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防风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影响因素,即配伍、剂量、炮制、剂型、服用法等,初步阐明防风在复方运用中的配伍技巧。方法:以《中华医方精选辞典》为据,收集含防风的方剂1696首。用Excel建立数据表,利用Excel中的筛选工具,采用频数分析的统计方法,对复方中与防风配伍的各药物、防风剂量、炮制方法以及方剂各剂型、各服用法的使用频次进行统计,总结影响防风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诸因素。结果:与防风配伍使用前10位的药类依次为:解表药、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平肝息风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与温里药。用防风祛风解表之功,多与荆芥、羌活、川芎、白芷、细辛等配伍,剂量一般较小,多入汤剂与煮散内服;发挥其胜湿止痛功效,多与乌头、附子、独活、桂枝、当归、川芎等相配,其用量也宜小,多以汤剂或丸剂内服;欲用其止痉功用,多与天麻、天南星、禹白附、全蝎、僵蚕等合用,其剂量也宜小,多以丸剂或煮散内服;发挥其止痒消疮功效,多与当归、荆芥、白芷、生地、连翘等伍用,其剂量可稍大于运用防风的其它功效,且宜用汤剂内服或散剂外用;要用其散肝舒脾功效,常与升麻、柴胡、黄芪、枳壳、白芍等相配,其剂量应小于运用防风的其它诸功用,也宜使用汤剂内服;发挥其明目功效,多与细辛、菊花、黄芩、黄连、蔓荆子、刺蒺藜等合用,其剂量宜小,使用丸剂或汤剂内服。结论:防风在复方中功效发挥受配伍、剂量、剂型、服用法等诸因素综合影响,其中,配伍因素最为重要。防风与解表药相配,多发挥祛风解表功效;与祛风湿药或温里药相伍,多发挥胜湿止痛功效;与祛风化痰药或平肝息风药同用,多发挥止痉功效;与疏散风热药、清热药或养血活血药相配,多发挥止痒消疮功效;与疏风升阳药、补气健脾药合用,多发挥散肝舒脾功效;与疏风明目药或清肝明目药相伍,多发挥明目功效。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引言2 研究方法2.1 资料收集2.1.1 方剂来源2.1.2 纳入标准2.1.3 排除标准2.2 资料处理2.2.1 预处理2.2.2 规范化处理2.3 资料分析2.3.1 整理分析2.3.2 资料统计3 研究结果3.1 收录方剂相关情况3.1.1 方剂分布概况3.1.2 主要引用文献概况3.2 防风功效应用概况3.3 影响防风功效发挥方向的因素3.3.1 配伍3.3.1.1 含防风方剂的配伍药类3.3.1.2 防风配伍结构3.3.1.2.1 祛风解表3.3.1.2.2 胜湿止痛3.3.1.2.3 止痉3.3.1.2.4 止痒消疮3.3.1.2.5 散肝舒脾3.3.1.2.6 明目3.3.2 剂量3.3.3 炮制3.3.4 剂型3.3.5 服用法4 讨论4.1 防风与风4.1.1 中医之风4.1.1.1 风气一也4.1.1.2 风邪与发病4.1.2 防风治风4.1.2.1 主治外风4.1.2.2 佐治内风4.2 防风运用沿革简述4.2.1 两汉时期——初步认识防风部分功效4.2.2 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完善防风功效4.2.3 唐宋时期——防风的临床运用更为丰富4.2.4 金元时期——重视防风祛风解表、散肝舒脾与明目之功4.2.5 明清时期——注重防风祛风之能与止痒消疮之功4.2.6 近现代——承袭前人运用经验4.3 影响防风功效发挥方向的诸因素分析4.3.1 配伍对防风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影响4.3.1.1 发挥防风祛风解表功效方向的常用配伍举要防风 川芎防风 羌活防风 细辛防风 黄芪 白术防风 荆芥4.3.1.2 发挥防风胜湿止痛功效方向的常用配伍举要防风 独活防风 当归防风 桂枝防风 附子防风 白术4.3.1.3 发挥防风止痉功效方向的常用配伍举要防风 天麻防风 全蝎4.3.1.4 发挥防风止痒消疮功效方向的常用配伍举要防风 荆芥防风 白芷4.3.1.5 发挥防风散肝舒脾功效方向的常用配伍举要防风 白芍防风 黄芪防风 升麻4.3.1.6 发挥防风明目功效方向的常用配伍举要防风 细辛防风 菊花4.3.2 其它因素对防风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影响4.3.2.1 剂量对防风功效发挥的影响4.3.2.2 剂型、服用法、炮制等对防风功效发挥的影响5 结语6 问题与展望致谢参考文献附录1附录2附录3综述1综述2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防风论文; 功效发挥论文; 配伍论文;