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井文王雪莲王丽红(大庆让胡路铁路医院163712)
【中图分类号】R41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8-0334-01
【摘要】目的讨论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循序渐进用药,除非紧急情况,一般降压应从低剂量的单一药物开始渐增剂量,当足量应用仍不能满足控制血压时,则加用其他药物联合治疗。
【关键词】高血压病护理
高血压是以循环动脉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仅患病率高,且可引起一系列症状,可伴有心脏、血管、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改变,最终可导致脏器功能衰竭。同时也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并发症。高血压病应规范称作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有少数患者,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一高血压危重症护理
1.迅速降压常用药物:硝普钠、二氮嗪、酚妥拉明。同时监测其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等。
2.脱水可用呋塞米,脑水肿脱水加用20%甘露醇静滴。有心、脑、肾并发症患者应严密观察血压波动情况,详细记录出入液量。当患者出现明显头痛,颈部僵直感、恶心、颜面潮红或脉搏改变等症状体征时,应让患者保持安静,并设法去除各种诱发因素。
二常用降压药物使用的护理
1.利尿药常用药物: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呋塞米。降压作用起效较平稳缓慢,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使用排钾利尿药时应注意补钾。
2.β受体阻滞药常用药物:美托浴尔。降压作用起效较迅速强力。常见不良反应是抑制心肌收缩力,延长房室传导时间。
3.α受体阻滞药常用药物:哌唑嗪。降压作用起效较迅速强力,在治疗中应观察血压的变化,防止降压过快或过低,导致低血压,老年人更应注意防止直立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发生摔伤的危险。
4.钙通道阻滞药常用药物:硝苯地平。切记孕妇忌用。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常用药物:卡托普利。降压作用起效缓慢平稳增强,主要缺点是刺激性干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三降压药物应用的护理
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用药。循序渐进用药,除非紧急情况,一般降压应从低剂量的单一药物开始渐增剂量,当足量应用仍不能满足控制血压时,则加用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多数患者需长期治疗,用药后血压达到预期水平,应继续服用维持剂量,以保持血压相对稳定。防止因突然减药或停药而出现反跳性血压升高。急进性高血压的治疗措施和缓进型重度高血压相似,如血压持续不降,可考虑采用冬眠疗法。防止过度降压,无并发症的患者,以逐步将血压降至18.7/12.0kPa(140/90mmHg)左右为宜;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致心、脑、肾等靶器官缺血进一步加重的药物。对老年人的单纯收缩压高血压,应从小剂量开始谨慎降压药物,一般使收缩压控制在18.7~21.3kPa(140~160mmHg)为宜。
四测量血压的护理
被测者至少安静休息5min,在测量前30min内禁止吸烟和饮咖啡,排空膀胱。最好选用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测压;袖带的大小适合患者的上臂臂围,至少覆盖上臂臂围的2/3。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并升高4.0kPa(30mmHg),然后以恒定速率缓慢放气,放气过程中仔细听柯氏音(出现第一音为收缩期读数,消失音为舒张期读数),柯氏音不消失者,可把变音定为舒张压。如果怀疑外周血管病,首次就诊应测量四肢血压,特殊情况下可以取卧位或站立位。老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直立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加测站立位血压。
五高血压的预防
高血压的预防策略可以分为三级,一级预防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改善膳食结构:应适当控制钠盐及动物脂肪的摄入,一般以重度限制钠盐摄入为宜、如食盐6g/d,避免高胆固醇食物。多食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适当控制少量和总热量,以清淡、无刺激的食物为宜。忌烟酒。二级预防即通过逐渐降压治疗,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保持靶器官免受损害。兼顾其他危险因子的治疗。具体措施是:增强健康意识,培养健康行为,合理的膳食和其他非药物疗法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整个治疗必不可少的基础。采用简便、有效、安全、价廉的药物。兼顾其他危险因素的治疗。高血压的二级预防本身就是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只有兼顾了控制吸烟、减少饮酒、控制血压、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六健康教育
广泛宣教高血压的知识,正确认识高血压病。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维持心理平衡,避免各种不良刺激。鼓励患者适当参与运动。注意饮食控制与调节,减少钠盐、动物脂肪的摄入,忌烟、酒。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药。遵从医疗方案,坚持按医嘱服药和定期检查,更不要随意停药或改变剂量。做到按时规律,长期坚持。按时测血压,做好记录,观察血压动态变化。定期随访,告诉患者出现高血压持续升高或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王娟.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体会.《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2010年第7期.
[2]冯俊娥,陈五华.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的影响[J].家庭护士,2007年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