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现代汉语中“V+得+发+X”结构,属于“得”字结构的特殊小类,无论在日常口语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都非常高。至今学者们对这一结构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结构进行全面的研究。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V+得+发+X”的结构分析。主要对“V+得+发+X”的结构中的各组成部分分段描写,说明V、发、X各自的特点,“得”的确定等问题;第二部分:“V+得+发+X”的句法分析。分别分析了主语和状语的构成,“V+得+发+X”的句法功能,并同“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了变换分析比较。第三部分:“V+得+发+X”的语义分析。分别阐述了“V+得+发+X”结构所表达的语义关系和语义指向。“V+得+发+X”结构一般表示因果、状态、程度三种语义关系。这一结构在句中所作的句子成分不同,它的补语“发+X”的语义指向也有所不同。第四部分:“V+得+发+X”的语用分析。主要讨论了四方面的问题,一是这种结构的语用环境;二是这种结构在句子中的艺术表达作用;三是“V+得+发+X”结构的焦点分析;四是“V+得+发+X”结构的缺省现象。在一定的语篇中,“V+得+发+X”结构所在的句子主语经常出现空位现象。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将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结合起来,“以句法为基础,向深层挖掘语义,向外层探究语用。”为了便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还运用了统计的方法。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0. 引言0.1 研究对象的界定0.2 相关研究综述0.3 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1. “V+得+发+X”的结构分析1.1 “V+得+发+X”结构的“V”1.1.1 “V”位置出现的动词1.1.2 “V”位置出现的形容词1.2 “V+得+发+X”结构的“得”1.3 “V+得+发+X”结构的“发+X”1.3.1 “发+X”的“发”1.3.2 “发+X”的“X”1.3.3 “发+X”整体研究2. “V+得+发+X”的句法分析2.1 “V+得+发+X”结构主语的构成2.1.1 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2.1.2 由代词充当2.1.3 主语空位2.2 “V+得+发+X”的状语分析2.3 “V+得+发+X”结构的句法功能2.3.1 “V+得+发+X”结构所能充当的句法成分2.3.2 各类句法成分的频率和分布情况2.4 “V+得+发+X”结构的变换分析2.4.1 把+NP+“V+得+发+X”→“V+得+NP+发+X”2.4.2 NP1+被+ NP2“V+得+发+X”→ NP2+“V+得+NP1+发+X”-3. “V+得+发+X”的语义分析3.1 “V+得+发+X”结构所表达的语义关系3.1.1 表示因果3.1.2 表示状态3.1.3 表示程度3.2 “V+得+发+X”补语的语义指向4. “V+得+发+X”的语用分析4.1 “V+得+发+X”结构的语用环境4.2 “V+得+发+X”结构的艺术表达作用4.2.1 排比作用4.2.2 顶针作用4.2.3 其他修辞格作用4.3 “V+得+发+X”结构的焦点分析4.4 “V+得+发+X”结构的缺省现象结语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得发论文; 句法论文; 语义论文; 语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