高管薪酬、高管持股与应计盈余管理[J]. 中国商论 2017(08)
    • [5].分析师跟进、公司性质与盈余管理——基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J]. 财会通讯 2017(30)
    • [6].可操纵应计能否帮助企业缓解融资约束[J]. 财会月刊 2016(20)
    • [7].标本兼治,遏制非应计贷款[J]. 中国农村金融 2016(20)
    • [8].探析两类管理盈余之间的部分代替[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17)
    • [9].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比较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03)
    • [10].盈余管理策略选择研究述评——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管理的动态选择[J]. 财会通讯 2016(10)
    • [11].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比较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15)
    • [12].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关系研究[J]. 财会通讯 2015(03)
    • [13].应计操纵、真实交易与公司未来业绩——基于避免亏损动机的实证检验[J]. 中国集体经济 2015(18)
    • [14].上市公司应计质量与信息风险和权益资本成本之关系[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3(01)
    • [15].股权集中度、产权性质与应计质量——基于上市公司2010-2011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3(09)
    • [16].投资者情绪与盈余管理——基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 2017(02)
    • [17].盈余管理对股票未来收益的影响研究——基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分类视角[J]. 财务与金融 2015(06)
    • [18].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会计应计质量的比较分析[J]. 时代经贸 2015(14)
    • [19].代理成本和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基于产权视角的实证研究[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5(03)
    • [20].应计质量与信贷融资[J]. 商 2015(19)
    • [21].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比较分析[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04)
    • [22].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替代抑或互补[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4(02)
    • [23].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异同[J]. 北方经贸 2014(10)
    • [24].我国上市公司应计质量现状研究[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25].外部治理机制对上市公司应计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26].应计盈余的计量比较及对资产负债表法的质疑[J].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9(05)
    • [27].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应计质量实证研究[J]. 财会通讯 2009(33)
    • [28].盈余管理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基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20(10)
    • [29].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之比较[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 [30].会计准则变迁、资产类型与资产减值应计可靠性[J]. 经济管理 2016(11)

    标签:;  ;  ;  ;  

    基于投资者有限注意的应计异象理论与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