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的象征二元结构 ——以农民工群体为中心的微观权力分析

中国社会的象征二元结构 ——以农民工群体为中心的微观权力分析

论文摘要

本文试图揭示由农民工群体所负载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微观与象征层面的展现,以及微观象征因素对城乡社会身份的分隔、建构与固化作用。从“象征社会”的分析视角看,城市社会中的一系列媒介信息与象征标记往往成为社会身份的分类工具与生产机制。随着乡城社会流动的增加和城市话语框架的单向建构,农民工群体所承载的身体、空间等象征标记,使城乡界线由“城乡之间”移入“城市之中”,进而凸显出“城市中的城乡二元结构”。这种“结构”不仅是物质性的、外在可见的,而且是文化性的、隐秘的,可用“象征二元结构”概括之,即表达不同群体社会身份的象征系统及其运作呈现出二元对立或两极化特征,进而成为社会群体身份区分的微观型塑机制。这一机制所包含的“问题化农村—梦想化城市”的逻辑成为国家建构现代性形象的手段与策略,以弥合“客观现代性”与“表达现代性”的距离。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导论
  • 一、问题的缘起
  • 二、概念与框架
  • 三、研究的对象
  • 四、研究的意义
  • 五、方法的讨论
  • 第一章 中国城乡社会结构研究的理论准备
  • 一、“象征社会”:社会结构分析的前提范式
  • 二、城乡社会结构转型研究的象征维度
  • 三、城乡结构变迁的相关研究与讨论
  • 四、可供借鉴的理论资源述评
  • 五、总结与讨论
  • 第二章 身体的二元化与城乡社会区分
  • 一、身体的“缺席”、“出场”与中国语境
  • 二、农民工身体的社会性与象征性意蕴
  • 三、身体的“政治一元化”与“城乡二元化”
  • 四、身体二元化与农民工身体政治
  • 五、总结与讨论
  • 第三章 社会空间二元化:从“城乡之间”到“城市之中”
  • 一、社会空间的“政治化”与“去政治化”
  • 二、视觉秩序:从农村到“城市里的农村”
  • 三、异质空间与城乡象征性界分
  • 四、空间二元化与农民工的“心灵二元化”
  • 五、总结与讨论
  • 第四章 农民工自我认同的身份政治学
  • 一、农民与农民工的“我”:传统与变迁
  • 二、农民工自我认同的“单向他化”
  • 三、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裂隙
  • 四、城乡流动中国家的“缺席”与“在场”
  • 五、总结与讨论
  • 第五章 话语权力与农民工“他者化”形象建构
  • 一、大众传媒的农民工话语
  • 二、农民工形象建构的个案分析
  • 三、农民工形象的“他者化”
  • 四、“他者化”的现代性内涵
  • 五、总结与讨论
  • 第六章 城乡象征二元结构及其现代性意义
  • 一、“象征二元结构”的概念谱系与界定
  • 二、象征二元结构与社会结构再生产
  • 三、象征、国家与现代性建构
  • 四、“客观现代性”与“表达现代性”
  • 五、总结与讨论
  • 结论与讨论
  • 一、基本结论
  • 二、宏观结构研究与微观象征研究的关系
  • 三、象征因素如何生成并建构社会生活
  • 四、“城市融入”还是“流动的城乡界线”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象征[J]. 宝藏 2014(05)
    • [2].象征[J]. 中国西部 2009(Z2)
    • [3].学单词 知象征[J]. 小学教学设计 2010(06)
    • [4].文化符号的象征特性与运用[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5].天安门为什么能成为国家的象征?[J]. 中华活页文选(七年级) 2014(08)
    • [6].浅谈红色在中西方跨文化领域中的多种象征[J]. 时代文学 2010(03)
    • [7].政治象征[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2(03)
    • [8].艺术是人诗意存在的象征新解[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6)
    • [9].福克纳象征创作的隐匿性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10].浅析单色色彩的象征内涵[J]. 现代装饰(理论) 2017(02)
    • [11].论艺术的象征本质——兼论中世纪的艺术和美学[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05)
    • [12].由平凡而深刻的催化剂——象征[J]. 中华活页文选(初二年级) 2011(04)
    • [13].由平凡而深刻的催化剂——象征[J]. 中华活页文选(初一年级) 2011(05)
    • [14].试论文学象征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J]. 作家 2011(22)
    • [15].艺术设计创意中的象征思维浅析[J]. 美术大观 2014(02)
    • [16].象征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维方式[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9)
    • [17].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区别[J]. 文学教育(下) 2011(09)
    • [18].《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四个象征分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8(05)
    • [19].象征:文学创作的思维艺术[J]. 考试(高考语文版) 2010(Z6)
    • [20].仪式、象征、身体——探讨饮食礼仪的教化意涵[J]. 思想与文化 2011(00)
    • [21].鲁迅翻译《苦闷的象征》之心理背景研究[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03)
    • [22].论象征的构建及相关问题[J]. 当代修辞学 2012(05)
    • [23].走进象征的森林——试论象征的本质内涵[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12)
    • [24].论象征的生成机制:从分类到类比[J]. 江海学刊 2016(06)
    • [25].周恩来外交修辞中的象征[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01)
    • [26].竹的图像与象征[J]. 美苑 2015(03)
    • [27].象征[J]. 外国文学 2015(04)
    • [28].劳伦斯《马贩之女》中的象征解读——生命的转折[J]. 青年文学家 2010(18)
    • [29].浅谈《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象征技巧的运用[J]. 高教论坛 2013(08)
    • [30].托物言志与象征之比较[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2(08)

    标签:;  ;  ;  ;  ;  

    中国社会的象征二元结构 ——以农民工群体为中心的微观权力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