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意识与吉卜林的文学写作

帝国意识与吉卜林的文学写作

论文摘要

鲁德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 1865-1936)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1907年)。他的诗歌盛极一时,极受大众吹捧,他的小说如《丛林之书》、《基姆》等历久不衰,至今仍受到读者的喜爱;因为他对英国殖民地印度风情的描写而成为重要的殖民作家,也正因为他对帝国的魂牵梦绕给他带来了“帝国主义吹鼓手”的称号。他的作品出现伊始,就有两种强烈不同的声音在对抗:赞扬和贬抑。这种褒贬对峙的情形一直持续到现在。作为一个殖民时期的作家,有人从他的作品中找到了东方主义的例证,有人找到了他影响后殖民写作乃至理论的种种议题。可以说,他是在后殖民理论大潮中被重新推上岸边、接受审视的一位复杂作家。由于种种原因,吉卜林研究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这与他在国外受到的重视形成鲜明对比。本文拟运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在后殖民理论的观照下,全面、深入考察帝国意识和吉卜林的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进而试图展现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意识形态和文学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论文共由五章组成。第一章考察了吉卜林作品中的女性(包括白人和有色人种)在殖民地所处的位置以及她们与帝国的关系。作者对白人女性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她们是伟大而富有献身精神的,另一方面她们对男人来说基本上是一种累赘和妨碍。对于艰苦的帝国建设来说,毫无疑问,她们只能以传统的妻母角色参与,而且这种参与并没有获得多少肯定。被殖民者女性承受着多重压迫,她们在和白人相遇中或以美丽天使或以妖艳女郎的形象出现,但是不管以何面目出现,她们在白人那里都不会有好结果,或是遭受被弃的伤心,或是注定早夭,或是因跨越界限而受到惩罚。异族女性的命运充分展示了当时殖民者的心态和两族间的关系。吉卜林对女性的关注在殖民文学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第二章把位于帝国前哨的特殊群体——普通士兵作为论述中心。自古以来士兵就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古典文学恢弘、高尚的气氛中难得一见。而吉卜林的士兵虽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他们都是性格鲜明、有着自己喜怒哀乐的鲜活个体。他们需要人们特别是英国国内人们的尊重,不仅因为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个性的普通人,更因为是他们保证了大家生命财产的安全——这是吉卜林刻画这一群体最基本的冲动。第三章则是帝国的中坚力量——各级行政管理人员。他们承受着巨大的负担,为帝国的运转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他们面对的并不是俯首称臣的驯服大地,而是时时有危险的黑暗力量。对于这片土地来说,他们既是先进、现代、民主的施惠者,同时又是脆弱的外来移居者,他们带来了火车、“公平”,却被印度古老的传统所威压。模拟人也是本章论述的另一中心。模拟人在吉卜林这里分为两种:白人模拟人和被殖民者模拟人。同是模拟人,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却大相径庭,一种在异族的环境中如鱼得水,能够轻松掌控局面,而且能够自由行动;另一种在自己的土地上则显得矛盾、彷徨甚至可笑,扮演了一个有些尴尬难堪的角色。作者对模拟人的探讨可以说预示了后殖民理论中的一些重要议题,对我们深入探讨这一领域很有帮助。第四章围绕吉卜林作品中的少年展开讨论。少年在他的多部小说中充当主角,是理解吉卜林思想的一个不可忽略的群体。最有代表性的少年是斯特基“三人帮”、狼孩毛格利、以及《基姆》中的基姆。斯特基故事系列隐含的作者的教育理念与当时流行的教育观念既有相同也有相异之处。在毛格利和基姆身上则重点突出了作者对文化身份的思考,这一点对当前的文化身份、混杂性等讨论热点有很大启发意义,也表明了作者在两种文化相遇时所做的超前探索。第五章以吉卜林后期作品帕克系列故事为中心,探讨了他的帝国意识在后期创作中的体现。本文认为,他的帝国意识不仅体现在前期的英印写作中,在作者渐趋沉静的历史故事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的帝国情怀。因此,帝国意识贯穿吉卜林创作始终。由于吉卜林作品中透露出的浓厚的帝国意识和一些明显的政治表达,在文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这一对关系在他身上有极大的阐释空间,对这一主题的探讨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文学这一特殊的人文领域。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帝国边缘的他者:吉卜林小说中的东西方女性
  • 第一节 单纯美丽的印度女性:殖民遭遇中的堙灭者
  • 第二节 机智、泼辣、敢于行动的女性——殖民相遇中的行动者
  • 第三节 殖民地的白人女性:传统的妻母角色
  • 第四节 “新女性”——印度白人女性中的另类女性
  • 第二章 帝国的岗哨:军营生活
  • 第一节 阶级性——若隐若现的制约
  • 第二节 普通士兵——普通人:兵哉,人哉
  • 第三节 土著兵:服从还是反抗
  • 第三章 帝国的管理:各级行政管理人员
  • 第一节 文明使命vs帝国寓言——黑暗的吞噬力量
  • 第二节 “白人的负担”
  • 第三节 理想的帝国管理者
  • 第四节 “模拟人”和民族精英
  • 第四章 帝国接班人:少年儿童
  • 第一节 公立学校精神
  • 第二节 帝国中心的教育:《斯特基公司》
  • 第三节 帝国边缘——殖民地的教育
  • 第四节 基姆的身份
  • 第五节 “丛林法则”
  • 第五章 跨越时空的帝国理想
  • 第一节 帝国的概念
  • 第二节 罗马帝国和英帝国:历史的循环
  • 第三节 英国性与历史的连续性
  • 结语:艺术和政治的争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语言乃帝国伴侣:西班牙帝国征服阶段的命名探析[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永不消逝的帝国/民族二重奏[J]. 读书 2020(02)
    • [3].《20世纪美国文学中的帝国医学想象》简介[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4].影子帝国:中国边疆的游牧帝国的形成(下)[J].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8(01)
    • [5].古代帝国与文明认同[J]. 史学集刊 2018(04)
    • [6].西方“帝国正统论”之流变[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05)
    • [7].从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争论看帝国整合的宪制难题[J]. 东岳论丛 2016(11)
    • [8].论塞尔柱帝国的政治统治措施[J]. 安顺学院学报 2016(05)
    • [9].历史上的军事帝国(三十二) 帝国的权力结构问题[J]. 坦克装甲车辆 2017(08)
    • [10].朱小菁与她的红色帝国[J]. 医学美学美容(财智) 2015(05)
    • [11].“帝国”概念在西方和中国:历史渊源和当代争鸣[J]. 全球史评论 2018(02)
    • [12].古罗马长城的兴衰 帝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墓志铭[J]. 环球人文地理 2019(03)
    • [13].伦敦帝国学院[J]. 高考 2019(27)
    • [14].《体育帝国》寻找你的荣誉与梦想[J]. 电脑迷 2009(23)
    • [15].帝国与相遇:1350—1750年的世界[J]. 全球史评论 2017(01)
    • [16].中华太平盛世:清帝国治下的和平(1683-1799)[J]. 政治与法律评论 2011(01)
    • [17].世界一帝国与人类一体[J]. 中国儒学 2012(00)
    • [18].帝国日的产生与跨大洋传播(1899-1958年)[J]. 全球史评论 2016(01)
    • [19].体育帝国[J]. 课外阅读 2012(22)
    • [20].体育帝国[J]. 妇女生活 2013(06)
    • [21].体育帝国[J]. 课外阅读 2009(14)
    • [22].帝国之旅[J]. 中华少年(DK少年百科) 2009(03)
    • [23].SHARE客帝国[J]. 新高考(物理化学生物) 2009(10)
    • [24].罗马——帝国之都[J]. 中学生英语(初中版) 2009(15)
    • [25].体育帝国[J]. 课外阅读 2011(06)
    • [26].营造帝国的风向标[J]. 大众电影 2011(12)
    • [27].不能随意套用“帝国”概念[J]. 历史评论 2020(03)
    • [28].超大型政治实体的内在逻辑:“帝国”与世界秩序[J]. 文化纵横 2019(02)
    • [29].历史上的军事帝国(四十六) 东方的第二个军事高峰隋唐帝国(九)[J]. 坦克装甲车辆 2019(10)
    • [30].成长话语——《秘密花园》中的花园与帝国之战[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7)

    标签:;  ;  ;  ;  

    帝国意识与吉卜林的文学写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