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接性能论文-陈芳,李长胜

铆接性能论文-陈芳,李长胜

导读:本文包含了铆接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异质材料,铆接接头,力学特性,模糊RBF神经网络

铆接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陈芳,李长胜[1](2019)在《基于模糊RBF神经网络的异质材料铆接接头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异质材料之间的铆接接头普遍存在可靠性较低和连接性差的问题,采用模糊RBF神经网络方法,研究了钣金材料铆钉尺寸、冲头行程等工艺参数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将模糊RBF神经网络模型引入到分析模型,建立了钣金材料铆钉尺寸、冲头行程等工艺参数与接头的剪切力、剥离力强度等力学参数的映射关系,最终实现了铆接接头力学特性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BP神经网络,模糊RBF神经网络模型的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相对误差均明显降低,基于模糊RBF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描述工艺参数与铆接接头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张兆元[2](2019)在《铝合金车身板件自冲铆接接头性能优化及参数匹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铝合金是目前汽车车身应用最广泛的轻质合金,自冲铆接技术相比于其他连接技术能够更高效地实现铝合金板件的连接,而单个自冲铆接接头成型质量与铆钉和模具参数密切相关。但是,目前对铆钉和模具的分析中,仍存在优化时参数综合影响考虑欠佳、选型研究工作开展不足问题。本文以某乘用车铝合金车身板件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联合铆钉和模具多个关键参数共同优化的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铆钉、模具和车身板件之间的匹配关系,改善了自冲铆接接头质量且为铆接车身板件选取铆钉和模具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首先,简要概述自冲铆接技术特点,对铆接接头成型后的几何尺寸和抗拉剪能力两方面性能进行分析。以车身常用铝合金板材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ALE方法的自冲铆接仿真模型,得到成型后接头的几何尺寸,与铆接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误差均在工程限制内,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之后采用仿真与实验结合的方式对接头成型后的抗拉剪强度进行分析。其次,联合铆钉参数和模具参数进行优化。选取铆钉长度、模具半径等五个参数作为本文研究影响接头成型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灵敏度分析试验获取各个参数对成型后接头几何尺寸的影响趋势,确定参数的优化区间。设计中心复合试验,将成型后接头的几何尺寸作为系统响应,根据试验结果构建响应面模型,然后建立基于AMGA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铆钉和模具组合使成型后接头的底切量增加10%,底部厚度增加8.6%,剩余厚度增加3.1%。对比优化前后接头的抗拉剪能力,可知优化后接头拉剪强度提升了4.9%,从而证明了该优化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对铆钉、模具以及车身板件之间匹配关系进行研究。选取4种不同厚度的铝合金板,并通过实验分析铝板放置顺序对接头成型质量的影响。设计板厚匹配试验,获取不同板厚组合下成型质量可靠的铆钉参数和模具参数。使用MATLAB软件对获取的参数进行拟合,构建基于铝合金板厚匹配铆钉和模具的数学模型,并验证了匹配模型的适用性,促使自冲铆接技术在连接铝合金车身板件时能够快速应用。(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2)

刘天亮,张益坤,董鹏,谢美蓉,张翯[3](2019)在《激光焊接与铆接铝合金接头力学性能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激光焊接蒙皮-桁条结构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了铝合金激光焊接-铆接平板搭接接头力学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有底板厚度的试验断裂位置均在铆接一侧。同时进行了激光焊接-铆接T型接头力学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有底板厚度的试验断裂位置均在铆接一侧。(本文来源于《电加工与模具》期刊2019年S1期)

黄志超,宋天赐,赖家美[4](2019)在《TA1钛合金自冲铆接接头疲劳性能及失效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轴向加载的形式对TA1钛合金自冲铆接试样进行疲劳试验,分析了不同因素下试样的疲劳强度变化规律;通过扫描电镜对试样失效断口和微动磨损进行分析,研究试样的失效机理.结果表明,在同种铆接因素下,试样疲劳强度随应力比的增大而增大,随最大载荷值的增加而下降.通过断口分析发现,铆钉断裂失效时,疲劳裂纹主要产生在钉胫外侧;基板断裂失效时,疲劳裂纹首先萌生在铆钉胫尾部与下板接触区域.基板与铆钉的微动磨损在某种情况下存在竞争机制,当铆钉微裂纹扩展速率大于基板时表现为铆钉失效,反之为基板失效.(本文来源于《焊接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凯,闵峻英,林建平,王云庆,朱峰[5](2019)在《CFRP与AA6022-T4铝合金的自冲铆接接头力学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CFRP及铝合金的应用是实现车身轻量化的重要途径,自冲铆接工艺是车身制造中广泛应用的异种材料连接技术。基于CFRP和AA6022-T4铝合金的自冲铆接,首先针对试件搭接顺序对接头性能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板在上层时的接头最大拉伸载荷比复合板在下层时高48%;然后针对复合板为上层试件的搭接顺序,研究了铆钉下压力对接头性能的影响,并从接头单向拉伸强度和接头断裂模式两个方面对不同铆钉下压力所得接头的载荷-位移曲线进行分析,揭示了铆钉下压力对接头性能的影响及机理,即下压力主要通过改变复合板的破坏程度及铆钉在下板的扩张量来影响接头的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陈安,杨俊,张侃,张海英[6](2018)在《6156-T6搅拌摩擦焊接接头与铆接接头疲劳性能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6156-T6铝合金接头疲劳试验研究,分别得到搅拌摩擦焊对接接头和铆接搭接接头的细节疲劳额定值(DFR)。同时借助扫描电镜观察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搅拌摩擦焊接头的DFR值为146.27MPa,铆接接头的DFR值为97.81 MPa,前者的疲劳性能优于后者。搅拌摩擦焊和铆接接头的疲劳断口具有明显差异,铆接接头的裂纹扩展区呈现出典型的疲劳条带特征,而搅拌摩擦焊接接头则没有明显的疲劳条带。(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期刊2018-11-05)

黎雄,饶政华,王凤江,梁佳炜[7](2018)在《连接条件对GFRTP自冲铆接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LS-DYNA软件建立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GFRTP)的自冲铆接(SPR)有限元模型,对SPR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通过比较应力分布、钉腿张开度及接头强度,分析底座几何形状及铆钉材料对GFRTP工件SPR过程及接头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金属SPR接头钉腿被下工件完全包裹而形成自锁结构不同,GFRTP工件SPR接头的形成机理是钉腿穿透下工件而向外翻卷,与钉头一起形成机械锁。连接条件对GFRTP工件SPR性能有显着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底座凸台倾角有助于提高SPR的自锁性能;增加铆钉材料强度,可有效提升SPR接头的强度。(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0期)

丁文有,何晓聪,刘佳沐,卢嘉伟,魏文杰[8](2018)在《碳纤维增强聚合物-AA5052铝合金叁层板自冲铆接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研究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AA5052铝合金叁层板自冲铆接的可行性,评估板材搭接顺序对接头截面形状的影响,探究接头成形的机理。通过拉伸-剪切试验研究试样配置及承载形式对接头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板材搭接配置会影响接头内部材料的流动趋势,从而影响接头的成形质量。CFRP板作为中间层时接头可获得良好的机械内锁成形。CFRP板作为中间层并单独作为接头的一端承受拉剪载荷时,接头的失效位移达9.5 mm,同时接头可获得较优的刚度和抗剪强度。(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25期)

王允良,郁大照,刘书岩,刘湘一[9](2018)在《航空结构宽板铆接搭接件承载性能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飞机蒙皮铆接搭接结构的力学特性,基于ANSYS软件建立宽板叁排铆钉搭接件的叁维有限元分析模型。考虑物面间的非线性接触、铆钉与板孔间的干涉配合、铆钉预紧力的影响,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宽板铆接搭接件在恒定远端拉伸载荷作用下的承载性能进行计算。通过读取沿预设路径的位移分布数据,获得宽板搭接件产生的次弯曲和第叁弯曲的变形趋势。从搭接板等效应力云图可以看出,靠近宽搭接板侧缘的沉头铆钉孔周围应力集中比较严重。计算每个铆钉的钉传载荷,获得宽板搭接件铆钉承载的分布规律。在调整铆钉预紧力和钉孔干涉配合量的情况下,给出叁排铆钉载荷传递比的变化情况。针对宽板铆接搭接件的力学特性计算分析,可以为后续的搭接件结构多处损伤裂纹扩展和疲劳寿命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24期)

何俊华[10](2018)在《TA1钛合金自冲铆接接头机械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轻量化在现代工业中的发展,钛合金作为一种轻质金属将被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为探索新型的板料连接技术-自冲铆接对钛合金薄板的连接可行性,本文以TA1钛合金为例,对其自冲铆接接头的机械性能和失效机理进行了研究。运用Simufact.forming软件模拟了钛合金自冲铆接的成形过程。分析了铆接变形的四个阶段的成形特征和规律;并且发现铆钉钉胫尾部与下板接触区域存在较大的应力集中,因此可以推测该区域为后续实验中接头失效的危险区域。采用自冲铆接技术对TA1板料进行铆接,通过对接头宏观表面和剖面的分析,讨论了接头的成形效果。研究了凹模形状、铆钉高度、端距等不同因素对单钉接头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匹配了最佳铆接参数。通过DIC系统研究了拉伸过程中的应变变化情况,发现在铆钉孔周围存在不同的材料流动特性,并且状态的范围会随拉伸的变化而变化。在单钉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二钉接头为例,探讨了铆接端距、铆接钉点间距以及铆接钉点的不同次序对铆接件的静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二钉连接端距和钉点间距均为15mm左右时表现出了较好的接头综合性能;二钉和叁钉接头同向铆接的力学性能好于异向铆接;钉载个数增加会明显提高接头的强度性能。以铆钉个数(N)、凸台高度(H)和铆钉高度(L)叁个因素作为对象进行正交试验,找出了叁种不同影响因素对接头拉剪强度影响主次顺序为:(29)(29)HLN。采用轴向加载的形式进行接头的疲劳试验,主要对不同应力比、不同最大载荷值、凹模不同凸台高度、不同铆钉高度和不同铆接端距进行了相关的对比试验,分析了各因素下疲劳强度的变化规律;TA1钛合金接头疲劳的失效形式主要为铆钉断裂失效和下板断裂失效,对接头的失效断口进行了SEM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铆钉及下板疲劳失效的断裂特征。对铆钉和下板进行微动分析,发现在铆钉和下板周围的相关区域均存在着黑色物质和磨损裂纹,这将直接影响着疲劳裂纹的发生和扩展。(本文来源于《华东交通大学》期刊2018-06-30)

铆接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铝合金是目前汽车车身应用最广泛的轻质合金,自冲铆接技术相比于其他连接技术能够更高效地实现铝合金板件的连接,而单个自冲铆接接头成型质量与铆钉和模具参数密切相关。但是,目前对铆钉和模具的分析中,仍存在优化时参数综合影响考虑欠佳、选型研究工作开展不足问题。本文以某乘用车铝合金车身板件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联合铆钉和模具多个关键参数共同优化的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铆钉、模具和车身板件之间的匹配关系,改善了自冲铆接接头质量且为铆接车身板件选取铆钉和模具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首先,简要概述自冲铆接技术特点,对铆接接头成型后的几何尺寸和抗拉剪能力两方面性能进行分析。以车身常用铝合金板材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ALE方法的自冲铆接仿真模型,得到成型后接头的几何尺寸,与铆接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误差均在工程限制内,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之后采用仿真与实验结合的方式对接头成型后的抗拉剪强度进行分析。其次,联合铆钉参数和模具参数进行优化。选取铆钉长度、模具半径等五个参数作为本文研究影响接头成型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灵敏度分析试验获取各个参数对成型后接头几何尺寸的影响趋势,确定参数的优化区间。设计中心复合试验,将成型后接头的几何尺寸作为系统响应,根据试验结果构建响应面模型,然后建立基于AMGA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铆钉和模具组合使成型后接头的底切量增加10%,底部厚度增加8.6%,剩余厚度增加3.1%。对比优化前后接头的抗拉剪能力,可知优化后接头拉剪强度提升了4.9%,从而证明了该优化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对铆钉、模具以及车身板件之间匹配关系进行研究。选取4种不同厚度的铝合金板,并通过实验分析铝板放置顺序对接头成型质量的影响。设计板厚匹配试验,获取不同板厚组合下成型质量可靠的铆钉参数和模具参数。使用MATLAB软件对获取的参数进行拟合,构建基于铝合金板厚匹配铆钉和模具的数学模型,并验证了匹配模型的适用性,促使自冲铆接技术在连接铝合金车身板件时能够快速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铆接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陈芳,李长胜.基于模糊RBF神经网络的异质材料铆接接头性能研究[J].机电工程.2019

[2].张兆元.铝合金车身板件自冲铆接接头性能优化及参数匹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3].刘天亮,张益坤,董鹏,谢美蓉,张翯.激光焊接与铆接铝合金接头力学性能对比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19

[4].黄志超,宋天赐,赖家美.TA1钛合金自冲铆接接头疲劳性能及失效机理分析[J].焊接学报.2019

[5].张凯,闵峻英,林建平,王云庆,朱峰.CFRP与AA6022-T4铝合金的自冲铆接接头力学性能分析[J].锻压技术.2019

[6].陈安,杨俊,张侃,张海英.6156-T6搅拌摩擦焊接接头与铆接接头疲劳性能对比研究[C].第八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2018

[7].黎雄,饶政华,王凤江,梁佳炜.连接条件对GFRTP自冲铆接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丁文有,何晓聪,刘佳沐,卢嘉伟,魏文杰.碳纤维增强聚合物-AA5052铝合金叁层板自冲铆接性能[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9].王允良,郁大照,刘书岩,刘湘一.航空结构宽板铆接搭接件承载性能数值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8

[10].何俊华.TA1钛合金自冲铆接接头机械性能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8

标签:;  ;  ;  ;  

铆接性能论文-陈芳,李长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