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表位融合表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多阶段,Rv2660c,Rv2460c
表位融合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周玉真,刘思静,唐明圆,蒋宫羽,汪川[1](2019)在《结核分枝杆菌基因Rv2660c、Rv2460c、Rv3875、Rv3804c细胞表位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基因Rv2660c、Rv2460c、Rv3875和Rv3804c的细胞表位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为研制新型多阶段结核疫苗提供可靠的靶抗原。方法将Rv2660c、Rv2460c、Rv3875和Rv3804c基因中的细胞表位串联构成融合抗原基因(命名为msv),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ASY-Blunt E1中,诱导表达后采用亲和层析纯化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后,用纯化的融合抗原蛋白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的特异性抗体滴度;分离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采用淋巴细胞增殖法检测其免疫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能表达融合抗原基因msv的原核表达质粒;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表达产物亲和层析纯化后,获得相对分子质量为41.3×10~3的目的蛋白;ELISA检测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滴度,结果表明特异性抗体效价约为1∶81 920;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抗原致敏的淋巴细胞经融合蛋白msv刺激后明显增殖。结论成功表达并纯化出融合蛋白msv,该融合蛋白可诱导小鼠特异性抗体表达和刺激细胞免疫应答,可作为结核疫苗的抗原组分。(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郭晶,李重阳,孟庆玲,乔军,伍晔晖[2](2019)在《非洲猪瘟病毒多表位融合蛋白P72的构建、表达及免疫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对中国猪养殖产业的发展存在巨大的潜在威胁。为了建立有效的检测手段来防控ASFV的流行,本试验以GenBank中ASFV基因组序列为基础,运用在线软件对ASFV结构蛋白P72的优势线性抗原表位进行预测分析,利用预测结果分析合成多表位融合基因P72 (MeP72)。再将MeP72经pMD19-T克隆后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得到重组质粒pET-MeP72,双酶切验证在402 bp及5 000 bp以上有条带,证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转化重组质粒pET-MeP72至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E.coli BL21 (DE3),用IPTG诱导表达并优化诱导条件,分析重组蛋白反应原性。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MeP72重组蛋白的分子质量为30.74 kDa;Western blot分析显示MeP72重组蛋白可被ASFV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表明其反应原性良好;小鼠免疫试验证实MeP72蛋白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研究表明MeP72重组蛋白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为诊断抗原的研发奠定了前期基础。(本文来源于《家畜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徐玉梅,曹士德,朱传刚,张世清[3](2019)在《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抗原表位与霍乱毒素B亚基融合蛋白在Bac-to-Bac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PCR扩增日本血吸虫28 000谷胱甘肽-S-转移酶(Sj28GST)的主要抗原表位与霍乱毒素B亚基(CTB)的融合基因, CTB-Sj28GST经SalⅠ和SphⅠ双酶切后定向克隆至转移质粒pFastBac,构建重组转移质粒pFastBac-CTB-Sj28GST,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进行基因的同源重组,提取重组病毒,用M13通用引物以及CTB-Sj28GST引物PCR鉴定阳性后转染草地贪夜蛾细胞(Sf9),收集亲代重组病毒反复感染Sf9细胞进行病毒扩增, PCR鉴定重组病毒。重组病毒感染细胞出现病变时,用抗Sj28GST多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IFA)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鉴定病毒感染细胞裂解液,分析重组蛋白的抗原性。研究结果表明, Sj28GST含有4个抗原表位,长189 bp,与CTB融合后长519 bp。重组转移质粒pFastBac-CTB-Sj28GST的PCR及序列鉴定与预期一致。Sf9转染细胞获得的重组病毒经PCR鉴定,获得与预期一致的519 bp片段。IFA鉴定表明,重组病毒感染的Sf9细胞呈现绿色荧光,未感染的对照细胞无绿色荧光。Western blotting鉴定在约Mr22 000处有特异性的蛋白条带,与预期目的蛋白大小一致。该重组蛋白能被抗Sj28GST多克隆抗体识别。(本文来源于《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郭晶,孟庆玲,乔军,李重阳,伍晔晖[4](2018)在《ASFV多表位融合基因MeP7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间接ELISA检测方法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以重组多表位融合蛋白re MeP72为包被抗原的ASFV间接ELISA检测方法。[方法]预测分析ASFV结构蛋白P72的优势抗原表位,串连优势抗原表位并优化稀有密码子以合成多表位融合抗原基因MeP72。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诱导表达,分析重组融合蛋白的反应原性。用re MeP72做包被抗原,建立ASFV的ELISA间接检测方法。[结果]成功构建了402 bp的MeP72基因片段。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该蛋白在14 k Da有条带,证明其反应原性良好。经ELISA反应条件优化,建立的ELISA方法与猪的其他病原的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且可检测到稀释倍数为1∶512 ASFV阳性血清,证明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良好。[结论]建立了抗原包被浓度为15μg/mL,一抗、二抗稀释倍数分别为1∶200、1∶5 000倍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良好的re MeP72-ELISA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韩雪,魏仙萍,黄亚辉,郑义,孔令保[5](2018)在《梅毒螺旋体多表位融合抗原的表达及免疫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梅毒螺旋体多表位融合抗原,该融合抗原含外膜蛋白Tp0453,Tp0435,Tp1038,Tp0868和Tp0965重要抗原表位,人工合成该多表位融合抗原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中IPTG诱导表达,镍柱亲合层析纯化.利用多表位融合抗原检测人血清中梅毒特异性抗体,梅毒患者样本组与非患者样本组检测结果存在极其显着性差异,说明多表位融合抗原可被梅毒抗体特异性识别,有较好免疫反应性,可作为梅毒诊断试剂新抗原.利用多表位融合抗原免疫新西兰兔,兔血清中可持续检测到高滴度梅毒抗体,显示该多表位融合抗原有较强免疫原性,是梅毒基因工程疫苗候选蛋白.(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肖旭倩,胡正龙,沈文涛,言普,王冬梅[6](2018)在《A/O型FMDV多抗原表位融合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柱花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获得含有A/O型FMDV多抗原表位融合基因4种不同组合的转基因柱花草植株。【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Xba I和Sac I双酶切4个中间载体和质粒pBI121,回收连接后获得4个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BI-xsB/xs T/xsBT/xsBTT)及相应农杆菌工程菌株,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ReyanⅡ)子叶叶盘。采用卡那霉素筛选,特异引物和转基因检测引物进行PCR及RT-PCR检测不同组合多抗原表位融合基因的转录情况。【结果】获得36株抗性转化株,经PCR检测有16株为阳性,RT-PCR检测后有11株为阳性,表明4种组合多抗原表位融合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获得转录。【结论】此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同型与异型FMDV之间多抗原表位基因不同融合方式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效果奠定了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刘田莉,陈英,孟庆玲,乔军,陈诚[7](2018)在《细粒棘球蚴多表位融合抗原基因的构建、表达及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细粒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是由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的中绦期幼虫寄生于人和绵羊等中间宿主的肝、肺等内脏器官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血清学检测是目前诊断动物Eg感染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Eg囊液诊断抗原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较差,与其他绦虫病血清发生高度交叉反应;Eg重组单一蛋白抗原虽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反应原性较弱。为了研发出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诊断抗原,本研究根据Gen Bank登录的Eg Ag B、TSP1、TSP6和RTN4基因c DNA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绵羊Eg头节为总RNA模板,分别进行RT-PCR扩增,将上述基因分别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中在E.coli BL21(DE3)中进行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证实,Eg Ag B、TSP1、TSP6和RTN4重组蛋白均能与绵羊Eg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在此基础上,预测Eg上述基因编码蛋白优势线性抗原表位,将不同表位氨基酸序列对应的核苷酸序列通过柔性肽编码序列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连接,并将稀有密码子优化为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构建得到多表位融合基因Eg me Ag(Eg me Ag),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以表达量高和反应原性强的重组蛋白Eg me Ag-1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当Eg me Ag-1重组抗原包被量为4.0μg/m L,血清稀释度为1:100,敏感性最高,且与其他寄生虫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与HF-ELISA法和商品化包虫病Ig G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相比,Eg me Ag-1-ELISA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88.94%和95.74%。多表位抗原Eg me Ag-1在一定程度上克服Eg天然抗原和单一重组蛋白抗原的缺陷,为绵羊细粒棘球蚴病的血清学检测提供了一个具有潜在价值的诊断抗原。(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寄生虫学青年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8-08-10)
王钊哲,许瑞,洪炀,林矫矫,陆珂[8](2017)在《刚地弓形虫表面抗原1、2 B细胞表位基因的融合表达和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刚地弓形虫(以下简称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2 B细胞表位基因片段的原核表达系统,并对其免疫反应性进行分析。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公布的编码弓形虫表面抗原的SAG基因序列,分析SAG1和SAG2基因的B细胞表位,设计并合成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和SAG2蛋白的B细胞表位基因,将目的基因与p ET-28a(+)表达质粒连接,并转化至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挑取完整单个菌落于含卡那霉素的LB液体培养基中,菌液进行PCR扩增、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菌液振荡培养至吸光度(A450值)为0.6~0.8时,加入终浓度为1 mmol/L的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得到带有His标签的融合蛋白,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对蛋白的可溶性进行分析。使用His亲和层析柱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将带有His标签的纯化重组蛋白进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和ELISA分析免疫反应性。结果构建的p ET28a(+)-SAG重组质粒,菌液经PCR、双酶切鉴定结果显示,在909 bp处出现特异性目的条带,与预期相符,经测序表明重组表达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鉴定结果显示,重组蛋白rSAG相对分子质量(Mr)约50 000,为可溶性表达,与预期结果相符。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可以与弓形虫感染小鼠阳性血清1∶100发生特异性结合。ELISA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蛋白稀释度为1∶1,阳性血清稀释度为1∶50时,阳性反应最明显,A450值为1.037 9。不同稀释倍数的重组蛋白r SAG与不同浓度的小鼠弓形虫阳性血清均可发生反应,并能很好的区分阴性和阳性血清。结论构建了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和SAG2蛋白的B细胞表位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重组蛋白rSAG为可溶性表达,并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田路路,孟庆玲,乔军,陈诚,刘田莉[9](2017)在《绵羊肺炎支原体多表位融合基因MO-meAg1的构建、表达及重组蛋白免疫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绵羊肺炎支原体(MO)重组蛋白,利用ABCpred等软件预测分析MO EF-P、PDHA、P97相似蛋白和EF-Ts蛋白的优势线性抗原表位,构建多表位融合基因MO-meAg1,合成后将其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MO-meAg1。将pET-32a(+)-MOmeAg1转化至感受态细胞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后检测重组蛋白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SDSPAGE结果显示,MO-meAg1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34.5ku;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可被MO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小鼠免疫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蛋白MO-meAg1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诱导机体产生的抗血清其间接血凝效价可达1∶128以上。获得的多表位融合蛋白MO-meAg1为绵羊支原体肺炎的免疫学诊断及新型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孙卫国,杨栗坤,刘艳华,熊志红,张灵霞[10](2016)在《风疹病毒糖蛋白2-核蛋白优势抗原表位原核可溶性融合表达与血清学诊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原核系统对风疹病毒E2-C(糖蛋白2-核蛋白)融合蛋白优势抗原表位肽段进行表达和纯化,开发用于临床检测风疹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抗原。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E2-C优势抗原表位,根据原核系统表达特点进行序列优化,全基因合成获得风疹病毒E2-C优势片段核酸序列,构建pET-DsbC(二硫键异构酶)-E2-C融合表达载体,在原核系统内进行诱导表达并纯化,用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融合蛋白的抗原性。结果纯化获得的融合蛋白DsbC-E2-C经酶标记建立IgM捕获ELISA方法,检测80份临床阳性血清和60份健康人血清。其中以酶标记DsbC-E2-C蛋白建立的捕获ELISA法阳性检出率达75%(60/80),阴性检出率为100%,初步验证DsbC-E2-C优势抗原表位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结论获得融合蛋白DsbC-E2-C在大肠杆菌中高表达,高纯度重组蛋白抗原性和特异性比较强,利用其建立的Ig M捕获ELISA方法,可开发试剂盒用于检测风疹病毒的早期感染。(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6年16期)
表位融合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对中国猪养殖产业的发展存在巨大的潜在威胁。为了建立有效的检测手段来防控ASFV的流行,本试验以GenBank中ASFV基因组序列为基础,运用在线软件对ASFV结构蛋白P72的优势线性抗原表位进行预测分析,利用预测结果分析合成多表位融合基因P72 (MeP72)。再将MeP72经pMD19-T克隆后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得到重组质粒pET-MeP72,双酶切验证在402 bp及5 000 bp以上有条带,证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转化重组质粒pET-MeP72至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E.coli BL21 (DE3),用IPTG诱导表达并优化诱导条件,分析重组蛋白反应原性。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MeP72重组蛋白的分子质量为30.74 kDa;Western blot分析显示MeP72重组蛋白可被ASFV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表明其反应原性良好;小鼠免疫试验证实MeP72蛋白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研究表明MeP72重组蛋白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为诊断抗原的研发奠定了前期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位融合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1].周玉真,刘思静,唐明圆,蒋宫羽,汪川.结核分枝杆菌基因Rv2660c、Rv2460c、Rv3875、Rv3804c细胞表位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评价[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2].郭晶,李重阳,孟庆玲,乔军,伍晔晖.非洲猪瘟病毒多表位融合蛋白P72的构建、表达及免疫学特性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19
[3].徐玉梅,曹士德,朱传刚,张世清.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抗原表位与霍乱毒素B亚基融合蛋白在Bac-to-Bac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的表达[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9
[4].郭晶,孟庆玲,乔军,李重阳,伍晔晖.ASFV多表位融合基因MeP7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间接ELISA检测方法建立[J].生物技术.2018
[5].韩雪,魏仙萍,黄亚辉,郑义,孔令保.梅毒螺旋体多表位融合抗原的表达及免疫性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8
[6].肖旭倩,胡正龙,沈文涛,言普,王冬梅.A/O型FMDV多抗原表位融合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柱花草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8
[7].刘田莉,陈英,孟庆玲,乔军,陈诚.细粒棘球蚴多表位融合抗原基因的构建、表达及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C].第十一届全国寄生虫学青年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8
[8].王钊哲,许瑞,洪炀,林矫矫,陆珂.刚地弓形虫表面抗原1、2B细胞表位基因的融合表达和鉴定[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7
[9].田路路,孟庆玲,乔军,陈诚,刘田莉.绵羊肺炎支原体多表位融合基因MO-meAg1的构建、表达及重组蛋白免疫原性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7
[10].孙卫国,杨栗坤,刘艳华,熊志红,张灵霞.风疹病毒糖蛋白2-核蛋白优势抗原表位原核可溶性融合表达与血清学诊断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