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清末修律是由封建统治集团实行的近代意义上的法律变革,是从古代封建法律制度向近现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转型的第一次努力。清末修律导致了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法系走向解体,同时也使中国法律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中华法系是以中国封建法为主体的、东亚各国受其影响并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的法文化体系。中华法系自形成以来对东亚各国的法律制度一直在产生着影响。但是,清末以来,西方列强不断人侵东亚。它们在进行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法制文化,对东亚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仿照大陆法系建立了自己的法律制度。不久,中国也开始了法律近代化旅程,大量翻译、介绍西方的法规、法典,引进西方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制度,建立了近代法律体系。1902年到1911年,在沈家本等人的努力下,清政府法律修订馆,连同法制变革的另一机构———宪政编篡馆,翻译了大量的外国著名法典与法学著作如德意志刑法、日本现行刑法等,制定或修订了《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等十多部主要法典和法典草案。与此同时,清政府还聘请了冈田朝太郎、松冈义正等日本法学专家,帮助中国制定近代法典。这些法典中不仅有宪法、行政法规、刑法,也有民法、商法、经济法,还有诉讼法,其规模是空前的,门类也比较齐全。晚清修律对中国社会具有积极意义,启动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脚步。如果说法典的效力只能行于一时,那么贯穿于法典编纂过程中的对旧律原则、精神和理念的改造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新理念,其影响则是深远的。晚清修律的价值,不仅表现为中国人法律意识的觉醒,而且还在于他为中国法律的近代转型,确立了航标,奠下了基础。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张之洞与清末修律[J]. 中州学刊 2020(07)
- [2].从清末修律看董康思想的转变[J]. 法制与社会 2017(06)
- [3].重新审视沈家本的领衔修律与司法改革[J]. 法学论坛 2016(03)
- [4].仿行宪政与礼法调适——清末修律宗旨演变考论[J]. 思想与文化 2017(01)
- [5].清代“以例修律”现象的形成与发展——以“造妖书妖言”律例的立法变迁为视角[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0(03)
- [6].1907年修律权纷争与立法新制的建立[J]. 社会科学研究 2016(06)
- [7].晚清修律运动的再思考[J]. 法制博览 2015(02)
- [8].“道出于二”下的自改革运动——论清末修律立法的盈缩转化[J]. 重庆大学法律评论 2019(01)
- [9].劳乃宣在清末修律改革中的作用探微[J]. 兰台世界 2014(22)
- [10].论清末修律对国民人权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影响[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 [11].晚清修律动因的若干思考[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12].浅论清末修律相关人物[J]. 法制与社会 2011(14)
- [13].论清末修律的原因及其意义[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 [14].论清末修律中法理派的近代化情理观及其实践[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 [15].浅析沈家本的修律思想[J]. 大众商务 2009(16)
- [16].再论清末变法修律改革肇端于废除领事裁判权[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3(03)
- [17].清末修律曲折性初探[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2(04)
- [18].论沈家本的人权思想对清末修律的影响[J]. 理论学刊 2009(04)
- [19].吉同钧与清末修律[J]. 社会科学战线 2009(06)
- [20].“清末修律”中新闻出版立法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9(06)
- [21].试论清末修律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J]. 法制与社会 2008(33)
- [22].清末修律前西方法学输入述论[J]. 江汉论坛 2008(08)
- [23].清末修律对中国法律发展的影响[J]. 兰台世界 2013(21)
- [24].清末修律原因及其意义探究[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 [25].从“仁政”到“人权”——中国近代“仁政”思想及其在清末修律中的实践[J]. 天府新论 2012(06)
- [26].清末修订法律馆修律技术及其得失[J]. 法律文化研究 2009(00)
- [27].如何从“清末修律”看待当下的“法律转型”?[J]. 法制博览 2016(20)
- [28].对清末变法修律的一些思考[J]. 网络财富 2009(16)
- [29].礼法论争中的冈田朝太郎与赫善心——全球史视野下的晚清修律[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6(04)
- [30].清末修律中法理派对“人格”的理解及其实践[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