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背景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围绝经期妇女的生存质量。在中医学特有的理论指导下,中医药对情志疾病有着独特的理解。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已开始尝试寻找人的感知、思维、想象、情绪、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测量方法。本文通过对中医情志概念的定位,使用七情背景量表和七情生活事件量表,从中医角度反映围绝经期妇女的情绪状态,评估中医情志治疗疗效,体现中医心身合一的特色。目的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患者对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情绪倾向性和情志特点,并对上述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掌握围绝经期妇女患者的情绪倾向性和情志特点,探讨中医情志因素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运用七情背景量表、七情生活事件量表、Kupperman症状评分等调查问卷,对40例围绝经期正常妇女和4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生活事件、个性特征和症状的问卷调查,使用SPSS For Windows 15.0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1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患者各症状评分(潮热汗出、感觉异常、失眠、易激动、抑郁、眩晕、疲乏、骨关节痛、肌肉痛、心悸、泌尿系症状、性交痛、皮肤蚁走感)比围绝经期正常妇女均高。头痛两组评分无差别。2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患者七情背景量表各情志因素得分喜、怒、忧、思、悲、恐明显不同于围绝经期正常妇女。两组惊因素评分无差别。3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患者七情背景量表在正性因素得分(喜)和负性因素得分(怒、悲、思、忧、恐、惊)明显不同。4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患者七种情志的背景情绪的百分比依次为:悲>怒>喜>忧>恐>思=惊。5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患者七情背景量表各情志因素构成多集中于轻度、中度和重度,无或极重者很少。并且发病时正性因素以轻中度为主,负性因素均以重度、极重度为主。而围绝经期正常妇女则相反。6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患者七情生活事件量表各情志因素得分喜、怒、忧、思、悲、恐均明显不同于围绝经期正常妇女。两组惊因素得分无差别。7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患者七情生活事件量表正性因素得分(喜)和负性因素(怒、悲、思、忧、恐、惊)明显不同于围绝经期正常妇女。8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患者七种情志的生活事件情绪的百分比依次为:怒=悲>喜>忧>恐>思=惊,这与七情背景量表中构成接近。9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患者七情生活事件量表各情志因素构成多集中于轻度、中度和重度,无或极重者很少。并且发病时正性因素以轻中度为主,负性因素均以重度、极重度为主,而围绝经期正常妇女则相反。10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患者在七情背景量表和七情生活事件表中均是喜与怒成负相关,忧与悲成正相关。七情背景量表中思与悲成正相关。在七情背景量表中的“喜”、“怒”和七情生活事件表中相应的因素“喜”、“怒”成正相关。“忧”、“悲”则显著成正相关。结论1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患者情绪中喜的倾向性比围绝经期正常妇女少,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存在易怒、善思、多悲、易恐的情绪倾向性。2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受正性生活事件(喜的事件等)的影响比围绝经期正常妇女明显少,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受负性生活事件(悲、恐的事件等)的影响比围绝经期正常妇女显著多。3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受怒、恩、悲、恐生活事件的影响明显比围绝经期正常妇女严重。提示在临床诊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情志因素在本病中的重要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七情学说发展源流述略[J]. 中医药文化 2017(02)
- [2].七情皆听命于心[J]. 中医药通报 2013(06)
- [3].自在养生话七情[J]. 祝您健康 2011(09)
- [4].防惊避恐[J]. 祝您健康 2008(09)
- [5].心病不仅仅是指生气[J]. 家庭中医药 2018(12)
- [6].七情致病的心理防治[J]. 少林与太极 2014(07)
- [7].七情学说的发生学研究述评[J].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4(04)
- [8].《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七情学说特点分析[J]. 吉林中医药 2013(08)
- [9].浅析对《内经》七情学说的认识[J]. 光明中医 2008(07)
- [10].论陈无择七情理论的由来[J]. 中医学报 2015(12)
- [11].综合科住院老年患者七情评定量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4(12)
- [12].中医七情学说研究存在问题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06)
- [13].中药配伍之七情[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4(02)
- [14].老年七情言调养[J]. 家庭中医药 2009(10)
- [15].七情学说发展长河[J]. 家庭中医药 2008(07)
- [16].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七情状况调查[J]. 护理研究 2011(35)
- [17].妇科七情致病的临床特征[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06)
- [18].“七情”来源探析[J]. 南昌高专学报 2008(04)
- [19].中药“七情”术语源流考[J]. 中医杂志 2019(12)
- [20].中医七情对慢病管理的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58)
- [21].基于中医“七情”理论的阅读疗法探析:以大学生恋爱问题为例[J].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3(06)
- [22].心理养生杂谈(十一)——以情胜情调七情[J]. 家庭中医药 2009(04)
- [23].中医七情护理在现代护理中的应用[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S7)
- [24].七情学说修身美的临床运用[J].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06)
- [25].自然药物向复杂开发的再认识之中医调百药和七情用之[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06)
- [26].七情太过 伤及所属脏腑[J]. 半月选读 2009(13)
- [27].对七情配伍中“单行”的思考[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12)
- [28].浅谈中医的七情理论与现代人文护理[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9(01)
- [29].颈椎病与中医体质及七情背景的关系研究[J]. 护理研究 2013(26)
- [30].浅谈七情致病与临床治疗[J]. 陕西中医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