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根源及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金融危机的根源及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作者简介:沙双玉(1986-),女,江苏兴化人,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几乎惊动全球的金融危机正不断恶化,其影响已经从美国金融市场传导到全球金融市场,由金融领域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中国在这次危机中不可能独善其身,认识当前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并分析其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对我国一些宏观经济政策提出很有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根源;影响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就进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把美国本土打造为贸易、航运和金融等服务业中心。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虚拟资本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上世纪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概念迅速转化为网络泡沫的推动力量,网络概念股被爆炒至上百甚至数百美元的离奇价格。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美联储为刺激经济,利率下调到1%左右的水平,并同时放松对贷款的管制。由于过度信贷以及信用风险互换等衍生工具的滥用,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及不断恶化。

1金融危机的导火线——美国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全称为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而言的,即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他负债较重,资信条件较“次”。这类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上通常比较好资信的按揭贷款人要更高、更严格的多。从2001年初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下调了50个基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开始从加息转变为减息。美联储连续大幅度的降息和充足的流动性导致美国大量的购房需求,房地产市场一片繁荣。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开始逆转;到2005年6月为止,经过连续13次的利率调高,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了4.25%。到2006年8月,联邦基金利率再次上升到5.25%,标志着扩张性政策的完全逆转。连续升息提高了房屋借贷的成本,从而抑制市场需求,导致房价下跌,继而放贷机构因贷款人违约收不回贷款,按揭违约风险就变成现实了。另外,美国有些金融机构为谋求私利,纵容次级债过度扩张,恶性打包关联的贷款,这在一定条件下使得次级按揭贷款违约规模不断扩大,最终引发危机全面爆发。

2金融危机的根源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是众多因素交叉必然的结果,下面将由表及里地逐步分析危机爆发的根源。

2.1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虚高

2001年美国网络泡沫破灭后,美联储为了避免经济衰退放松了货币政策,在两年多的时间内,美国联邦基准利率大概在1%左右,金融体系放出了大量的货币。一方面,较低的利率带动了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造成了次级按揭的产生,使得更多的资本流向该领域,又进一步推动了房价泡沫的膨胀;另一方面,过多的货币供给量超过了实体经济的需要,由于流动性过于泛滥,投机性的资产积极寻求去向,在预期的支配下,推动着资产价格升高,形成了泡沫的自我实现和预期的自我实现。2004年上半年开始,世界性流动性过剩推动着大宗商品价格,资产价格严重虚高。

2.2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金融体系放松监管

在美国次级房贷的这一轮繁荣中,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为追求一己私利,利用房贷证券化将风险转移到投资者身上,在次级按揭的资产证券基础上,经过投资银行的一次打包,做成CDO,CDO做了以后还不够,在CDO基础上再打包一次做成CDO平方等等。金融市场失去了其为风险和收益定价的基本功能,使得金融市场越来越不透明,导致银行、金融和投资市场的系统风险的增大。美国这些金融监管机构对次贷及各类衍生产品的发行规模和数量没有控制,监管力度的松懈以及对市场潜在金融风险的忽视,都是监管不力的表现。美国监管机构对市场评级机构监管不严,也导致了评级机构在对次贷相关产品评级时的主观性,放松的金融机构为不良资产进入金融市场提供了机会。

2.3金融家对利润的过多追逐,出现巨大道德风险

意识到高风险的次级贷款问题,金融机构把这些不良资产打包成证券化产品,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资产,从而有效分散和转移信贷风险。

2.4西方消费模式与经济结构的弊端

美国在19世纪后,基本是靠消费拉动增长,其原因是工业革命带来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各类金融市场发展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教育贷款等来缓解因为人们收入不均匀而导致的消费不足问题,人们也通过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各类基金等金融品种,安排好未来的可能需求,以减轻青年、壮年时期的存钱压力,从而促进消费。但美国长期保持外贸逆差和经常帐户逆差,美国经济是靠美国人的超前消费,靠借全世界的钱来超前消费拉动的,过多依赖举债式的消费,导致美国长期缺乏储蓄,缺乏投资,助长了债务危机的发生。

2.5愈演愈烈的国际分工格局与世界经济长期失衡

在经济自由化推行下,世界经济造成了美国人消费,全世界人为之生产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其拥有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大量出口低价的产品到美国。一方面,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分工的格局,美国高度依赖虚拟经济的增长,一些发展中国家继续为之提供物美价廉商品;另一方面,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口积累的大量的外汇储备,又通过购买美国国库券等投资回流到美国,使得美国债台高筑,虚拟经济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危机四伏。

3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自加入世贸组织依赖,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已不可避免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目前美国是世界大国,引领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其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譬如中国的出口大约1/3是出口到了美国,中国去年出口了1.2万亿美元的产品,其中大约4000亿出口到了美国。中国海外投资大约90%投到了美国,光是美国政府的国债和“两房”的企业债加起来就有1.2万亿美元。因此,在这次美国金融风暴中,中国难以独善其身。

3.1美国消费减少,影响中国出口

金融危机的爆发让美国人对未来的预期信心大减,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美林公司被收购等使得一大批人失业,人们的收入减少,从而影响其消费支出。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将会导致其对中国商品需求的增速也将下降,这将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增长造成限制作用,从而影响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虽然中国出口结构不断升级、出口市场日益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部需求变化对出口的影响,但是中国较高的出口依存度将很难使中国经济在美国消费疲软的情况下独善其身。因此,如果美国实体经济受损,消费下降,对中国出口会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据相关统计显示,美国私人消费每下降1个百分点,将导致中国出口增速两年内累计下降5-6个百分点。

3.2外向度高的行业全面影响

对外贸型企业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企业产量的下降,更多的是随之而来的一些连锁反应。当大量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的中小企业开始效率生产下降、利润萎缩时,为中小企业提供能源、矿产、钢材等上游产品的国有企业也难以逃脱产能过剩的困境。由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出现,美元走势疲软的事实将是不可逆转的,中国出口企业在美元日趋贬值下,出口产品的利润将被侵蚀,出口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有相当一部分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不强的出口主导企业有可能无法生存。

3.3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破产,对国内持有其债券的金融机构将产生直接影响。2007年第三季报显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分别持有数量不等的美国次级房贷债券。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尤其是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还不发达,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因此美国金融市场对国内金融直接影响有限。当前更应该关注的是次级债危机带来的心理恐慌和负面预期,这种负面预期正在向金融产品体系和金融监管领域延展,并势必对全球金融体制和框架带来深远影响。经济放缓,市场动荡,银行必将产生一定的坏账,影响金融机构的利润水平。

参考文献:

[1]肖才林.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启示[J].商业现代化,2008,(11):298-299.

[2]王自力.道德风险与监管缺失: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J].中国金融,2008,(20):31-33.

[3]陈旭,吴钒.关于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思考[J].Economic&TradeUpdate,2008,(6):104.

[4]刘煜辉.应付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国对策[J].中国金融,2008,(21):56-57.

标签:;  ;  ;  

金融危机的根源及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