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在临床上急需大量病变血管的替代品,尤其是直径小于6mm的小口径人工血管。然而,人工血管移植人体内后缺乏生长活性,不能随宿主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而且易导致栓塞。因此,应采用组织工程技术制备内层有完整内皮覆盖、外层便于平滑肌细胞生长有活性的小口径血管,才能取得满意的相容性和长期的通畅率。本课题基于此方面的考虑,首次采用静电纺技术与编织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复合人工血管支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性能测试和比较,并最终确定最佳组合。通过扫描电镜观测发现由P(LLA-CL)(50/50)6wt%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具有更好的纤维形态并且直径分布均匀,平均直径为450nm;P(LLA-CL)(75/25)比P(LLA-CL)(50/50)具有更好的亲水性和更高的结晶度,而孔隙率则恰好相反;两种编织材料制得管状支架的孔隙率分别为65.18%和64.52%,PGLA略高;温度100℃,时间10min被确定为最佳热定型参数;红外光谱图中各个峰出现的位置能够与材料中各个基团的特征峰很好的对应;拉伸力学测试显示由P(LLA-CL)(50/50)制备的纤维膜比P(LLA-CL)(75/25)具有更高的断裂伸长率但断裂应力较低,而管的力学性能优于膜,复合管支架的力学性能更是得到了很好的加强,P(LLA-CL)(75/25)复合管支架的断裂应力超过15MPa,而P(LLA-CL)(50/50)复合管支架的断裂应力更是接近了22Mpa,前者的断裂伸长率超过360%,而后者的断裂伸长率更是达到了420%;细胞生物相容性实验表明猪髋动脉内皮细胞在6wt%和8wt%P(LLA-CL)(50/50)的纳米纤维膜上更能有效的粘附与增殖;HE染色图片和SEM照片都显示出内皮细胞良好的生长形态,P(LLA-CL)(50/50)6wt%纤维膜上的细胞行为最为突出,给予了MTT实验有力的佐证;而动物实验中可以维持两个月以上血液通常率的成功案例也为复合血管支架广阔的应用前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通过各项性能的综合评价,内层为纺丝液浓度6wt%的P(LLA-CL)(50/50)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外层为PLLA纳米纤维编织层,热定型温度100℃,时间10min,采用壳聚糖溶液涂层的方法制备的复合血管支架的各项性能都有着充分的优势,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组织工程方面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静电纺丝小口径人工血管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抗凝血性能的初步评价[J].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2].小口径人工血管支架材料:问题与前景[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03)
- [3].主动脉Ⅰ型夹层动脉瘤患者5例围术期护理[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1(12)
- [4].同轴电纺超细纤维膜构建人工血管材料[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1(06)
- [5].小口径人工血管构建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6(03)
- [6].靶向性载体/基因复合物促进内皮细胞增殖[J]. 化学进展 2016(06)
- [7].人工血管支架使用材料的发展[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4(05)
- [8].感染性腹主动脉瘤诊疗体会[J].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04)
- [9].生物材料与人工血管支架[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0(06)
- [10].复合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J].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05)
- [11].腔内修复术治疗感染性主动脉瘤[J].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