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分析

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分析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266700

腹部手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相关调查统计显示约有20%的患者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肠梗阻。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极易被误诊,影响到治疗恢复效果。另外,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容易导致腹腔感染、肠瘘、短肠综合征的发生,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如何对该疾病进行预防、治疗、预后是临床探讨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50例进行分析,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在19~68岁之间,平均年龄(45.5±2.3)岁;病程2~21d,平均(8.7±1.2)d;手术类型:阑尾切除术3例,肠道手术10例,胆道手术7例,其余5例。在观察组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在22~71岁之间,平均年龄(46.3±2.7)岁;病程3~18天,平均(7.9±1.7)d;手术类型:阑尾切除术5例,肠道手术12例,胆道手术6例,其余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诊断标准

①患者近期行腹部手术,术后肠功能恢复但进食后再次出现肠梗阻,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经CT或X线检查后确诊为肠梗阻。②排除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交流障碍患者、不愿配合患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全身抗感染治疗,同时采用常规消化科支持疗法。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治疗方案,具体如下:①患者术后要禁食,进行持续性的胃肠减压。②行肠外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正常的生理机能需求,同时通过补液方案来纠正患者体内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③患者使用生长抑素来抑制胃酸的分泌,从而促进炎症的消退;同时可以口服碘造影剂,一方面了解肠梗阻状况,另一方面起到治疗效果。④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最佳精神状态。一旦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呕吐加剧、肠绞窄坏死的征象,就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进食后没有梗阻发生;有效:症状有所改善,肛门能够排气排便;无效:症状没有改善甚至进一步加重,需进行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包括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三项指标。③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常见并发症如:腹腔感染、腹腔积液等。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在临床治疗效果上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在症状改善时间上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腹腔感染、腹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8.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实践和文献资料表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特点如下:发生时间多为术后2周以内,身体检查时肠蠕动并不明显,听诊发现患者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影像学检查可见粘连和液平面。对此,预防措施包括在腹部手术过程中要彻底止血,足量使用抗生素,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也可以使用药物刺激肛门排气,从而降低早期肠梗阻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5例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后,显效12例,有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2.0%,高于对照组的80.0%。在并发症上,仅有1例腹腔积液和1例腹腔感染发生,占比8.0%,远远低于对照组的20.0%。另外,患者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综上,对于腹部手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而言,应用综合治疗方案疗效更佳,能够缩短各项症状的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云钊,张海,林大东,等.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J].西南军医,2014,01(18):44­45

[2]黄建.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5例治疗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01(05):24­25

标签:;  ;  ;  

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